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知识教学的路径选择

2018-05-14 16:22王锦飞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情境

王锦飞

摘 要:知识教学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视野下知识教学可资借鉴的选择路径有:教学情境化,让知识教学与教学情境相连接;教学深度化,让知识教学助力思维进阶与价值归正;教学活动化,让知识教学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展开;教学个性化,让知识教学彰显个体理解与创生。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识教学;教学情境;深度教学;实践活动

知识教学是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知识教学的目标窄化成提升学生应试成绩的单一功能。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科教学”转化为“学科教育”,知识教学要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服务,为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那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知识教学具体该如何开展?笔者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就此试作阐述,以期为核心素养时代的知识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并引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教学情境化,让知识教学与教学情境相连接

所谓教学情境化,简单讲就是要把知识教学放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与学科情境之中。一方面,知识总是基于生活的,知识教学只有与生活情境连接,知识才不至于变成死知识,才有获得转化、迁移、应用的可能,才能得以活化与发展;另一方面,知识也总是基于学科的,我们教学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学科知识,所以知识教学还要与学科情境连接,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科教学的学科问题情境,用具有学科特质的操作方式去展开知识教学。

以往学科知识教学往往以去情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科知识以传递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知识教学简单化为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的机械叠加,忽视了对处于情境中的学生与学科主题的探究,知识教学被完全去情境化。[1]显然,传统的知识教学所推崇的是教师在去情境化的抽象世界中按照既定的程序将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学生看不到知识与现实情境的关联性,故而缺乏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以及以应试的方式训练知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取得应试高分。而这样的知识教学方式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南辕北辙,因为核心素养的涵育需要在一定生活情境中体验与浸染,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学科情境。换句话说,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对过去那种去情境化的知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唯有实现知识教学的情境化,让知识教学与包括生活情境和学科情境在内的教学情境相连接,才能使核心素养得以落地。

例如在高中哲学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哲学原理与对应的方法论为学生整理好,学生学习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哲学原理与方法论背出来,平时训练与考试的核心任务就是按照“原理叙述—方法论对应—结合材料挂钩分析”的步骤把答案书写完整。这样的教学过程几乎都是在去情境化中进行的,学生学习的是僵死的惰性知识,训练的是模式化的应试答题技能,绝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素养培育。反之,如果我们把哲学知识的教学放到一个生活情境与学科问题情境中,情况就可能大为改观。生活处处有哲学,一方面身边鲜活的生活素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另一方面许多深刻的哲学道理本身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得到验证,这样把哲学知识教学放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自然会对抽象哲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学生的哲学智慧也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得以慢慢生成,素养的培育也就随之逐渐达成。

知识教学的情境化实现了具有概念化思维特征的学科知识与非概念性的生活世界之间的对接,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抽象与具象、知识与生活之间自由转合,这样的知识显然不再是僵死的惰性知识,这样的知识教学方式显然增强了知识的内在活力与迁移性。[2]这也说明了真正的知识教学是不能脱离情境的,只有通过创设生活与学科情境,学生才能得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情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使素养培育成为现实可能。

二、教学深度化,让知识教学助力思维进阶与价值归正

所谓教学深度化,就是让深度教学现实发生于知识教学过程,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引领学生不断向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进军,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及行为能力,让学生错误的认知观念与价值取向在教学中得以廓清,以实现价值归正,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版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作了这样的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過学科学习后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的关键能力必须包括学生的高阶思维及行为能力,这里的正确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在知识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因此,所谓深度教学的核心意涵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而这个过程显然就是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应试教育下的知识教学往往都是以浅层教学为主要手法,一方面其所谓的思维能力培养仅仅局限在应试能力的训练上,答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反复训练成了教学中开展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将考试不同题型的若干呈现方式,特别是设问的一些固定套路及可能变化的几种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后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记住针对不同情形的共性作答模式去机械套用。这样的思维训练充满了形而上学色彩,显然不可能真正触及思维深层。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的影子已荡然无存,所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化为乌有。因此,这样的教学与深度教学格格不入,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风马牛不相及。

