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与发现学习对学校教学的影响之比较

2018-05-14 15:54吴豫
教育界·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斯金纳布鲁纳认知结构

吴豫

【摘要】B·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提出了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理论及教学模式。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以此提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发现学习教学理论。文章比较了两种教学理论对学校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斯金纳;程序教学;布鲁纳;发现学习; 学校教学

一、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基本观点

(一)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及其经典实验——从白鼠取食动物实验上得到启示

作为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实验学家,斯金纳的理论发现是从观察动物学习的实验开始的。他自主设计了一种被后人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里面装有一只饥饿的白鼠,一根控制杠杆和自动给食设施相连接,按动杠杆,就会有食物滚落出来,饥饿的白鼠自由活动,无意识地触碰到杠杆就会有一粒食物掉下。就这样,白鼠重复前面的行为,成功取食,白鼠就会主动地去踩压杠杆,从而“学会”了这种取食的方式。在实验中,吃到食物就是白鼠踩压杠杆行为的一种强化,动物受到强化物的刺激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从而使这种偶然的行为演变为自发行为。经过反复实验,斯金纳证明这种及时地给予奖励、强化的反应替代过程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进而确立了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该理论常被应用在行为形成与矫正方面。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的核心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最主要的自变量。他坚信:“只要我们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会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地去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在他看来,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学习作为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能够通过操作条件理论中的强化与惩罚手段去增强或减弱这种反应概率,通过控制学习发生的反应概率进而影响学习成效。强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知识转化的激励。斯金纳认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也叫作积极强化,即奖赏,是指行为发生后,某一刺激物的出现增强了该行为的发生概率。这在学校教学中应用十分常见。例如,当学生做出某一行为后,教师给予一定奖励或表扬,那么这种行為就会受到正强化,该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在行为发生后,排除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增强了该行为的发生概率。负强化不能与惩罚画等号,因为惩罚是削减正确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且斯金纳认为惩罚从长远来看是无效的、而不能学到好的行为。两种强化应根据行为发生概率来分辨,如果一刺激物的出现增强了行为发生的概率,那么这种强化即为正强化,反之则为负强化。不难看出,强化实际是使正确行为增加的过程。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保持行为强度不可或缺的关键。教育即塑造,因此,在日常教育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奖励、表扬等积极的强化手段,塑造与矫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斯金纳发现行为的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有关。据此,他把强化分为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式强化。连续式强化是在个体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行为后对其进行强化,强化物会及时地到来或撤去。例如,在学生进行思考发言后,教师立即鼓励、肯定学生该行为,几次之后,学生就会养成爱思考爱发言的习惯。但在该种行为被保持后,不再给予强化进行巩固,该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教学中的巩固练习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斯金纳一直强调“学习缺乏一个连续化的方案”。而间隔式强化更是连续式强化的发展,认为强化之间的间隔越短越好,强调及时强化的重要性。

(三)斯金纳程序教学及其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斯金纳程序教学是其操作行为主义的延伸,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个别化教学。他不认同传统教学中班级成员同用一种学习模式,他认为教学应该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每位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根据该设想,应将教材分解成若干小部分并按一定顺序系统地排列起来,每部分学习内容之间都环环相扣,由简到难,而下一个部分是当前部分的深化,每次学生接受新知的量要适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和正确行为发生概率就会增加。

教师实施程序教学,要借助程序式教材或教学机器来呈现。这一观点的提出使机器教学运动很快风靡了当时的美国教育界,也对现代教学带来深远影响,比如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将程序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1.小步子原则。所谓小步子是指程序教学所需要的教材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每一步之间联系紧凑,学习进程难度相差很小,这样学生容易学,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减少学习上的错误。

2.即刻反馈原则。学生对所学内容随时做出积极反馈,教师给予及时强化或奖励,在反应与强化之间衔接要快,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巩固与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3.学生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教学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学习的进度。学习者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更易获得成功。

