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宝”的一般认识
——论“国宝”之殇

2018-05-18 06:22陈履生
大观(书画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宝文物博物馆

陈履生

娱乐也是双面剑。

复旦大学一教授在看了戊戌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纠结了一晚上,“觉得不能辜负党和人民长期的教育”,发表了基于专业认知的感言,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而我在看了该教授的文字之后,则纠结了一个春节直到过了初八,同样“觉得不能辜负党和人民长期的教育”,同时,还觉得不能因为自己退休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就更辜负党和人民长期的教育,本来想在新的一年里“少思寡欲”,然而,要改“多思”的老毛病看来还是有难度,好像习惯成自然。实在憋不住,还是要说说“国宝”之殇,因为有些问题如鲠在喉多年。

“国宝”通常认为是国家的宝物,具有国家的属性,有物品与非物品两类。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大都是宝中的无价之品,是国家的骄傲和象征,并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尊重与保护,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拥戴和珍重。早在成书于战国初期(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的《左传》“成公二年”就记有:“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纾于难,其荣多矣。”杜预“注”:“国宝,谓甗磬。”这已经明说“国宝”是国家的宝器。唐白居易《除孔戣等官制》:“浑金璞玉,方圭圆珠,虽性异质珠,皆国宝也。”这是讲“国宝”所具有的特别的质地与工艺。唐崔曙《奉试明堂火珠》诗:“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则是讲国宝在国家名都的深藏。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可是,在民间,人们往往也会把一些稀世之珍称为“国宝”,随口说说而已,以显其珍贵。但上升到国家层面,进入到文博领域,就不能随便说说。

何谓“国宝”,不能用称称,不能用斗量,更不能用具体的货币数值来界定。然而,既然是“国宝”,国家就不可能不管,所以,在文博专业内,考量其价值的专业词汇不是随便说说的“国宝”,而是由国家认定的等级。所依据的是,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最新的是2017年11月4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的第五次修正的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这之中又有与价值判断相关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它们都是国家认定的一级文物,但高于一级文物,属于一级文物中的特级。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此目录出台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条,即“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未曾在国内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览。”此后,2012年6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又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共37件(组)一级文物;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继续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

如此,大致可以明确,属于文物的“国宝”应该在“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陶缸》、商代的《后母戊鼎》,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的《人物御龙帛画》,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秦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卷、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卷,如此等等,可查相关目录,了解它们的方方面面以及重要性。不让出国(境)展览,就是为了保护而传之久远的国家深藏,是国宝的待遇和礼遇。这里的“国宝”是有着国家认同的。文物都分三等,说明有高下,显然,不是所有的国家收藏都是“国宝”。如果国家收藏都是“国宝”,那国将不国,宝将不宝。以国家博物馆为例,现公布有140余万件藏品,其中有6000件国家一级文物,但也不乏一般文物,如果把馆藏140余万件藏品都说成“国宝”,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是,自从商业绑架文化,将圆明园遗物中的西方人的水龙头称为“国宝”开始,“国宝”的称谓被商业所利用则越演越烈,凡是在市面上能卖高价的几乎都冠以“国宝”的称谓,而一说“国宝”又往往立马涨价。因此,这几年,出于对部分在电视上和民间内忽悠的专家的反感,民间又多了一个相关的专业词汇——“国宝帮”。这个“国宝帮”就是专门说“国宝”、认“国宝”的;这个“国宝帮”肆无忌惮,假的说真的,一般的说成是国宝的。而这之中的多数人是出自文博专业的体制内。显然,体制内“专家”的也在呼应社会上的“国宝帮”随便说“国宝”,那“国宝帮”的队伍将更加扩大。而体制内带长的不谈专业、只说“国宝”,那无疑将成为“国宝帮”帮主,那就更可怕。本来“国宝帮”行走在江湖上,现在传染到体制内,其问题的严重性就可想而知。

