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历史追溯与策略建议

2018-05-14 11:47赵蒙成王鲁艺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边缘化价值策略

赵蒙成 王鲁艺

[摘要]职业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不多,缺少系统的探索。通过整理和分析1983—2017年中国期刊网(CNKI)发表的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文献发现,我国学者主要围绕内涵、价值、实践经验以及实施途径等问题进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文章结合当前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通过分析职业启蒙教育边缘化的原因和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而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职业启蒙 边缘化 价值 策略

[作者简介]赵蒙成(1969- ),男,河南驻马店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鲁艺(1995- ),女,山东济南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3-0026-07

2017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7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探索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可见职业启蒙教育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初级阶段已经在政策层面引起一定重视。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职业启蒙教育在实践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研究也相对薄弱。作为基础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不会立即显现,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它却是保证人类社会稳固、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启蒙教育应成为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CNKI上1983—2017年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通过反思其研究成效与不足,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后续研究以及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關于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

(一)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本文以中国期刊网(CNKI)为搜索引擎,截至2018年4月,以“职业启蒙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通过人工阅读剔除了缺少作者以及与研究主题不相符的文献,最终搜集到有效期刊文献56篇。其中,1983年1篇,1992年1篇,2008年1篇,2009年1篇,2010年5篇,2011年4篇,2012年4篇,2013年3篇,2014年4篇,2015年15篇,2016年7篇,2017年10篇。

通过分析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论文数量变化并绘制成柱状图,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近30年来论文数量的增长情况(见27页图1)。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文献在2010年之前仅有4篇,之后文献数量逐渐增多。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职业启蒙教育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2015年相关研究达到15篇,此后研究数量的增长有所缓和。结合政策的出台和论文数量的增长可以看出,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受政策影响很大,文章以政策解读类居多,学理性研究较少。

(二)文献研究视角的演变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对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视角不断丰富,研究领域从比较研究、实践研究逐渐上升到理论研究。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最早的文章是1983年陈志明在《外国教育资料》上发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普通学校的职业指导》,文章分析了德国普通学校的职业指导,并提及职业启蒙教育。2006—2011年并没有主要针对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职业启蒙教育往往被当作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或职业规划教育的一部分进行阐述。到2012年,学者开始从比较研究领域对中外职业启蒙教育做出探索,意在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有所启发。在实践研究方面,2015年有研究者首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所小学的职业启蒙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案例研究从学校到区域都有所涉及。近年来,学者们从理论研究层面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价值和实施策略等做了进一步探讨,有意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开始为职业启蒙教育寻找理论基础,或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或基于大职教观视角,亦或基于生涯发展理论,使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文献研究主题分布

通过对56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列出了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由图2可知,1983年至今,职业启蒙教育研究中的主要关键词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儿童、路径、职业意识、大职教观、普职融通高中等(“职业启蒙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启蒙”由于没有实质意义,故在此不做赘述)。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所涉及的主题领域。从图3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看出,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分布较为松散,互相之间联系较少,说明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初步框架和主要的问题领域,更没有形成适切的理论引领,研究缺乏对根本性问题的厘定与系统探讨。

(四)核心期刊分布

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的期刊情况看,共有19篇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文章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占总数的33%。核刊载文量排前四名的是《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共发表14篇,占核心期刊的73.68%。可以看出,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论文发刊较为集中,且高水平刊物较少,论文主要分布在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和师范院校学报上,还没有引起中小学教育机构的关注。

总的来说,国内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启蒙教育相关文章总体不多,还没有成为研究热点而受到重视和关注;第二,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结构良好的问题域;第三,有关研究缺少高水平、成体系的成果,整体发文档次、水平不高;第四,译介类、政策解读类以及初步的理论探讨类文章居多,缺少扎根于实践的实证研究、个案研究以及深入的、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

二、研究结论和观点

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我国教育家黄炎培曾提出涵盖整个职业生涯和全部教育过程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即建立起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以及职业补习体系,贯穿小学、中学、高中后乃至就业后的整个教育过程。其中,他所主张的小学职业陶冶即职业启蒙教育。国外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劳作学校”思想,劳作学校又名性格陶冶学校,其办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也即职业启蒙教育。本文通过对CNKI上自1983年至今的刊文进行梳理,概括了当代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关于职业启蒙教育内涵的探索

国外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究一般围绕职业生涯教育展开,职业启蒙教育是整个生涯教育的基础和起点。1953年,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师舒伯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出发,认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进行,从成长、试探到建立阶段过渡到维持与衰退阶段。个人的兴趣爱好、目标追求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其中,“成长”阶段即职业启蒙教育阶段。到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议生涯教育应从小学贯穿到高中乃至大专院校,并提出“职业生涯教育”概念。“生涯教育”被界定为一项综合性教育计划,时间贯穿幼儿园到成年的全部生涯,使学生从生涯认知、生涯准备逐步达到生涯熟练,从而具备一定的谋生能力。除此之外,日本有学者提出,职业启蒙教育是通过让低年级学生了解常识性的职业知识,使其懂得在社会中人类如何生存,同时促使他们思考自己可能的发展方向。

