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8-05-18 06:36缪磊
江苏农机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机手农机化农机

缪磊

农机教育培训是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新技术、新机具的快速发展和农村耕作模式的转变,农机化对培训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厘清思路,围绕“5W”要素(what——教什么,who——教谁、谁教,when——何时教,where——在哪教,ways——怎么教),明确培训重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1 培训内容

1.1 突出全程全面

要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做好普及性培训。聚焦“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在培训内容中增加农机农艺集成技术、周年化生产技术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提升培训格局和层次。注重培训知识的全面性,做好绿色环保农机新装备新技术培训。围绕机器换人工程建设,开展针对性培训,补齐培训短板。

1.2 强调产学结合

要关注生产需求,做好实用性培训。对农机手而言,最大的需求就是生产作业需求。因此,农机培训应重点传授本地发展急需技术、农机化薄弱环节技术以及农业经营服务、机务管理、农村电商经营管理知识,要围绕实际生产需要安排课程,编写培训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2 培训对象

2.1 精准施教

办学部门要主动履职,将购置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对象,科技示范户,示范合作社,重点园区等列为重点培训对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安排课时,制定发布年度培训计划,推行“订单式”培训。在职业技能培训、合作社带头人等职业农民培训中,要严格学员资质审核,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2.2 优化师资结构

探索构建以农机学校为主,推广机构、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培训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机企业等广泛参与的 “一主多元”培训体系。在多元体系中,选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培训教师,建立师资库,实现市、县范围内师资共享。在乡镇农业(农机)服务中心聘请技术指导员,负责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实行全程化服务。

3 培训时间

在办学时间安排上,要把好备耕备种期和农闲时间两个关键节点,结合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和发展规律,组织学员深入田头,分组、分片开展现场观摩、演示教学和实地操作练习。要考虑到农机手外出务工、身兼多职等情况,结合农时季节,排定每季度的培训重点和集中办班时间,实行弹性教学,让学员有更多的培训选择机会,调动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4 培训地点

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农机手最易接受的培训方式是就近办班、现场教学,每次培训时长最好控制在1~2天。为此,农机培训机构要主动下沉办学重心,与镇、村合作办学,推广“三个课堂”等办学模式,按区域设立田头课堂、大棚课堂、场库课堂及企业课堂,让农机手就近接受专业、实用、高水准的培训,实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5 培训方法

5.1 创新教学模式

培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视频、动画、挂图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对机具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讲解,让理论授课“活”起来。对于有学时要求的培训,要合理分配学时,减少集中理论授课时间,探索网络远程教学、集中提问释疑、现场操作实践的“三段式”教学,让机手少坐多做,带着问题学。

5.2 用好系统资源

农机主管部门要将培训工作和其他工作同抓同管,整合利用农机管理、科技推广、安全监理中与培训相关的项目资源、信息资源,结合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农机技能大赛等工作,组织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培育一批合格的职业农机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猜你喜欢
农机手农机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借农机手大赛平台 展山西新农人风采
多形式开展农机手技术培训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