程序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课本的能力,强调在教学中练习的重要性。但程序教学更适用于低年级教学与学校管理领域,它过于强调小步子教材,忽略了知识整体结构的学习,将动物学习行为与人相混淆,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主要从事儿童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并构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他反对斯金纳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重视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认知,提倡学生以发现学习的方式,自主地发现、学习知识。

(一)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的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他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张学生应主动地获取知识,把新获得的知识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并形成一个模式。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他将认知结构视作编码系统,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认为学习即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且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各部分知识间存在联系,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提倡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要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结构的表征来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形成主动动脑思考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转化与评价。布鲁纳认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联系,新知识可能同已有知识相违背或更精准,学习过程是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或形成新認知结构的过程。转化是对信息的提取,把新知识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以适应新任务,进而获取更多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检查,通过评价可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任务,它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因此,学习是获得、转化、评价的同时作用。

(二)学科基本结构教学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掌握知识结构,即对学科概念、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应把教材按照学科基本结构进行设计与编写,让学生对整个学科的知识脉络了解更透彻,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够促进学习迁移。学生不需要记住大量的知识,只要掌握了这种划分知识结构的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获取更多知识。

教学中为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强调学习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且最好的动机就是学生本身对学科感兴趣。学生自身是有求知欲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把外部动机转换成内部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巧用强化评价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增强学生成就感,把积极的内部动机持续扩散到其他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发现学习说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学习即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学习强调过程,是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是不断地“自我发现”,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发现学习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教师协助和引导学生发展思维,不断审查结果,找出最佳答案,这表明发现学习也是信息提取的过程。布鲁纳对记忆过程持较激进的观点,他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提取”。学生在贮存信息的同时要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是组织,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及如何提取信息,说明记忆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学生亲自发现的知识,提取运用更加自由,记忆保存更持久。

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作用。直觉思维的形成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的指示性语言,而是映像或图像性的思维方式,学生需有丰富的想象力去获得知识。为此,教师要多创建探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从做中学。

强调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以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好坏的标准,致使学习内部动机较为混乱。布鲁纳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学生易受好奇心驱使,引发探索新知的兴趣,而发现活动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培养持久性、自由性的学习行为。因此,布鲁纳将好奇心称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发现学习可以提高智力的潜力,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与独立性,改善了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教师主导的模式,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相呼应,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提倡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布鲁纳学习理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把学生的学习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是不对的,并且发现法耗时多,对学生要求高,应适当结合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做到灵活运用。

三、两种理论之比较

斯金纳作为典型的行为主义行为学家,理论基础来源于动物实验,其行为主义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情感,理论缺乏科学依据。且循序渐进的“小步子”不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多样性与创造性。这也是布鲁纳反对程序教学的原因,一步步地学习只会造成呆读死记。比较而言,发现法更靠近实际的课堂教学,发现法既是学习方法也是教学方法。

学习观上的区别。斯金纳强调学生的机械接受与教材的现成材料,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小步子原则造成学生对知识整体结构认识的不足。发现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形成认知结构,是编码系统和内在动机的相互作用,但教材难度过高,忽视了个体差异。程序教学关注知识技能的记忆保持,而发现学习侧重学习在不同情境中的灵活迁移。

教学效果上,布鲁纳的发现说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强化练习的重要性与知识学习的特殊性,不适宜集体活动教学,因此只培养了少数“拔尖”学生,忽视了教育质量与范围;程序教学的程序课本与教学机器对比发现学习更加节省时间,接受学习可使学生多做练习,学习成绩上大多数孩子都可达到中上水平。

两种理论相同点在于都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中心上,教师与学生间缺少互动;两种理论都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学习过程;且两种学习方式只从学习者个别竞争学习出发,没有关注到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学习;两种理论各有优劣,最后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都给现代教育发展与改革带来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奇,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98.

[3]李汉松.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斯金纳布鲁纳认知结构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布鲁纳发现学习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重思自由
远程教育中斯金纳程序教学法的一种优化实践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