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5-18 06:25张广建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罗非班溶栓心肌梗死

张广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因血栓形成造成的血管闭塞,多发于老年人群,其主要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考虑其多发群体的特殊性,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溶栓[1]。替罗非班具有强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防止再次形成血栓[2]。瑞替普酶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溶栓药物,但对于STEMI的治疗效果及使用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3]。因此,本研究对STEMI患者进行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以观察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3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7例,均符合STEMI的临床诊断标准[4]。对照组男38例,女29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7.15±3.53)岁;发病时间1.23~7.86h,平均时间(4.35±0.52)h。研究组男36例,女31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7.29±3.80)岁;发病时间1.18~7.94h,平均时间(4.56±0.6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与家属一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首先进行持续的75U/kg肝素静脉注射,再给予2次18mg注射用瑞替普酶(瑞通立,山东阿华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70023,18mg/支)静脉滴注治疗,时间间隔为30min。

1.2.2 研究组 在持续的75U/kg肝素静脉滴注的基础上,给予10 U瑞替普酶静脉滴注治疗,间隔30min后,再次给予10 U瑞替普酶静注,无出血反应后给予30min的0.4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欣维宁,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100mL∶5mg]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以0.1μg/(kg·min)的速度维持替罗非班静脉滴注48h。

1.3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48h后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心功能,并根据心功能判定临床疗效,心功能显著提高为显效;心功能有所提高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在治疗前及治疗48h后采用心脏彩超(飞利浦IE33)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抽取患者治疗前、治疗48h后5mL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SD、LVEDD、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LVESD/mm LVEDD/mmhcy/(μmol·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7 57.37±2.55 54.52±2.17 59.03±6.21 57.20±5.05 26.32±5.13 21.81±3.02研究组 67 57.65±2.46 52.40±2.18 58.95±6.15 54.81±4.88 26.11±5.21 17.26±3.05t值 0.647 5.642 0.075 2.786 0.235 8.677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表3) 经统计,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STE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发生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引发组织坏死,若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引发心室重构,进而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5-6]。因此,发病后如何有效解决血管闭塞,恢复心肌供血,减少冠状动脉不良事件是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炎症反应是心肌组织损伤的主要作用因素,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及血管平滑肌增生,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反应,增强血小板活性,促进血栓的形成[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Hcy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缓解STEMI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瑞替普酶是目前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强效溶栓剂,可以快速进入血栓内部,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快速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进而迅速打开闭塞血管,恢复心肌供血,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成分水平的降低,引起出血[8]。替罗非班为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种高效可逆性血小板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小板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阻断血小板聚集最终通路,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9]。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可以在溶栓的同时抵抗血栓的再次形成,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STEMI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利于降低炎症因子,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沈杨,裴丽丽,王业勤,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术后心电图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352-353.

[2]邹勇,刘敏,张苏川.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6):1378-1381.

[3]王爱萍.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081-1083.

[4]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疾病杂志,2010,38(8):675-690.

[5]李爱歆,金梅花,岳晓钟,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中青年男性患者中的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500-503.

[6]郭文玲,冯巧爱,吴磊,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后心功能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5):642-643.

[7]刘菁晶,林文华.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7,12(7):982-985.

[8]王爱萍.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081-1083.

[9]马震,阳海红,张雷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023-2025.

[10]郭佳茹,郭寿贵.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溶栓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4):119-122.

猜你喜欢
罗非班溶栓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