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课的思考

2018-05-14 21:31方世斌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潜规则实验班一节课

方世斌

一、忿忿然,发誓打破潜规则

公开课存在潜规则是教育界公认的事实。而且级别越高,事先的准备,试讲、事先给学生的“渗透”也就越多。出课老师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天衣无缝,每一句话都加工润色到珠联璧合,每一个设计的问题都要向学生“暗示”,甚至答案都要“渗透”。经过这样的精心准备,公开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教研员、领导交口称赞,听课的老师大加赞颂,蜻蜓点水的指出一点存在的瑕疵,最后皆大欢喜。

对于这样的公开课“做秀”,我深恶痛绝。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都要参加各种级别的公开课。为什么就不能表现真实的自我呢?如果学生真的都对答如流,对所教的知识全都掌握了,这节课还有意义上吗?我决心要打破这种潜规则,有机会上一节“原生态”的公开课。我不能改变别人,但我可以改变我自己。

二、想当然 拒绝做秀惹麻烦

随着年龄增长,到要评高级职称的时候了,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学校教师中的影响,准备多出公开课,机会来了。

本学期,学校搞家长开放日。教学校长陪同家长听了我的一节课。岳麓版必修2《大萧条与经济危机》一课,是在实验班上的一节课。实验班的学生素质高、能力强,反应快,对我预设的问题回答很好。可以说圆满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而且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用的PPT展示的图片家长很赶兴趣,算是很成功的一节课。校长比较满意“你这节课讲的不错,在全校组织观摩课,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用这个班,重新讲一遍,在全校老师面前展示”。

回家后我想:在省里都参加过比赛,出过表演课。一节校级的公开课还能有什么问题?我决定不做什么准备,不和学生沟通,不去生硬的“做秀”,坚决不用已经讲过这节课的实验班级讲课。那样岂不是在做假?我要用没有讲过这节课的普通班级的学生来讲。结果出事了。给我沉重的打击。

《大萧条》主要是让学生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我在PPT上所给出的图片材料、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来搭建平台。结果平时一贯活跃的普通班异常沉闷,对我所预设的问题如同坠入云里雾中。整个课堂异气氛异常的压抑、沉闷。我根本没有把学生调动起来。我清楚的看到了老师们的无奈和着急,学校领导的冷竣表情。我知道:完蛋了。

三、垂头丧气,批评指责滚滚来

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是公开课的评课决不留情面的。我校的公开课评课是属于“讲课的总不对,听课的总是对的”那种评课。对授课老师存在的问题是要坚决指出的。

“小吴,这是怎么了?不是你一惯的作风呀”?

“一贯的幽默、机智和随机应变哪里去了”?

“天天吵着要公开课打假,打破潜规则,这回看你怎么收拾”?

四、痛定思痛,反思自责细思量

静下心来,我认真的反思自己的这节课的问题出在哪里了。难道真的是我坚持要公开课打假,没有事先给学生渗透而出了问题?班级的选择的问题?为什么同一个教学设计,在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效果如此的悬殊?不是,决不是我坚持上“原生态”课出的问题,是我自身存在问题。

1.自己想当然的把普通班级的学生和实验班级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同了。没有真正的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选择让学生分析的材料对实验班级的学生是适合的。而对普通班级的学生来说则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2.没有搭建合理的平台,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我也有点慌,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而是自己把结论交给了学生。导致了公开课“冷场”的尴尬局面。

3.自己思想麻痹,经历的公开课多了就掉以轻心了,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在得知要在全校表演后,我还是准备了的。不过不是准备研究学情,而是在“美化”自己PPT。使自己的PPT更多了,結果是“学生还没有弄明白前面的问题,频繁的点击鼠标更换屏幕的内容,师生之间的思维产生断裂”,“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4.没有安排学生预习。我愚蠢的以为预习就是让学生做准备了,就是公开课在弄虚作假。其实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不是准备“做秀”。通过事先布置的预习“学生知道了课堂教学内容主题,在主题的指导下预习,范围相对缩小,容易理解、掌握一节课的基本要求,而且节省时间;告诉学生基本要求,可以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提高预习的针对性”。而我没有让学生事先去预习,导致了学生对教材的生疏,对我在PPT突然给出的材料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五、无怨无悔 求真务实真本色

但是对一些老师所说的,在讲过的班级再讲一遍或者把老师的思路告诉学生,求得公开课“圆满”。我不能接受。

这节课的气氛的沉闷、压抑,学生没有调动起来,主要在于我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来设计问题,根据学情来给学生不同的材料。在实验班级之所以成功在于学生的素质比普通班级学生的素质要高。普通班级的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是无法和实验班的学生相比的。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差距。并不是我在授课以前没有给学生渗透和“授意”。

对于公开课所存在的“做秀”的问题,很多的专家学者早就指出了其中的弊端。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就指出:“当前的‘公开课之风成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靠一节课一举成名”的“造星”,并没培养出真正的名师。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大型的公开课,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给出不同的材料来搭建合适的平台。我绝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去“做秀”。在这个问题上,我永远的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潜规则实验班一节课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当代女生交友潜规则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潜规则
自作自受的“全民潜规则”
潜规则之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