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8-05-14 10:59朱秀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资料

朱秀英

在品德与社会活动化现代德育发展观中,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层次提升有很大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各类活动可以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改变。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目的是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性思维的同步提升。该项课程通过设计、构建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思想品德水平。所以,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我主要结合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最终实现综合发展目标。

一、精心设计课前准备活动,充分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

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方式,在品德课中,我们常用的课前准备活动有社会调查、资料搜集、课前生活实践等。

(一)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现实社会各项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并做出分析,最终从中得到结果,并对某一现象做阐释的一种社会认知行为。

例如,教学《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之前,教师可准备一些资料使学生对于交通事故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又如在教學《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一课前,老师可以请学生走访生活在学生周围的人,调查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的过程,不但使学生对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有初步认知,还使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开展资料搜集活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成功的一节品德课堂离不开资料搜集。如果把整节课比作建造“大厦”的话,搜集资料就是为建造“大厦”打基础。围绕主题开展资料搜集、展示的过程,既是师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资料搜集,促使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生长。所以,品德课堂有必要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一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收集“抗震救灾勇气少年”的感人事迹,让学生通过这些感人事迹认识到有这样的一群同龄人做出了这样伟大的举动,并从中感受到优秀品德的力量,学习他们勇敢、奉献、互相帮助的优秀精神。

(三)开展课前生活实践活动

品德的习得不能只是纯粹的口头说教,更重要的一个途径是源于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体验更直接形象地更深刻地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如教学《今非昔比的厨房》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让父母带着做一顿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的变化,体会生活的进步,又可以体验到父母的艰辛。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开阔和活跃学生思维,并通过这个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产生内心波动,领会其中的道理,并且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和协作能力,提升道德实践水平,最终可以做到自立自强。

二、有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引导体验感悟,提高道德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学生品德学习的过程中,品德课堂的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给学生丰富、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情境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得到提升。课堂学习的活动有很多种,如讨论交流、情景模拟、自我展示、选择辨析等。

比如要学习《认识传媒世界》章节中的《如何看电视》一课,可以就“看电视是否有利于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小辩论会”。通过辩论,不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还有效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应该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寓教于乐,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使学生内心产生较大的期待感、震撼感,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和综合能力。

三、有效开展课后延伸活动,促进升华内化,养成道德行为

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社会及生活现实中实践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课后活动要和学校活动协调统一、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比如在教学了《认识有趣的厨房》一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试着独自做顿饭。教学完《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坚持每周记录一件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同时把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每月在班级分享一次。这样的活动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并自然地获得“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的真实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时期,是学生形成社会认知的过程,也是培养其了解道德标准,具备道德判断能力的最佳时期。品德与社会课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习得。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积极探索,并从中体会,从而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具备初步的道德品质,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以,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和组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资料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好学者贤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