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学生的研究

2018-05-14 21:37韦荣福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惯心理教育

所谓“问题学生”,大致可以解释为闹学、混学、逃学、辍学的学生。他们的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障碍。我们知道“问题学生”大多数来源于“留守学生”, 这个群体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班风和学风,影响到其他学生或者问题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探讨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只能用心思考如何从盘根错节的症结中找到突破口。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农民工外出务工,为了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孩子就由单亲家长或孩子祖辈们监护,多数祖辈们文化水平低,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有个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挨冻受饿,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职责。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之后,他们每天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忍受城里孩子无法想象的孤独和寂寞。儿时形成的性格将会影响他们一辈子。他们在儿时就没有给予爱、接受爱的经历,成年之后,就会相对成为一个比较冷漠的人。对社会没有信任感,这种态度很容易使他们走向极端。

另一方面,有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好大的用场,认为读书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们一起早点出门打工,早点挣钱。于是,对孩子的学习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结果,这些孩子思想变坏了,成绩下降了。

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很多不良习惯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老师要主动担负起教育转化的擔子,要花上功夫,最大限度地挽救和教育他们。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一)尊重问题学生,消除其逆反心理。

有过错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与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常常主观认为教师偏心,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以至于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逆反”心理呢?我们应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问题学生”学生的人格,耐心地指导他们,热心地帮助他们,即使批评也要注意“艺术性”,做到良药不苦口,这样才能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并且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进一步产生良好的双向反馈,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促进其成才。

(二)开展心理疏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途径。

开好心理辅导活动课。利用班队活动、谈话等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完成心理基本知识传授、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学素质实践的任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优势,对“问题学生”从心理上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帮助。一是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对他们不体罚或者精神虐待———挖苦、讽刺、冷嘲。三是宽容他们犯小错误。四是正确客观地评价问题学生。五是看到问题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三)用“心”转化。

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件重大事情。做好这一问题群体的教育辅导工作,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我认为,引导促进“问题学生”的成长必须用“心”交换,即

要有信心、有。信心是转化“问题学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信心。作为教师一定要拥有这么一个理念“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要相信每一个“问题学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更有进步的潜能。只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使“问题学生”树立信心。“问题学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老师应选择有利时机,适当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愿望。

要有一颗童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每天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问题学生”。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排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心理上接受教育,愿意跟我们倾吐心声。平时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的一份关爱,少一些怨恨和责难,用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能与教师、同学的感情融洽起来。、

要细心、。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问题学生”身上还是有一些闪光之处的,做老师的平时要多留心观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使其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调皮型”的学生,大多是坏习惯多,毅力差,做事不用心,从而最终导致成绩较差,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良莠不齐,很有个性特点,教育他们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上去。 “迟钝型”的学生,通常智力不行,自卑感较重,对他们必须教给其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再说成绩差并不等于不可以教好,习惯差不等于智力差,成绩差不等于未来的人生就差。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只要他们比以前取得了些许进步,就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表扬问题学生,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让其产生一种成功感。

要有耐心。转化问题学生,不要急于求成,首先找准症结,弄清病因之所在,对症下药,然后再“进补”,反复抓,抓反复。总之,矫正孩子养成的不良习惯需要坚持和耐心。只有坚持到底,才有所收获 。

(四)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转化“问题学生”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了解“问题学生”的全貌,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反馈给家长,还要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联系时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老师应时常做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同时向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教育,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

三、培养 问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对学习有一定兴趣,能自觉的投入学习;自觉完成作业;积极进行复习及预习,并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和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持续下来,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学生将受用终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制。

对待问题学生,可以采用“五特殊”的分层教育机制。1.即特殊备课:平时教师在备课时,要将问题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接受程度考虑进去,给他们设置特殊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学有所得。2.、特殊疏导:有的问题学生受不良心理品质的影响,听课常有不耐烦、不专注的动作,教师应予以疏导,而不是批评。当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不错时就要立即表扬。由于他们倍受教师关注、关爱,自信心得到满足,会格外认真对待课堂。3.、特殊互动:对于有品德、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多提问,让其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其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集体的温暖。4.、特殊作业:针对学习问题学生,降低学习强度和程度。通过减少作业量,缩短学习时间,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并不可怕,并能循序渐进提高其训练的强度和难度。5.、特殊表扬,:课堂上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问题学生,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对有难度的题目加以提示,对他们在课堂中取得的细小进步、点滴成绩,教师都要当众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信心、克服学习、行为习惯、心理上的障碍,逐渐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二)(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养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理解了学以致用,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给学生创设适合他们的学习游戏情境,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融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三)、 注重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示范作用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从各方面给学生作好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师师所做的保证也要努力兑现,做到诚信待人。学生经受教育,就能产生内心振动,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并主动改正这些缺点,养成良好习惯。

(四)(四)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适时鼓励。

问题学生也是充满朝气和未脱稚气的青少年,我们切忌一味地指责,影响他们的热情。要在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针对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而及时的承认和不断的鼓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从基础抓起,长抓不放。

(五) (五)培养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 对所学的新知识,要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

此外,通过听报告、看展览的形式,以科学道理、形象图片、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不良学习习惯的坏处,再以自己的努力和家长、老师的指导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去积累,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帮助和指导。相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習习惯将不是难事。

总之,问题学生的教育易“疏”不易“堵”,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有耐心、有恒心,力争一个学生不掉队,一定会把问题学生教育成为优秀的学生。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中心小学

姓名:韦荣福

联系电话:13768281489

邮政编码:530802

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中心小学

2018年1月16日

猜你喜欢
习惯心理教育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好习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