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设计的服装高等教育教学优化

2018-05-15 02:12王倩孙瀛
中国轻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服装理念设计

王倩 孙瀛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天津 300384)

服装行业是一个资源依赖性和环境敏感性很高的产业,尤其近些年快时尚和个性化加快了服装的更新速度,生产消耗和服装废弃逐年增加。在服装废弃物的回收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原料紧缺、能耗较高、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越发突显。虽然国家通过政策制定和环保督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行业也从技术层面不断创新,积极研发,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仍需通过教育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下,教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培养学生服装循环设计开发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根据再设计的相关方法重新认识和利用废旧服装的使用价值,对延长服装的生命周期,提高服装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绿色服装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服装循环设计的概念

服装循环设计是指在服装产品的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服装面料、服装下脚料、服装零部件等将来的回收可能性、回收方法、回收再造工艺等所有关于回收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1]。服装循环设计不但要考虑服装设计产品在使用初期不对环境带来伤害,还应考虑是否存在循环使用的价值,以及废弃后是否能够回归自然,甚至回馈自然,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其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循环设计思想

二、开展服装循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1.可持续教育理念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70年美国环境教育法案中被提及的环境教育。随着1980年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同时被提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具有深刻影响意义的 《21世纪议程》,强调了教育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以及宣扬要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1997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化地位正式确立。近十几年,世界环境教育大会仍然不断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目前,相对来说欧洲等发达国家可持续教育开展较早,进展较快,除了制定关于可持续教育发展的计划外,还在高等教育中设置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及学位[3]。

1983年底,环境保护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后环境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标志着我国环境教育已经进入了起步阶段。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的颁布,意味着我国逐渐从环境教育的实质性发展阶段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初级阶段。纲要中指出要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即学生从相关学科中掌握生态保护的有关内容;师生不断增强、提高环保意识,并积极参加与环保有关的教育宣传活动;校园清洁美丽。2003年4月正式出版的 《中国绿色学校指南》更具体地从管理、建设、监督、评估等多方面为学校进行绿色创建提出了指导[3]。到目前为止,中国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校大约有1000多所,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又被纳入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4]。

2.高校开展服装循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服装设计师和服装管理人员的重要基地,在宣传、普及和实践生态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服装产品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外,还应该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而循环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除了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和材料以及对废弃物合理利用来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外,还可以通过对服装解构和重组等再设计手法来延长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因此,将循环设计的理念全面融入到服装高等教育改革之中,对延长服装的生命周期,提高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作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学者对服装循环设计方法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一些服装高校通过开展相关讲座、组织服装环保社团、鼓励学生开展服装循环设计创业项目等向学生普及生态意识与服装生态学知识,专业实力强的服装高校甚至尝试建立基于循环设计理念的课程体系。总之,这些高校力求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有专业技术、有实施策略的高素质的服装设计师。

三、国内外服装循环设计教育状况

在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知度和重视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国内外部分设计类艺术院校逐步尝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导入循环设计理念,并开设了与之相对应的系列课程和实践环节。其中由于德国与北欧的设计一直秉承循环设计发展的理念,因此他们的高等设计艺术院校在循环设计教育与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早。比如德国汉诺威科学大学的染织专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纺织品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植入了循环设计理念与实践项目。纽约的时装技术学院和加州艺术学院构建了多个服装循环设计的创意项目。英国著名的伦敦艺术大学下属的伦敦时装学院于2007年正式成立了“可持续时装中心”。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作为被世界时装设计界所关注的学校之一,也对服装的循环设计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短期课程项目。湖南大学的赵江洪教授是最早将国际可持续设计理念传播到国内教育界的专家之一[5]。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自绿色设计思潮在中国出现后便开始探索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教学培养模式,并尝试在课程中植入循环设计方法。同时,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也在时装设计专业中开设了环保设计课程。随后,研究服装高等教育下的循环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学者逐渐增多。如吴艳[6]对巴黎时装工会学院独特的“循环·互动”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以及成效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萧颖娴[7]、李学伟[8]等都对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中导入循环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推行循环设计方法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随着更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循环设计理念的服装高等教育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本文主要在上述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在循环设计中引入模块化设计思想,探讨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四、循环设计理论在服装高等教育中的实践

