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STEM教育的三大问题和对策建议

2018-05-14 04:49朱松华陈小凤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师资学科课程

朱松华?陈小凤

STEM教育,着眼于复合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被视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成为各国优先的战略。国内STEM教育兴起之际,暴露出三大问题:

一、STEM课程的选项

目前,STEM课程“三来”:一是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或教育公司,通过海外采购或翻译的方式,这类课程为“外来”,如“风车怪兽”“意面搭建”“ Arduino”;二是从学科课程中抽来,如“DNA项链” “生态瓶”等;三是从高学段乃至高校“下来”的课程,如“水火箭”等。

“三来”课程的结构性缺陷:技术主义倾向,脱离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基础;突出“兴趣”特征,远离学生真实生活;没有摆脱“学科”固囿,有的局限于单一学科。

“三来”课程,不成合理体系,也不能很好地与师生的发展阶段相协调、与学校的社区环境、硬件环境相匹配,更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课程十分雷同。

二、STEM课程的教学

许多STEM课堂,仍是以教师中心、传授-接受式、学科教学的方式,讲求“时间效率”,与“传统的实验课”极为类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学方式也没有根本转变。

例如,在某校“水火箭”展示课上,第一节课“原理与组装”,第二节课“发射与比赛”。短短两节课,所以根本无法真正实现STEM学习:由于是配发的套件,所以火箭“整齐划一”;由于是统一的“套路”,所以缺乏初期探索;由于是比赛“射程”,所以无视火箭发生严重“飘移”等衍生问题,丧失中期探索和改进机会。既缺STEM内涵,又乏探索过程。

三、STEM课程的支持

(一)STEM教师

在分科教学中成长,师范教育也没有专门涉及STEM或PBL内容,导致我国教师在STEM教育上“先天不足”,师资遴选和培训情况有的还很不容乐观,一是实际教学的老师与参培老师严重错位;二是培训质量和效果堪忧,培训教师本身的STEM教育专业素养不高,培训就成了实验课、学科课;三是STEM教师多为兼职或用“二线教师”来勉强凑合;四是缺乏相应的交流平台和指导机构以促成自我提升。所以,师资成为各地开展STEM教育遇到的最大瓶颈,并衍生出诸多问题。

(二)学时设计

STEM课时普遍偏少,有的学校采用每周1节的必修形式,有的学校采用社团选修形式,全国统计下来一学期只有10来节课。

(三)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为学习者提供更为灵活的空间,以加强学习者的STEM体验。但国内STEM教育的空间建造则差异极大,有的学校多达上千平米STEM教育空间,而有的学校挤不出一间专门的功能室。

(四)教育评价

面向未来和核心素养的STEM教育,与(过度)重基础素养特别是基础知识的传统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也与现行教育的主流评价相左。支撑STEM教育的,目前主要靠领先的教育理想。

(五)政策性支持

STEM教育是生活化、情景化的教育,学校不能成为“孤岛”,需要地方政府、公司企业、科研单位、社会团体、公众等社会资源的支持参与协作,比如开放公司企业的工作空间、科技场馆,科学家、科技人员到学校。

四、学校建设STEM课程可采取的策略

(一)真正理解STEM教育

STEM教育属于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学生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探讨,参与真实的学习情景。是一种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以跨学科专题项目为出发点的新型研究性学习和教学模式。

1.STEM选项原则

(1)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只作指导;

(2)具有兴趣性和风险性,与其日常社会生活相关,具有实际意义;

(3)跨学科的,涵盖S、T、E、M、 A、R等内容;

(4)没有现成答案或固定答案,学生有潜在能力和资源完成,但容许失败;

(5)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

2.STEM学习步骤

STEM课程学习过程,一般有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

3.STEM学习特点

(1)驱动的问题有价值意义且重要;

(2)做中学,在嵌入核心知识的真实情景中;

(3)探究性、社会交互的学习模式;

(4)开发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

(5)类似于科學家的工作。

(二)让STEM走向校本

STEM课程应从国家层面有意识地打破“外来”课程的定势,通过融入中国文化实现本土化,再结合地方资源实现地方化,体现区域差别和地域特色;“下移”课程则要根据基础教育的规律和课程安排,实现基础化再造;“抽来”的课程先让其回归学科本位。

更重要的是,采取“引进、改造、自创”三大步,通过社会资源的支持、参与和协作,结合学校具体的师生情况、硬件环境进一步实现校本化,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成体系

顶层设计加“泥土生成”式的项目生长体系,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特点,各学段间有联系或递进。同时,STEM课程作为“科技理工类”项目,应与“人文艺术类”项目学习并存与整合,相得益彰。

2.多层次

高低合理搭配,既有高端的3D打印、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又有接地气的花草虫鸟、泥土垃圾。

3.多方向

全域覆盖社会生活各大领域,如生活中的炒菜做饭、农业的栽培养殖、企业的产品开发等。

4.重适切

适度降低STEM教育的门槛,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是自发地对STEM感兴趣”,采取统一必修课程与社团选修课程结合,既有大致适合所有学生的基本项目,又有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化项目。

5.要经济

选择费用相对划算的项目,有利于STEM的常态化、大面积持续开展。

(三)重视STEM教师培养

师资乃STEM教育之本,主要通过在现有师资中“遴选”与“培训”加以解决,并在教师编制、教研平台、学习机会、评优晋职等各方面加以系统支撑。

总之,国内的STEM教育在实践层面出现了项目、教学、支持三大问题,尤其是师资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妥善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师资学科课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