陆机《平复帖》

有了商业的绑架,又有了娱乐的绑架,则进一步把“国宝”这一“国丑”暴露在公众面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专家或是带长的说是“国宝”,不会提出什么质疑,尤其是在娱乐节目内,因为这个阶层的人士看娱乐的节目看得太多了,远比那些专家看得多,所以,他们知道也就是说笑、搞闹,娱乐而已。而那些业内的有良知的专家提出质疑,虽然义正词严,但声音又不可能高于商业和娱乐,甚至专业的质疑搅合在商业和娱乐之中,加上有体制内的呼应,真是秀才遇到兵。话语权现在旁落,已经不在真正的专家手里。如今“国宝”到了体制内都说不清的地步,可想“国宝”在当代的悲剧。有法可以不依,有专业而无专业认同,那怎么办?

展子虔《游春图》

多年不看春晚了,今年本来就没想看。难得在家中尽兴,喝完之后在电脑前的椅子上就睡着了,真是呼呼大睡,醒来已经是初一的0∶20。因为北京今年禁放,所以,零点没有被鞭炮声吵醒,感觉到无比的幸福。能够睡踏实的觉是最幸福的。这个年就是这样安静地过去,那也算是特点。今年的禁放不像过去的禁放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今年没有,人们好像习惯了移风易俗。可是,因为春晚的一个特别安排而使得年三十之后不得安宁。本来人家是娱乐,没有当真,偏偏有当真的;有写帖的,有删帖的。特别是闹得那些删帖的不得安宁,真有点于心不忍,真是可怜他们。

按照惯例,央视从初一开始就不断在重复播放那些春晚中的被认为是精彩的节目,其中就有“盛世中华,国宝回家”这一特别的内容。扫了几眼,才知道网上具体的质疑。就我的专业认识,我认为那天演播室里展示的是复制品,可是,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没有说明它是复制件。抱歉,我在回放的过程中才知道这个世上有个“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在演播室缺少温湿度控制,在演播室强烈的灯光照耀下,无论如何不会把“国宝”的原件展示在这样的空间之内。这里先抛开所展示的是否为“国宝”不论,但如果是复制品,001号讲解员应该说明,这样可以让人们放心,让人们感觉到专业的尊重。至于001号讲解员,他说好说坏都不怪他,因为他是演员,是在背书;如果有错,那也是写台词的错。我还是喜欢演员张国立的,但是,他到专业行当中来演是有相当危险的。如果是专业行当中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说错话那就很难原谅,哪怕是在背书。

中国的卷轴画通常是画于绢和纸之上,它们都比较脆弱,尤其是有些年代的,打开一次伤一次,特别是绢本。所以,对于绢本的保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少打开,尽量避免强光。因此,中国各级博物馆中绘画馆的灯光,国外绝大多数博物馆所展示的纸质文物的灯光,都极其暗淡,有的还设有感应装置,在没有观众的时候会自动灭灯。这一点,相信是博物馆人的共识,一般的观众也能够理解。如此来看,央视春晚演播室内展示的还会是原作吗?是“国宝”吗?那些馆中之人不是经常把温湿度挂在嘴上吗?怎么到了央视、到了演播室就不看看温湿度呢?

在这个大概只有4分04秒长的节目里,能够听到有关画的内容不多,但有几句关键词——“盛世中华,国宝回家”“一件国宝级的书画”“它非常珍贵”“把流落在海外多年的国宝带回家”“国宝回家,全民共享”。客观来说,如果不是看在央视的名号以及台上嘉宾头衔的份上,还以为是“国宝帮”在忽悠。虽然全长30.12米的手卷限于场地和时间,只展示了其中的部分,毕竟是在非博物馆的娱乐空间中的展示。如果所展示的是原作,那可能实在对不起“专业”这个词。专业的单位做业余的事是最可怕的,就好像当年专业单位的“撼祖国强盛”的笑话一样。如果演播室里展示的是原作,那么,看看在大英博物馆中受到礼遇的中国的“国宝”——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吧,大英博物馆是不可能让还不是属于英国国宝的《女史箴图》出馆门的,更不要说拿到国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中去展示,去忽悠。这不是一般性的能与不能、可以不可以的问题,是对国家文物、国家文化的基本尊重的问题。当然,不属于国家文物的可另当别论。这里要加一句,如果国人都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和文物,遑论他国之人来尊重中国的文化和文物?