核心素养下的知识教学必须走出这种浅层教学困境,让深度教学成为知识教学的常态,借助深度教学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为现实。一是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训练,要围绕某一知识点引领学生向思维的广度、深度拓掘,使学生的思维由低向高进阶。例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表层,而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为什么优秀,究竟优秀在哪里,新时代为何还需要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如何与时俱进地补充新的时代内容即如何进一步弘扬与创新。在这样的对知识层层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也在层层拓掘,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便会油然而生。二是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要让知识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错误价值观念的澄清过程。比如在上面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认同的倾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糟粕居多,无多少优秀可言,而相反他们对许多外来文化则赞赏有加,盲目推崇。教学中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就此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辨析,要用极有说服力的例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这部分学生学会科学理性地看待中外文化,重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活动化,让知识教学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展开

这里的教学活动化,指的是通过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让学科知识教学在模拟与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展开。实践本身是一切知识产生与发展之源。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检验与发展已有的知识。书本知识一般都是前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学生学习时当然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但通过实践的过程去体味知识的形成对有效理解与接受知识无疑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发现与创生新的知识,这尽管可能不是中学学科知识教学的主要任务,但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对现有知识即便是些许怀疑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就培育核心素养而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关键能力、铸就必备品格、形成正确价值观。许多专家学者呼吁素养时代的教育必须由过去的“知识为本”向“素养为本”转化,而素养为本决定了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培育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显然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参与。过去那种远离实践活动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培养的是答题应试高手,造就的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学霸。所以,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新时代,倡导教学活动化,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让知识教学借助于实践活动而展开,必须成为核心素养下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应然策略与践行方式。

当前课堂教学依然是我们开展知识教学的最为重要的阵地,所以把日常的课堂打造成学生模拟实践场域,是我们借助实践活动展开知识教学的最主要手段。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模拟选举、模拟联合国、模拟人代会、模拟政协活动等就是将课堂变成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模拟实践场域的重要形式。例如在模拟政协活动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教材中学到的关于协商民主的知识,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体验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来了解和感悟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制度的特点与优点,这样的活动显然有助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这一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3]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拓展与开辟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新的实践活动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小教室,迈入社会大课堂,去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各学科对开展实践活动均作了不同程度的强调,比如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高中思想政治是“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征。另外新课标在课程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课程结构设计依据、课程实施建议等环节都对实践活动作了强调。新课标之所以如此重视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实践活动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性的正确认知,所以在知识教学中把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对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四、教学个性化,让知识学习彰显个体理解与创生

这里的教学个性化,指的是知识教学的个人维度,它强调的是知识教学要尊重与凸显个体与学科知识、生活世界互动时产生的个体经验、理解与观念的重要性。因为知识学习总是要依赖于个体的判断与整合,会渗透着个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缺乏个体经验与理解,也就难以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也就无法实现对知识个体理解基础上的创生。因此,知识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学习知识的个人维度,这是让知识由僵死变成有活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知识教学只有与学生个体对于知识本身理解的基础现状对接与碰撞,才能在原有的个体理解基础上使知识本身得以修正、补充、完善与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慢慢得到提升,品格也会逐渐得以养成,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也将渐趋归正。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知识教学的个人维度是培育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以往知识教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学生个人维度的忽視与不尊重,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个客观意义上的信息,一个固化了的文本,教师知识教学的过程就是把这种信息、文本灌输给学生,不会去考虑学生个体原有的对于该知识的认知基础,更不会去考虑学生对于该知识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这种缺乏学生个体理解的知识教学没有任何灵性可言,知识变成了僵死刻板的回忆和再现,学生根本不可能实现对于知识灵活自如的运用,当然更谈不上对于知识的发展与创生,也就不要指望其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多大的作用了。

以上情况在目前的知识教学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这必将成为当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严重障碍。比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只见干巴巴的思政学科知识,全然不顾及具有鲜活思想的学生个体存在,知识教学只是在一味地灌输与理论推演,知识学习过程也不去考虑学生的基础与需求,这种目中无“人”的知识教学就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被广为诟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知识教学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真正去实现知识教学的个人维度,让知识教学充分彰显出学生的个体理解与创生,学生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育与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知识教学是个大的研究课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关乎教育教学诸环节的系统工程,以上所述的几个视角只是本人一些很不成熟的粗浅思考。当今要实现知识教学真正为素养培育服务也并非易事。但我们坚信,只要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正确教育教学理念引领下,坚持不懈地潜心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与创新,就一定能乘上异彩纷呈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知识教学之筏,顺利抵达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达成的理想彼岸。[□][◢]

参考文献:

[1]张光陆.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8(3):63.

[2]张良.论素养本位的知识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8(3):51.

[3]刘芳.模拟政协活动与学生高阶能力培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3):11.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情境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