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空心”表现与处理

2018-05-14 11:47刘艳丽
教育界·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心

刘艳丽

【摘要】目前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问题的讨论十分激烈,见仁见智。作者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问题也有着自己的认识,认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确实存在空心化危机问题,并表现在多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深化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从而建构起符合当前现实环境的新闻传播核心理论体系。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危机应对

“空心化”是指特定事物的核心主体、核心价值的缺失,造成其相关功能的弱化,最终成为一个徒有其名的存在体。该词汇被引申至“农村空心化”“社会财富空心化”“实体经济空心化”“阅读空心化”“中产阶级空心化”等诸多领域,最近也被引入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激发广大学者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空心化危机”的讨论。这虽然带有概念嫁接的色彩,但也确实反映了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的表现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参与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也不断增多,因此从事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急剧增加,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发展,相关文献数量和观点理论急剧膨胀。然而从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理论目标、理论内容与理论价值的角度来看,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则表现得愈加明显。

(一)重实践服务,轻理论创新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探讨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领域的社会现象,形成系统化、全局性、抽象性的教育理论体系,借此一方面了解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领域的社会现象,并指导这些领域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借此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新闻传播方面的人才。诸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把關理论”“知识沟假说”“教养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魔弹论”等,均超过了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等领域的实务范畴,而进行一个更高层面的高屋建瓴的理论创设,由此也成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者非常多,每年所推出的文献也十分丰富,但深入分析发现,这些研究的核心目的变得十分局限,大都是为了从基础层面分析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领域的一些经营发展情况,为特定单位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如何进行转型,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之类的经验管理、活动提供指导,缺乏对政治、经济、文化、公共管理等层面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二)重行业研究,轻公共议题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既涉及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等专业领域的探讨,也涉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公共管理领域相关新闻问题、传播问题、媒介问题的探讨,总体上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研究议题。诸如上文提到的“知识沟假说”关注的是贫困儿童受教育条件的问题,“教养理论”关注的是电视媒体对于社会成员“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认知影响情况,由此才能真正实现新闻传播研究的多元指导价值,发挥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理论研究价值。当前,由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目标变得越来越局限,导致其研究议题也表现出明显的“重视行业研究,轻公共议题探讨”之类的问题,即十分注重研究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行业内的经营管理、经营转型、经营服务、经营价值、经营走向之类的行业发展的问题,而无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公共管理领域本着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平衡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等原则,实施一些更具全局性的研究议题。这既无法实现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更丰富、多样的理论创新价值,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上层建筑层面的理论指导价值。

(三)重焦点现象,轻普通问题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内容应是比较丰富而多样的,能够对社会各类新闻传播现象进行关注和分析,形成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新闻传播理论,而不会因为议题性质、影响力之类的因素而进行选择性甚至是跟风性、从众性的研究活动,从而导致研究理论同质化、研究价值夸大化之类的问题。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普遍存在着追逐独特形象,追逐焦点事件,追逐突发事件,追逐新名词,追逐新媒体,追逐行业趋势之类的问题,从而导致该领域研究议题普遍雷同,研究内容十分相似,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之类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特现象、焦点事件、突发事件可以说有很好的新闻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可以成为新闻记者追逐的对象。但如果专家、学者也对于此类现象、事件趋之若鹜,则很容易造成研究议题的不断转换。这既造成研究成果的同质化问题,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理论缺乏深度,停留在简单的现象描述、现象分析、对策建议上,最终大大弱化了其理论创新、实践指导方面的价值。通过对新闻传播理论的梳理可以看出,很多经典理论都是对日常生活中普遍现象甚至细微现象、潜在现象的关注所形成的,其研究议题与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四)重浅层描述,轻本质解读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核心目的是揭示特定现象内在普遍存在的、长期性的、本质性的规律,对此类现象有一个更具深入、透彻的认识,并由此更好地指导行业领域的发展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实施。这是新闻传播研究理论的核心内涵所在,据此所形成的理论内容也成为整个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的基石。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研究议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出,当前新闻传播研究活动普遍存在着重视对浅层现象的描述,而缺乏对本质性、规律性问题的深入剖析,从表面上看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成果,实则均表现出零散性、碎片性甚至存在局限性、偏激性之类的问题。这些成果的理论创新价值、理论指导价值十分有限。部分学者甚至单纯为了追求理论创新,彰显理论价值,而不断地引入一些新的名词、新的概念,嫁接不同专业的概念,虚设毫无意义的议题,甚至将故弄玄虚视为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创新、理论价值,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创新而研究,实则这些研究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个人“自圆其说”的一个过程,最终很快被人们遗忘掉。

(五)重宏观建议,轻具体措施

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一方面存在明显的套路化、程式化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按照特定套路、程式所展开的,无法结合特定议题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者存在明显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心态,无法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进行针对性、深入性、系统性的研究活动。这直接造成当前新闻传播研究理论成果提出了诸多“假、大、空”的建议,看似高屋建瓴,言之凿凿,理据充分,观点鲜明,实则没有任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诸如部分学者在研究我国大众媒体在传播国际突发事件过程中,往往将其问题总结为国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缺乏明确的价值观,缺乏宏观视野和大局意识,对外传播遵循着“趋利避害”的原则等等,最终提出来我国大众媒体要提高对于国际突发事件的报道速度,秉承符合社会主义实际情况的价值观,具备宏观视野和大局意识,能够很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塑造国家形象等等。类似于这样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成果不胜枚举,仅仅停留在經验性的描述、直观性的解读、空泛的发展建议上,最终所提出的观点看似辞藻华丽,言之凿凿,实则都是大家所普遍认知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没有任何意义。

二、处理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的几点愚论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的资源等级的问题。知名大学的学者既拥有深厚的新闻传播研究的专业知识基础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又掌握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尤其是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现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推动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体系创新与发展的重任,一方面要加强自律,提高人格修养,避免利用“名牌大学、大牌教授、行政要职”的头衔进行拉帮结派甚至作为金钱、关系交易的手段;另一方面则应该从揭示新闻传播本质与规律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公共管理等更加宏大、更加开阔的视野角度来进行理论研究活动,注重研究主题的广泛性与普适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与系统性、研究过程的长期性与持续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等等。由此才能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从上至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使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被快速推广并且能够获得广泛认可,从而激发广大年轻学者脚踏实地地参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积极性,并且实现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基础研究”与“上层研究”协调发展,“行业研究”与“公共研究”同步实施,“实践指导研究”与“理论创新研究”共同进步等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当前新闻传播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的问题。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理论空心化危机已逐步凸显出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是有赖于我国名牌大学知名学者在加强自律的同时,从揭示新闻传播研究本质与规律,指导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转变研究导向。这是推动新闻传播研究理论创新,实现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价值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谢清果.中国视域下的新闻传播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梅明丽.国际化与规范化——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期刊的现状与走向[J].编辑之友,2014(01):42-45.

[3]董天策.新闻传播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追求[J].中国记者,2016(02).

猜你喜欢
空心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地球是空心的吗?
空心人
Al3+掺杂MnO2空心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储能上的应用
空心轴优化设计
空心病
空心
时代“空心病”解读
空心的面条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