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

2018-05-17 06:33张琴宋滨睿高诗青沈颖芬兰茜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适应性老年人互联网+

张琴 宋滨睿 高诗青 沈颖芬 兰茜

摘要:本文研究“互联网+”生活模式的背景大潮流下老年人的适应情况,对比、分析、描述与探讨了近年来浙江省“互联网+”生活模式下,互联网产品的高速发展,老年人的适应性却较差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观点:利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有:视力、记忆力及学习积极性等。本文认为,建立产业引导政策,更多关注“银发市场”;建立老年专版;建立相关补贴机制与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老年人观念转变,增强技术培训;建立监督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是解决老年人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性的关键。

关键词:互联网+ 老年人 生活模式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96-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聯网+”产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在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26%,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89%。但从数量上说,老年人却是互联网时代的“弱势群体”,总数仅占全国网民数量的极小一部分,且大多网络应用都是针对年轻人。互联网的发展与老年人对“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虽然互联网行业特别是软件应用开发市场,例如外卖、打车、搜索等软件出现饱和,但是真正适合老年人和针对老年人的模块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市场供给过度,另一方面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又得不到满足,导致了供需不对称的现状。

老年人如何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中真正地受益?政府如何采用积极的引导政策,规范和引导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企业要如何平衡好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市场,将两个板块在自己的产品中做到有机的融合?

对于采取何种思路研究这个问题,本文以老年人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性为切入点,对生活模式中衣食住行进行现状分析,并将老年人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两部分,对老年人在健康、软环境、消费、心理、社交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描述

根据抽样结果,在省内多处进行问卷调研,主要在浙北浙南地区,分别选取杭州、湖州、丽水三个地点进行调研,原因如下:杭州作为省会城市,老年人口与经济总量占第一具有代表性;丽水作为浙南城市,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口少,是一个典型代表,调研结果可与杭州取平均;湖州在全省的老年人口、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是处于中游水平,具有调研代表性,数据结果可以与杭州丽水做比较。本次调查总共发放5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为92.34%。

(二)因子分析

以下是针对视力与记忆力因素所做的因子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表中的KMO取值为0.656,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体检验统计量Sig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否定Bartlett球体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做因子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次主成分分析从原始变量中提取的信息,可以看出从“认为社交网络不安全”中提取到的信息最多,而“受教育程度限制不便操作”的信息损失率最大。

注释: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从解释的总方差中看出,所有的阻碍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成分。

注释: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从结果看,大部分的因子解释性较好,于是接着运用因子旋转方法使得因子载荷系数向0和1两极分化,这样的结果更具有解释性。如下表所示:

注释:提取方法:主成分

旋转法: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3次迭代后收敛

通过对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成分1:解释“视力问题”。

①老年人视力不好,不能通过文字浏览很好地了解互联网信息,同时对互联网知识接受能力减弱。

②由于电子设备具有辐射性,影响老年人健康如视力,增加老年人的抵触情绪。

③老年人视力因素、自身传统观念以及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对互联网信息的反馈以及预测价值持怀疑态度。

④老年人的视力差,导致学习时效、接受速度、反应速度更加缓慢,延后对互联网信息的确认,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不能很好地运用,从而不能充分体现互联网信息的有效性、广泛性,更加排斥互联网信息。

成分2:解释“记忆力不行”和“不想去了解学习”。

①“记忆力不行”影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记忆力与学习能力有关,记忆能力影响老年人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停止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一些软件的流程复杂,如打车,外卖等,同时老年人的记忆力差,导致实际效果与理想效果相反。网络更新速度快,由于老年人记忆能力、转化能力弱,往往不能跟上网络更新速度。由于网络有些功能具有时效性以及软件出于隐私安全来考虑需要用户设置密码等相关安保信息,记忆力因素使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复杂功能。

②“不想了解学习互联网知识”对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影响:首先,老年人因为视力听力都有所退化以及旧观念影响学习能动性;其次,互联网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老年人难以跟上“互联网+”时代变换的速度;最后,老年人对于互联网产品常带有一些偏见和质疑,认为其安全性不足,认为虚拟产品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与其花时间学习接受不如踏实过现有的生活。

(三)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1.变量筛选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不同地区的老年人的实地问卷、访谈调研、整理数据并综合考虑后,决定对问卷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影响你网上购物的主要因素”的答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引入“配送时间长”“无法看到实物”“退换货不便”3个变量建立模型。没有变量的剔除,因此说明三个因子对老年人在网上购买衣服的频率都存在显著的影响。

2.方差分析

根据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的结果显示概率P值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配送时间长”“无法看到实物”“退换货不便”与“老年人在网上购买衣服的频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3.回归系数检验