从另一方面来看,不要说“国宝”,就是通常的国家一级文物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也是不合适的,也是极其不严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为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拍摄馆藏三级文物的,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拍摄馆藏一级文物和馆藏二级文物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那么,央视的这次拍摄,画作的持有单位有没有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批准?如果是由国家文物局的批准,那么,主管单位有没有看到该“实施条例”的第四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关于文物保护,这一条例同样适用于“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的央视及其主管部门。

献宝者在演播室现场还说了一句:“把流落在海外多年的国宝带回家”,就更是在忽悠亿万观众,考验亿万观众的智商。这是典型的“国宝帮”的口吻。明明是有人从日本倒腾回来,而且到了国内还几经倒腾,有钱的献宝者只是最后一棒的接手者,怎么能说是自己“带回家”?说谎都说不圆,应该也有智商的问题。至于其中如何倒腾的,过程在网上都有,这里就不赘述。

博物馆是国家的公器,但往往是落到少数人的手里成为个人把玩的玩物。如果有真正的“国宝”回家,像国家文物局从海外征集回来的交由国家博物馆保存的商末周初的青铜重器“子龙鼎”,以及北朝石椁、唐代天龙山石窟菩萨坐像和头像、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等,它们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出真正体现出了“全民共享”。这些海外回流的文物之所以没有争议,是因为流传有序,是因为有专家的多年跟踪、反复鉴定和研究,是国家有关部门慎之又慎的决定。因为为了它们而动用了纳税人的钱,必须对纳税人负责。春晚中的所谓“国宝”回家,只反映有钱人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而献宝也只是这一剧本中的一个环节。本来悄悄的,献也就献了,几十年之后的后人也闹不清楚来龙去脉,也就漂白了。可是,就是眼前的事,哪位革命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这一剧情的最后一幕,不安寂寞的不仅是献宝者,这下砸了。

娱乐也是双面剑,当你想娱乐别人的时候,有时候自己也被娱乐了。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公民将自己的藏品捐献给国家都是高尚的,都是造福子孙的,都是功德无量的,都是为人称道的。在全球博物馆体系中,有许多依靠私人的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而将私人专享变为与公众分享的捐赠则开启了博物馆发展的历程。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就是世界上最早因为私人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它开启了三百余年来世界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此间还有大英博物馆等。如今,利用这种私人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数不胜数。无数捐赠者的名字都刻在各博物馆的墙上,这既是缅怀和追忆,也是纪念与歌颂。

中国第一座公立博物馆在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年开始筹备,鲁迅先生等向筹备处捐赠了自己的藏品。如今,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捐赠目录和姓名,捐赠成为中国各级博物馆获得藏品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事情发展到如今,我们依然感念那些捐赠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或猜测捐赠者的捐赠动机。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中国的私人捐赠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纯粹的“爱国”,出于“爱己”目的的捐赠也比比皆是。对于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捐赠的是真的、是好的,是多多益善。通常来说只要来源合法,这都没有错。因此,一些捐赠人就抓住了博物馆的软肋,以“爱己”为目的通过捐赠而获得声名,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的林子大,什么鸟都有。所以,他们千方百计攻克国家级、名气大、有影响的博物馆。对于商人或者有商业目的为背景的捐赠来说,捐赠则是其商业行为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比如已经卖有很高价的画家,通过捐赠而获得了高价的背景;通过高价又继续忽悠了另外的买家,这时候博物馆感觉就是人家的托。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客观来说,像我这样的画卖不出去的,也想捐赠;还想捐赠给卢浮宫,可是,人家不收在世画家的作品,哪怕我的名气再大。事实证明,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捐赠是值得怀疑的,也有一些捐赠的接受是需要商榷的。