服装的循环设计需要联合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因此设计师将在其中起到更为复杂和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将不再仅仅是命令的接受方或者是设计产品的输出方,而是需要同时扮演产品策划沟通、设计、生产、销售、产品使用与回收设计等多个环节的核心角色。由于多环节的沟通需要培养设计师在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及沟通能力,所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循环设计理念下的高等教育服装专业,首先教师要在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循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还要从学习方法、技能培养、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与训练,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体现主动性、实践性、动态性(强调学科间联系)、综合性和跨学科性[9]。

1.建立良好的服装循环利用意识从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到党中央的相关决

策,都体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文明意识无法自发产生,需要不断地宣传和培养,鼓励人们建立生态保护意识,并逐渐付诸于行动。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国之栋梁,代表着祖国未来知识阶层的基本素质和国家文明水平。通过在服装高等教育的课程、讲座和各类活动中宣传资源压力、服装在生产和消费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污染产生的危害、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服装循环利用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性等,培养大学生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减少过度消费,尽可能地实现服装循环利用,并用自己的实际言行感染周围群众,潜移默化地增强人们的生态责任感,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共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2.教学内容和方法中植入基于模块化的循环设计理念

服装循环设计主要包括节约能源和材料、对废弃物合理利用和服装再设计三种有效途径,其中模块化设计是服装再设计过程中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将服装产品按照生产流程和服装结构设计开发成若干个通用基础型模块,再以不同方式组合构成新的服装产品,从而实现服装的循环利用。服装循环设计中引入模块化思维,有利于实现服装循环设计时的快速解构和重组;有利于服装正向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个性化定制和日常维护,以及逆向回收时的分类和重复利用;更利于服装全生命周期的循环设计的实施。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将基于模块化的服装循环设计方法应用于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优化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最终实现科学、技术和艺术三方面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

模块化设计思想的核心就是模块的设计和模块的配置,所以要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转为锻炼学生从服装内在多样性中寻找和构建服装结构共性的能力,并学会以基本款式为基础延展出更多合理的变化款式,并能灵活开展结构转化的技能。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不但能让知识变得灵活,而且有利于今后就业时的快速上手[10]。

同时,由于废旧服装循环设计也要考虑回收后逆向的再利用过程,所以一件服装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要对其回收可能采用的再造手法进行规划。因此教学内容中的设计原理、规则、方法等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并需要根据不同的再利用模式进行融合和调整。而且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验证理论。教师可以假设一种再利用模式,比如采用装饰性再利用、结构性再利用或者拆卸转为他物等利用模式,开展基于模块化的废旧服装逆向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建立综合评估废旧服装价值以及探索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然后通过分析实践结果,能够促进学生验证、调整、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最后通过由浅到深地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从正、逆向整个循环设计流程进行实操性训练,并根据实施的反馈效果及时调整、完善研究内容。

循环经济发展下的服装高等教育,除了要在服装结构设计系列课程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还应涉及服装材料学中生态面料的应用、服装款式设计中解构与重构间的变通、服装工艺中拼接、拆改的技法以及工艺流程的组织形式变化等等。另外学科间的融合也必不可少,将管理学知识与服装专业知识相结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分析生态经济理论、服装行业的发展模式,废旧服装的消费心理等问题。通过学科交叉,从更专业的角度掌握服装循环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因此,认真钻研和体会循环设计的方方面面,并使之与相关课程无缝衔接,才会做到知行合一。

3.基于循环设计理念的实践能力培养

要实现服装的循环设计,就需要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以能耗和污染最小为主导思想,并重点培养以下几方面能力。

(1)具备循环设计的基本技能

在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增加面料循环设计、结构变形设计、废旧服装改造设计等专项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循环设计的基本技能。然后在每学期的集中性实践环节进行循环综合训练。要求学生从服装的选用材料、服装结构采用的设计形式、拆卸性能、回收性能、加工工艺的能耗等方面充分考虑能源的利用、环境的影响以及循环利用时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完成一件服装循环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其对应的成衣制作。