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尝试对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做出界定。其中,有学者将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总结为:“以青少年儿童为实施对象,以他们的成长环境为載体,以培养他们职业思维能力为目标,以识别职业特征、判断职业类型、习得职业技能、树立职业道德、规划职业道路为基本内容的智力改造。”①还有学者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的一种引导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是普适性和非专业定向的基础性职业教育,以帮助儿童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为儿童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②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职业启蒙教育内涵的研究已经体现出非定向性意识,适当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不强调对儿童进行相关职业的技能训练,而是使儿童在广泛了解各种职业的类型、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自身的认知,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出规划,并树立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这不仅不会影响儿童的想象力,也不会限制其选择范围。

(二)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研究

职业启蒙教育不仅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和学校也具有重要价值。第一,职业启蒙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价值。有学者对职业启蒙教育的个人价值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多元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职业理解和自我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成长观,实现个性化发展,并对其未来正确的、自由的职业选择有所帮助。”③职业启蒙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合理的职业启蒙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可满足个人成长需求,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职业启蒙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启蒙教育不仅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而且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失衡的问题,促进人职匹配,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都不能合理认识和选择专业,进而对所学专业产生排斥,不仅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降低学校人才资源的社会利用率,从而导致岗位和人才培养不匹配的现象。可见,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失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深远且持久。第三,职业启蒙教育对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学者指出,职业启蒙教育有助于学校课程的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等。

(三)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索

目前,我国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不多,仅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中小学以及职业院校进行过一些初步的探索。例如,上海的曹杨职业学校、平一小学等,通过制定职业启蒙教育的目标体系和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从实践情况来看,几所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参观实践,并善于利用区域资源,使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不足之处在于职业启蒙教育仅在少数发达地区进行初步探索,没有广泛开展;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启蒙教育教师,无法确保高质量的教学;同时,缺少政策支持,职业启蒙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发达国家,作为生涯教育基础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很早就受到了重视。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行生涯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并出台一系列方针,指出小学阶段要进行“职业了解”,使儿童通过参与职业相关的娱乐游戏活动对工作世界形成初步认识。此后,美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不仅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的生涯教育,还会将相关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德国非常注重生涯启蒙教育,在第一次教育分流之前,学校会安排学生体验企业或职业学校,之后学生进入两年的定向期。如果学生在定向期内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可以经过一定的考核实现转学。在定向期之后,学生依然可以通过接受各种形式的补习教育实现转学或者升学。日本于2006年推出了“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计划”,在小学至高中阶段进行职业体验和实习活动。另外,日本在中小学开展“特别活动课”,使学生初步认知职业,进而了解企业开展的实况,为学生探索职业规划提供帮助。由于学校、政府、企业、家庭相互配合,日本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职业参观和实践,因此职业生涯教育形成一种以促进人格发展为目标的体系。英国政府在2009年推出一项职业指导计划,规定职业生涯教育最迟在中学二年级开始实施。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已经较为完善,既包括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政策规划,又包含生涯发展等理论研究,这些经验对我国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四)关于职业启蒙教育途径的探索

许多学者对职业启蒙教育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的来说,一般围绕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政府方面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也要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有学者指出,一方面,政府要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经费支持,鼓励社会参与职业启蒙教育;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通过支持有相关经验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建立教育服务基地,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

其次,学校方面便于系统科学地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一方面,要通过课程的改革将职业启蒙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通过学科渗透和开设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学科系统地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另一方面,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如设置专职教师,通过教师培训增强学科教师职业启蒙意识以及师范院校开设专门的职业启蒙相关课程。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职业体验、认知到职业规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使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层层深入。

再次,家庭教育是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虽然不够系统化和科学化,但对儿童的影响却更为深刻。有学者认为,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对儿童的职业引导,并引导儿童尝试不同职业。家长对职业的态度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因此要注重家庭的榜样作用。

最后,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包括有关职业启蒙的书籍报刊、动画片以及有关职业启蒙活动的开展来营造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社会中各种工作场所应为儿童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积极配合学校对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对职业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

三、问题反思与策略建议

依据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解读,可以对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做进一步反思,并为职业启蒙教育接下来的研究和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职业启蒙教育被边缘化的成因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职业启蒙教育尚缺少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从实施情况来看,仅在上海等地进行了初步尝试,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可见,不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没有对职业启蒙教育产生足够重视,究其原因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内在原因是职业启蒙教育对社会和人的成效往往难以立即显现,它的作用在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才显现出来,社会效益往往具有长周期性和滞后性,因此容易受到忽视。而外在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普遍性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在学校中应该进行知识的学习而非职业相关的学习,因此职业启蒙教育必然受到忽视。在中小学繁重的文化知识学习中,职业启蒙教育更是没有一席之地。应试教育下,学校教育迎合考试内容,而职业启蒙教育既没有相应内容,又缺少评价体系,对学生要求也不甚明确。第二,缺少相关政策导向。与许多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政策支持远不到位。美国国会1974年通过的《生计教育法》是其历史上第一个体现出职业启蒙思想的生涯教育法案,198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更是将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我国仅有几个地方性政策文件,层次较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内容过于笼统,也没有具体规划以及效果评价,因此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第三,缺少社会宣传。缺少宣传也是导致人们忽视职业启蒙教育的原因之一。相关教育杂志、期刊缺少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呼吁,儿童接触的书籍、杂志乃至影视作品中也缺少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致使其缺乏从多方面获得职业启蒙知识的机会。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要想引起重视,必须加强社会宣传,逐步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偏见。

