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历史课中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2018-05-14 16:34刘彬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考者史观批判性

刘彬

北大教授钱理群问:指尖知识时代培养的是“公民还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显然是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合格公民。合格公民应具备什么素质?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即是独立思维,也是理性思维。理查德·保罗在他的心理学著作《批判性思维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说:“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理性思维应该从培养学生开始,在实践中实现。批判性思维可以说是核心素养之核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终极目的不是高考,而独立思维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对于文科学生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思维,它对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来说至关重要。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不是人文科学,所以在平常教学和考试过程中比较多的用到批判思维。

一、高中学生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成为通情达理的人

思维能力人皆有之,而批判性思维能力则不一定。照理说学生学习了历史就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初中学生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很难达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度。高中学生则不然,高中学生年龄有了一定的增加,心智有了一定的成长,思维也渐趋(臻于)成熟,在智商发展的同时情商也有一定的增长。完全可以培养也完全可以接受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同于惯常思维(常规思维),惯常思维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而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变式。

2.批判性思维是衡量学生学术潜能的重要指标

高中教育最终是要为高校输送人才的。而高效的地位是学术成就的高低决定的。目前高考是高校选拔学生的最主要途径,而高考迥异于中考,中考试题基本上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高考除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的是比较高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命题基本上材料化,材料又是浩如烟海和纷繁复杂的。

二、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即树立新理念,接受新观点如心态史观、社会史观

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老师是教不出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的,教师要努力做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者。“批判性思维的一项可靠原则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言必行,行必果”。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上书店、上图书馆查阅著作、文章)关注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如阅读报刊杂志、收看电视广播新闻、上网了解信息资讯)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态(如高考考查目标的转移:由三维目标转向素养目标)。

2.多选取(提供)新史料

培养学生度角度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选取史料应该基于高考的目标。

3.精心设计(设置)教学新问题

问题设计也应该以高考为指挥棒。问题设计质量的好坏,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成败关键。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设置问题的立意要高。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设计问题:一是把问题聚焦于事实、偏好或判断的方面;二是把问题集中在对论证元素的分析上;三是通过优先回答对获得最终答案最有效的问题来“拆分”复杂问题。

三、学生怎样生成批判性思维

1.自主而不自我(或独立而不独断)

批判性思维需要问题意识和独立意识(自主),要求学生能够“坚持理性的标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有三个维度:即分析、评估、创造性。而自主和独立是创造性的前提条件。所谓自主就是学生要开动思维的机器,不受教材的掣肘、不受教师之牵制,不唯书、不唯师,只唯自己,敢于质疑、敢于否定;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不受外部事物影响,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得出结论。要论从史出。既要充满温情和敬意,也要善于质疑和批判。要战胜自我中心……并能够有意识地去控制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和偏离理性的思考(即感性思考)只是鲁莽的思考者和质疑的思考者。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完善的思考者是合乎理性的”。

2.揚弃而不抛弃:批判性思维需要思维的公正性

“公平心的发展需要我们形成思维特质间相互关联的心理网络”。坚持唯物史观为统帅(课标要求),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莱纳著白月桥译《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表现于历史思维之中。”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为指导。史料观点与教材观点有很多是不兼容的,认知甚至是完全冲突的,教材观点是主流观点,史料观点是支流观点。批判性思维不是一味否定,完全抛弃,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是扬弃。应该是审慎而不轻率,质疑而不盲从,不应该为了弘扬史料观点而贬低教材观点、否定教材观点。(史料观点基本上是旁门左道、剑走偏锋。)“任何的历史描述都可能包含有大量的虚构描述。因此历史学家必须不断地做出价值判断,决定在他们的历史叙述中哪些内容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应该摒弃。”。我的理解是“包含”的含义是继承,“摒弃”的含义就是抛弃。

3.换位而不换人(主)

所谓换位其实就是给人的思维挪个地儿。批判性思维有六个发展阶段:鲁莽的思考者——质疑的思考者——初始的思考者——练习中的思考者——高级的思考者——完善的思考者。不管是哪个阶段,首先他必须是一个思考者,其次他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需要思考者有思维的巨大勇气。思维勇气是“敢于质疑自己信念的品质”。华东师大历史学院杨奎松教授有一句名言:“深入历史之中,超然历史之外”,“深入”就是要躺在历史的怀中,做历史的当事者,参与者;“超然”就是要站在历史身后,做一个旁观者,一个批判者。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当然也不同。加之人们对历史的看法还受到立场、观点、生活条件、生存环境等的限制,所以需要把变惰性知识(仅仅通过机械记忆进行加工的信息)转变为活性知识(深入内化理解的正确信息)。如概念转换、知识迁移。概念转换是同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反映着(出)思维的深刻性;知识迁移是因相关知识的启示而获得另一启示,或讲相关知识能力运用于解决有关问题,反映着(出)思维的灵活性。

猜你喜欢
思考者史观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不爱运动,是因为太爱动脑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