2009年10月,法国收藏家有意将圆明园遗物兔首、鼠首捐给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而遭拒绝。而此之前,作为圆明园的遗物和外国人的水龙头,兽首已经在中国被忽悠成了“国宝”。时任院长的周功鑫女士在接受有关部门质询时指出:“本着博物馆专业伦理来看,只要有争议的东西,故宫是不能珍藏的。”当年看到周院长所说的“专业伦理”,就无比的钦佩她作为执业者的操守。而她的这一决策被人们认为是捍卫了“社会的形象和知识分子的良心”。从“社会的形象”来看,我们的一些博物馆因为“专业伦理”缺失,已无形象可言;而从“知识分子的良心”来论,我们的各级博物馆的馆长打都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但有些人的“良心”在哪里?有没有变质为无良?缺失“专业伦理”就是无良。公器私用,只想自己抛头露面,就是无良。周功鑫院长是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她在博物馆学与展览策划等领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原院长,其专业毋庸置疑。在周院长任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坚持不接受在世书画家的捐赠,而包括大陆画家在内的很多书画家都在攻克周院长,然而,她坚不可摧,表现出了作为“台北故宫”这一名号的基本的学术立场。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去做比较,因此,这里就不再比较了。

虽然不去比较,但还是可以再举一些实例。美国华盛顿的佛利尔博物馆的藏品来自于其创始人弗利尔先生的捐赠。佛利尔沉湎于独特的中国文化和文物,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在近三万件的收藏中,就有一千二百多件中国古代绘画,名列全美国之首。其中有一幅南宋的《洛神赋图》白描本,它是存世九卷《洛神赋图》之一,其他散落在故宫、大英博物馆和辽宁博物馆。就佛利尔博物馆的名气而言,有无数的捐赠者也想把自己的收藏捐赠给该馆,可是,佛利尔博物馆统一说“不”。有许多人想不通,为什么白送也不要?这是为了保持佛利尔收藏的独特性和纯洁性。这是一种“专业伦理”,不能见钱见利就眼开。所以,佛利尔的后人多年来坚持每天给该馆中的佛利尔雕像献花,而每一位路过此的观众的眼神都表现出了敬重。这个世上就是如此,有人隔三差五在电视上忽悠,在博一时的眼球;而有人默默奉献,所获得的是久远的眼球。

还有位于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The Wallace Collection),是一座人见人爱的小而美的宫殿。华莱士收藏馆是历经赫尔福德侯爵Marquess of Hertford 家族五代积累收藏的博物馆,其第五代传人和他的太太于1897年将全部收藏,连同18世纪建造的这栋楼一起捐献给了国家,后来被改装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国家级的博物馆。这一博物馆也是不再增加收藏品,其封闭性就是保持赫尔福德侯爵历经五代收藏的纯粹性。

博物馆的“专业伦理”是我们很多博物馆及其掌门人所欠缺的,因为相当一部分带长的不够专业;本来不专业也就算了,还不谦虚。对于很多博物馆来说,以封闭式收藏来保持其藏品的纯粹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博物馆收藏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对于遗址类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那些经由考古发掘而形成的特色收藏也是极其重要的。拿湖南省博物馆来说,其马王堆墓发掘而获得的系列藏品,是该馆的最重要的特色,无与伦比。如果有一天马王堆周边的人来献宝,说是来自于马王堆墓中的,故事也说的是有鼻子有眼,所献之宝也有大致的模样,那湖南省博是收还是不收?我认为不能收,其理由就是保持当年科学考古发掘的完整性。类似的还有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系列文物。掺杂就是混淆,就破坏了科学发掘的完整性,就说不清,这是博物馆收藏的大忌。当然,像国家博物馆这一类型的综合性的博物馆,其馆藏在早期主要来自各地的调拨,那收藏体系的庞杂则是另当别论。

博物馆收藏并不是越多越好,特色最为重要,品质最为关键。收藏失去专业伦理是博物馆界多年来存在的弊端,有些博物馆收藏杂乱无章,唯利是图,见钱眼看。而可笑的是有些业内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社会平添了许多笑柄,这是与博物馆专业伦理严重背离的。

猜你喜欢
国宝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国宝”竞拍会
漫话国宝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