对3个模型的各个系数进行检验,可知,三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也均小于0.05,因此这3个公因子也应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方程中。

4.结论分析

综上所述,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配送时间长”“无法看到实物”“退换货不便”对老年人在网上购买衣服的频率有正影响,而且均为显著。因此,我们在探讨提高老年人在网上购买衣服的频率时,可以多方面、多层次考虑如何改善措施,从而提高老年人在网上购买衣服的频率,提高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进而一步步提升他们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能力。

(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从年龄、性别、職业和居住地这4个因素对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适应情况进行分析。

在被调查者中,随着年龄的减小,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情况越好。其中,适应情况较好(包括适应以及较适应)的这一部分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占比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说明自身的年龄因素会影响老年人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情况。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加,自身的身体素质下降,例如:视力下降、记忆力退化等,自身不愿意学习新技能的心态都会极大地影响老年人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性。

性别与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情况有明显关系,从总体上说,受调查男女普遍不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占受访人群的39.17%。其中有38.46%的受访男性不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女性约有40.00%的受访者不适应。这是由于男性生理上衰老比女性缓慢,或工作需要等。所以男性更能够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

受调查者从事的职业对其适应性有极大影响。从总体上说,脑力劳动者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性明显好于体力劳动者。在不适应的人群中,脑力劳动者占比27.33%,体力劳动者占比72.67%。说明职业因素会影响老年人对“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情况。一方面,脑力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互联网较体力劳动者更多。另一方面,脑力劳动者思维更灵活,学习新鲜事物更容易、更快速。所以脑力劳动者更能够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

居住在城市的被调查者适应性比居住在郊区、农村的被调查者好,其中居住在城市的被调查者在适应情况较好(包括适应以及较适应)的这一部分人群中占比44.01%,而居住在农村的被调查者超过半数不能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适应情况由农村至市中心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说明居住地对老年人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有极大影响。这与居住在市中心的市民交通信息更发达、网络使用频率更高等原因息息相关。

总体而言,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老年人,学习能力不足,适应能力慢以及互联网产品设计不具有针对性等原因是老年人适应性差的主要原因,其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体验都略欠缺,往往会出现难以适应、体验差等情况。针对性不强,就以外卖为例,近几年发展迅速,却没有针对老年人开发板块、相应推荐产品和开发简化通道,且不少老年人认为多样化、多功能的社交软件的推广使得老年人与子女间出现障碍,无法融入彼此;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外出看病取号不便、出行交通工具难找等问题。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在农村老年人、体力劳动者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中尤为突出。

三、结论

(一)建立产业引导政策,完善“互联网+”产业体系,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更多关注“银发市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然而老年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占中国消费结构的8%,其市场价值约4万亿人民币,我国老年用品消费能力近年来已达到了10000亿元,如此旺盛的老年人消费需求却面临着国内市场、商家的冷遇,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老年人消费市场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亟待政府建立完善市场引导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商品和服务向“银发市场”流动。

(二)建立老年专版,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银发市场”

现实中,由于老年人自身视力、记忆力的下降,对于相关APP的操作不够熟练,甚至会出现误解、看错字、遗漏关键信息等问题,因此鼓励电商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专门APP或精简页面设计、操作流程,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使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设置适合老年人操作及理解简便的流程。

(三)建立一定补贴机制或提供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在“互联网+”老年人方面的创新

企业将开发生产重心转移到老年人产品上需要承担一定风险,必然会产生收益下降的担忧,建立合理的补贴机制或提供税收优惠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开发相关产品的积极性,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从而鼓励企业加大对“互联网+”老年人相关产品的投入和创新。

(四)引导老年人观念转变,加强老年人对“互联网+”的知识技术培训

实证结果显示,老年人“互联网+”产品产生一定程度排斥的原因在于观念的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但是,在经过对老年人基础的专门的“互联网+”的知识技术培训后,“互联网+”产品能够带给老年人的利远大于弊,因此需要鼓励社区、村委对老年人进行基础的知识培训,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提高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

(五)加强市场监督,建立良好市场环境,增强老年人对“互联网+”产品的信任度

目前的互联网市场仍然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互联网+”产品的负面事件频发无疑加重了老年人对于“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的担忧,易产生逃避、抗拒等心理,对“互联网+”产品的信任度不高。因此应加强对“互联网+”市场的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为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老年人对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张硕.中国城市老年人电脑/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J].国际新闻界,2013,35(7):51-61.

[2]谢祥龙.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特点及其与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徐旭.互联网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韦大伟.数字鸿沟视角下的中国老年人互联网使用障碍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

[5]陈娟.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动因、特征及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适应性老年人互联网+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