(二)新时代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分析

从已有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论证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说服力不足。但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和社会时代的需要出发,职業启蒙教育确实具有重要价值。

从生涯发展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整体发展离不开职业启蒙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需要对自己和社会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首先,职业启蒙教育能够满足儿童对各种职业的好奇心。有学者在对一所小学进行个案研究时发现,小学生对职业有很强的好奇心,许多小学生表现出对职业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希望学习到职业相关的知识。可见,学校没有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职业知识的机会,无法满足儿童对职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另外,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学生接下来一系列的选择和判断,导致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不符合自身优势,只能依据家长或者社会方面的价值观念做出判断。一旦专业与自身兴趣不相吻合,学生就会对相关的专业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排斥,严重影响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职业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必须从事的活动,职业启蒙教育不仅是生涯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的职业启蒙教育不仅满足个人成长需求,也有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应从小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态度,通过职业的启蒙教育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进而对社会有进一步认识,促进学生完满人格的发展,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从时代特征的角度来看,职业启蒙教育有助于学生适应多变的社会就业环境。在提到职业启蒙教育时,多数人往往会认为职业启蒙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职业,以便更好地选择将来的专业方向,但实际上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真正的职业启蒙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职业,还会让学生通过参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而这些能力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下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的领域和专业层出不穷,目前社会上很大一部分工作岗位都是近些年才刚刚出现的,因此谁也不能确定接下来又会出现哪些新的岗位。通过职业启蒙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尽早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而且可促进一系列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适应未来日新月异的世界。

(三)促进职业启蒙教育的策略建议

职业启蒙教育不仅促进人的发展,而且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和加深职业启蒙教育系统的研究,使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有一套完整的规划。

1.结合时代特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要为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培养人才,不考虑这一点,教育与就业领域的鸿沟就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对解决严峻就业形势的作用。因此,教育必须考虑时代的变革,处理好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不断变化的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发展,人工智能广泛使用将使得体力型的工作大量减少,同时也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在机器似乎将要取代人类的恐慌中,人的创造性和情感等机器所不具备的价值得以凸显。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职业启蒙教育不能仅仅限于对职业的认识和初步探索,而且要通过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情感态度,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转移技能”的训练。另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形成劳动平等的态度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就业环境中具备竞争力。

2.进一步探索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方式。首先,应注意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有效结合。不仅要设置系统的、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也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各种职业,通过亲身实践对各行各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此外,还要在学术课程中融入职业启蒙教育,这不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需要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思考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了解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关系。其次,职业启蒙教育也要注意符合区域特征,结合区域经济特征,利用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最后,移动技术的广泛利用也对职业启蒙教育方式产生影响,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有效推广职业启蒙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尝试。

3.增加对低龄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究。我国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对学前阶段儿童少有探索。研究表明,学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很愿意通过承担一些角色参与社会活动,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角色扮演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同时,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有条件开展各种活动,便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让幼儿认识和感知不同的职业,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培养其责任感,使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在幼儿阶段通过各种活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4.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规范化。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方法多属于理论思辨,缺少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且不够规范。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一方面要通过理论研究来构建框架、确定方向,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实证研究充实、丰满理论的内容,力促二者的互动,通过规范的调查、访谈以及个案研究等方法从多方面探索实践,才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职业启蒙教育难以开展的症结,从而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

[注释]

①刘晓,黄卓君.青少年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内容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33.

②李蕾,陈鹏.发达国家职业启蒙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職教论坛,2017(21):94.

③赵蒙成.自由: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核心价值追求[J].职业教育研究,2017(10):1.

[参考文献]

[1]陈鹏.职业启蒙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根[N].中国教育报,2015-06-25.

[2]韩瑞莲,韩芳.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概念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3]上官子木.从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看我国基础教育的缺陷[J].教育科学研究,2009(6).

[4]马治国,周常稳,孙长梅.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探析[J].教育探索,2016(1).

[5]王立新.社会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初探——以上海市“平一”小学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6]郝天聪,石伟平.就业导向,还是生涯导向?——职业教育发展两难抉择的破解之策[J].教育科学,2017,33(2).

[7]刘晓,黄卓君.青少年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6).

[8]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

[9]杨师缘.中美职业启蒙教育比较——基于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15(25).

[10]陈鹏,俞程.职业启蒙教育的“未启”与“开启”——基于一所小学个案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6).

猜你喜欢
边缘化价值策略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一粒米的价值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给”的价值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Passage Four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