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意识残缺与命运的不可逆转

2018-05-14 14:53赵保宇
参花(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主体意识

摘要:社会环境的阴霾,压抑在每个人的心中,给每个人的内心都笼上一层灰色。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人物内心的悲剧色彩。而在那个社会背景下的女人,缺少了独立自主的人格,生存得尤其艰辛,不得已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处于社会影响中的男性身上,尽显她的命运之悲。

关键词:主体意识 女性命运 社会背景

处于不安定的社会氛围之中,每个人的内心也都躁动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其遗留的传统思想深深束缚着人们。那个想要突破束缚追求自由的女性,将自己的一切寄托于男性身上,却忘记了整个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压迫使得这个男性走不出那片“黑林子”。作为女性,既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她的悲剧结局显而易见。

一、女性在社会中主观能动性的缺失

主体意识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而当主体意识缺乏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不够完善。而在封建色彩残余的社会中,处于低下地位的男性都会缺少主观能动性,作为没有实践能力的女性,则完全被社会和男性所操控。《原野》中花金子的命运被身为男性的父亲掌握,一开始婚定仇虎,却因其家道败落,随后被嫁给了有一个儿子的焦大星。花金子在整个过程中只能是顺从。正如“原罪说”中所说的,夏娃诱惑亚当吃了苹果,被送到人间受苦。虽然这是西方为男性地位所说的虚假的话,但是对于男性在女性地位之上的中国仍然符合。所以,和夏娃一样是女性的花金子,虽然没有做错什么事,却要顺从于男性,而成为了焦大星的妻子之后,则完全依靠于焦家。所以受到焦母的刁难,被整个家庭认为是“不洁的”。而花金子的美貌则加剧了这个“不洁”,从而让这样一个忍受与顺从的女性真正走向了不洁,用自己的身体去找寻一个可以带自己离开的仇虎。但是处于缺乏主体意识的女性,即使仇虎让她逃离了这里,其命运也不言而喻。

二、花金子不可逆转的悲剧结局

在《原野》中,花金子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付于别人,注定了其结局之悲。分析其原因,我们不仅要从花金子自身总结,更要从她所处的人物关系中去寻找。

其一,就是作为花金子的丈夫——焦大星。在剧本中,焦大星是一个老实人,但是,在妻子面前又敢说“淹死我妈”这样的话来讨好她。嫁给软弱的焦大星,使得花金子对于这样的生活没有盼头。成为最终导火索的是,在得知了花金子与仇虎的关系之后,焦大星仍然希望花金子留下,甚至愿意和仇虎“共妻”。这样软弱无能的表现,彻底激怒了花金子,以至于劝说仇虎将焦大星杀害,两个人逃跑。

其二,焦大星的妈妈——焦母。作为一个受到封建社会影响的传统女性,也成为了男权社会的执行者。焦母讽刺花金子,强迫焦大星将钱交给自己。更是把花金子的美貌看成是勾引男人的资本,总认为她会去勾引别人,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其三,整部剧的中心人物——仇虎。一个可以带着花金子寻找“黄金子铺的地方”的男性,与焦大星相比,他有更大的吸引力。不过,从一开始仇虎与花金子发生关系时,仇虎性格中的封建残余思想就显露无遗。在进入“黑林子”后被追赶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出现了诸多围绕其身边的幻觉,这是道德的良知束缚着他。仇虎被自己内心的“理性色彩”所折磨,最终自杀于林内。

作为一个主体意识缺乏的女性,其悲剧命运仍然悬浮其头顶。从这片林子走了出去,外面还会有诸多的林子。因为花金子还是会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归根结底,生存的社会环境没有改变,其悲剧性的命运不可逆转。

三、旧时代混乱推动命运的旋涡

在剧中,一直出现的焦阎王是以遗像的形式出现,这恰恰具有一种封建色彩。当花金子与仇虎发生关系的时候,仇虎的这种封建礼数让他误以为遗像的眼睛在动,刺激着仇虎的内心。而在之后“黑林子”的幻觉更是产生一种铺垫,推动了仇虎内心精神崩溃的速度。

而在整个剧中,最浓墨重彩的场景就是那片“黑林子”。此景正如当时的社会环境一般,扭曲了人的内心。但是,当花金子独自一个人面对笼罩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的阴霾时,其命运的走向并不会顺利,当这种心安理得的理由和这种“野性”被消磨之后,剩下的则是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综上所述,在《原野》中,曹禺笔下的主角虽并非是花金子,但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熔炉之中,缺乏主体意识的花金子,妄想把自己命运托付于混乱时代中的男性,这种悲剧的命运终将如钩上之鲤,是逃不去的。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出版社.2005.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敬琴.外化的恐惧与隐含的焦虑——评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帝》[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董炳月.论《原野》的精神内涵——兼评《原野》研究中的某些观点[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叢刊,1990.

(作者简介:赵保宇,男,广西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主体意识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