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2018-05-14 12:45
中国共青团 2018年5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浙江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同时,系统规划、整合平台、创新机制,以“红色文化育人”为特色抓手,以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为基本目标,成为学生喜爱、受益、难忘的“人生课”。

加强顶层设计——育之有方

作为一所具有120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浙江理工大学的血脉里,一直流淌着红色文化的基因,先后诞生了吴先清、夏衍、黄廷鑫等多位革命先烈。而今,在繼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红色文化育人成为新时代浙江理工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校党委的统筹布局下,学校确立了“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为中心,深化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以红色文化研究为重要领域,挖掘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为着力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思路,深度挖掘浙江省内外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开展爱国主义和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聚合工作平台——育之有力

开设“红色课程”,拓展育人空间。结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学校将红色文化育人作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史学研究和红色旅游开发研究。以思想学说、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为研究对象,收集和整理文物、文献、史料等,深入研究浙江现代革命文化的地位、特色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一系列经典的红色文化案例、故事走进课堂,让思政理论课成为生动的智慧课、思想课。不仅在教室里育人,浙江理工大学还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构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将思政课深深扎进泥土里。学校与桐庐县政府共建杭州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衍生的红色文化;与永嘉县委共建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利用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设立浙江理工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截至目前,浙江理工大学已建立20个省级实践基地、156个校级基地,其中重点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5个。

依托理论学习型社团,创建红色“第二课堂”。学校高度重视对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目前全校共建有理论学习型社团18个,特色鲜明、活力四射。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各类理论社团开展主题“快闪”等活动,用同学们喜爱的方式开展十九大的学习宣传,效果明显;相关艺术类专业学生结合手绘特色,成立全国首个红色手绘协会;学校团委联合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率先在浙江省内指导成立了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聘请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金长征等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社团专家导师。

打造主题社会实践,实现学思行贯通。与地方相关部门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完善专题式红色文化教学体系,实施红色文化“三进”工程。学校定期组织本科生、研究生走出校外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现实,回答并解决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社会考察、红色之旅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和社情民意。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一直在开展“手绘红色地图,寻访红色记忆”活动,绘制杭州、宁波等11个地市红色地图,共计111个红色景点的绘制。这份地图还被做成H5页面的形式,只要在地图上点击小红旗,就能进入相关景点的详细介绍。电子地图一经发布,就引来大量转发和点赞。学校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们通过精心制作的中国共产党历次会议会址模型,传播红色知识,传承红色精神。

熔铸创新灵魂——育之有效

“红色课堂”感召学生。学校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创新原则,深入推进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更加关注课堂的活力与互动。今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浙江理工大学王艳娟老师的思政课上,学生利用手机将观点、疑惑弹幕到PPT上,老师即时答疑解惑,开辟了师生、生生互动的第三条通道,给学生即时、灵活、生动的课堂体验,强化了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红色艺术”浸润校园。校园随处都有红色艺术,潜移默化地培育“接班人”牢记使命担当。2016年10月,“浙江省党史文化进校园”浙江高校的首展《长征与遵义会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图片展》在学校开幕,反响热烈;每年学校都会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江姐》《红湖赤卫队》等中国红色歌剧代表性作品,既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又优美动听,为青年大学生带来文化盛宴。

“红色科研”服务地方。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定期选派思政课教师前往实践基地进行社会考察和实地调研,提供政策咨询、发展规划设计。每年组织召开社会调研专题工作布置会,加强对选题、途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鼓励师生深入社区、乡镇、田间地头,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给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组织师生撰写反映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案例,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辅助材料,并向上级部门推荐优秀案例,供全省教学示范。每年选派思政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者到乡镇(街道)实践教学基地蹲点挂职,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使思政课教学接地气、取实效。凭借“追寻红色文化、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2015年8月,浙江理工大学成功入选首批50家“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双创基地”的地方高校。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认为,红色文化育人作为我校思政教育的一项特色内容,不仅要在书本中、课堂上通过优秀的红色文化让大学生受鼓舞、受教育,下一步还要走向社会,在课堂之外寻找和把握历史的踪迹和时代的脉络。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浙江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Mother
Task 2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作品赏析(4)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