(2)具备模块设计的能力

服装循环设计理念下的模块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不断地总结和积累。通过课后作业和兴趣小组,组织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将具有共性的相似款式归纳整理出来,挖掘结构间的关联性,通过合理的解构,培养学生的模块设计能力。同时,随着客户需求和流行趋势的变化以及环保新技术的出现,学生还需要根据积累的经验灵活地对模块进行更新调整。

(3)具备模块配置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大量开展各种模块的配置尝试,并对配置结果进行分析评定,总结规律,改进方案。使学生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能够真正具备模块间灵活高效地组合、变形的能力。

(4)具备根据废旧服装的特性和顾客需求制定服装循环设计方案的能力

循环设计方案的制定综合体现了上述各种能力,需要在大量的实操训练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结课作业、课程实验、集中训练等环节为学生提供废旧服装改造的锻炼机会;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对自己的衣橱进行深入改造,积累各类服装的改造经验。在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对废旧服装的材质、结构、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评定的能力,并学会挖掘废旧服装的潜在价值,再以合理设计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4.多渠道开展服装循环设计的自主学习

(1)借鉴国外优秀设计,汲取再设计的创作方法

国外服装设计师在废旧服装循环设计中展现的新颖创意和解构、重组手法对我们开始服装循环再设计方法会提供很大的启发。比如早在1997年就将再设计手法运用于废旧服装的英国设计师Annika和Kerry,通过将旧衣服解体后融入自己的设计风格,再重组来进行设计,并创立了专门改造旧衣物的成熟环保品牌——Junky Styling。此外,比利时服装设计师Martin Margiela用废弃的衬裙设计成具有荷叶边的衬衣,将三条旧婚纱解构重组成为新礼服;美国品牌Levi’s和英国品牌Soft walker则回收没用的牛仔小片,然后拼接起来做成鞋子等等。

(2)借助书籍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关注纺织服装方面的高科技

比如生态环保面料,即纤维来源和加工过程无污染的面料;或者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降解消化的面料;以及新型蛋白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水果纤维、甲壳素纤维等高科技纺织面料。还有运用具有良好柔韧性的3D纤维材料打印的3D服装,可以将使用后的服装直接溶解,变为再次3D打印的纤维材料,实现完美的循环设计等等。

(3)积极参加服装循环设计的相关比赛

比如在政府机构“创意香港”的支持下,非盈利组织“缮·Redress”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要举办可持续时装设计大赛——“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大赛”,以鼓励设计师运用零废弃、重新构造和升级再造等技术创造可持续时装来宣传服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参加此类比赛,与各类持有环保理念的设计师互相学习,积累服装循环设计的经验和方法。

(4)加强和完善循环设计中的缝制工艺技术

比如通过实习或参观市场,考察服装的制作,研究分析服装的工艺,以及各类服装成品的样板缝份、折边设计、缝型设计、粘合衬的使用、各组合部件的缝合设计,等等,逐渐培养从服装产品最初的设计开发中就考虑其回收后的缝制加工环节,方便回收后循环设计的能力。

国外关于服装循环设计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受到地域、文化、经济、社会环境和发展历史不同的影响不能全部照搬到国内。而国内高校中关于服装循环设计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多处于专业理论层面的研究,真正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的并不多。因此本研究将服装循环设计理念和方法导入到实际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在可持续理念下进行服装产品循环设计开发与生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兢.生物废弃物在服装生态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导报,2012(9).

[2]伍江,孙洁,王信.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挑战、对策及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16(2).

[3]王永胜.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4](法)亚历山大·莱希特,王咸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迈向 2014 年及以后[J].教育科学研究,2013(6).

[5]刘新,刘吉昆.机会与挑战——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概念与实践[J].创意与设计,2011(10).

[6]吴艳.巴黎时装工会学院服装设计教学理念及实践模式[J].装饰,2013(4).

[7]萧颖娴.趋势和机遇——“可持续”理念对时装产业发展之影响及设计人才培养之应对[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

[8]李学伟.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生态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思考[J].纺织科技进展,2012(2).

[9]王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0(7).

[10]王倩.服装大规模定制趋势下高等服装设计课程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猜你喜欢
服装理念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让人心碎的服装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