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师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5-18 09:29吴小云
考试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理想信念

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高师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豫章师范学院(原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三年制和五年制各专业大专学生进行调查,深入分析了高师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针对这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新的途径。

关键词:高师学生;理想信念;思政教育

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我们伟大的强国梦,有赖于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目前,认真思考如何改进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强高师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课题,笔者对豫章师范学院(原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数学、英语、学前、音乐和美术五个专业三年制和五年制共589名专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些问题。

一、 高师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调查现状

(一) 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解

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必要的,而且也认为信念是对理想强有力的支持,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关注主要是生活理想,三年制有78%、五年制有89%的同学选择了此项,三年制学生有16%关注职业理想,五年制学生只有10%关注职业理想,关注道德理想的学生不多,三年制只有6%,五年制才有1%,而社会政治理想没有学生关注。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冲突时,24%的同学认为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25%的同学认为应该以个人理想为主,三年制和五年制均有75%以上的同学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 学生现阶段理想信念的状况

问卷第二部分对学生目前理想信念的状态进行了解,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有长期或短期的理想,对于拥有长远理想且信念坚定的同学三年制有27%,五年制有20%,有55%左右的同学选择有理想但信念不坚定;“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三年制71%、五年制75%选项是“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10%左右的学生选择“隨遇而安”,甚至有极少部分同学选择“追求物质享受”,两种学制的学生都只有10%左右的学生选择“追求真理”,选择“有十足信心地实现自己理想目标”的同学三年制有13%,五年制有7%,大部分的同学是选择“不确定,但会努力去实现”,三年制有77%,五年制有81%的是持这种观点,还有将近10%的学生选择“不确定,基本不可能或从来没想过”等选项;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三年制和五年制分别有49%和47%的学生选择“坚持理想”,也有13%和15%选择“放弃再重树理想”,超过30%的同学选择“不清楚”。

(三) 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了解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从调查中看出70%以上的学生大学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但还是有20%以上的学生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将近30%的学生认为只要快乐就好。三年制和五年制共有将近50%的学生的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4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自由但没有收获,有将近10%的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只想玩不想学。当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时候,85%以上的同学选择根据现实调整自己的理想,但有将近10%的同学选择放弃理想或暂时搁置,过后再处理。

(四) 学科对树立理想信念的作用

问卷的第四部分是了解目前的学科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两种学制将近70%的学生认为大学教育对实现人们的理想重要,但只有25%左右的同学认为非常重要,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重要。三年制有67%的学生,五年制有68%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思政课对树立理想信念是有帮助的,有超过1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三年制有15%的学生,五年制有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思政课对树立理想和信念没有帮助。在调查中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理想完全符合三年制只有23%,五年制24%,两种学制有55%以上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与理想略有差距。也有同学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很远,调查结果显示三年制有13%、五年制12%的学生选择此项。

总的来看,高师学生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有长期或短期的理想,也认同信念是对实现理想强有力的支持,但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一些错误倾向。例如,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有些学生理想中存在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学生的理想信念趋于现实,呈现出功利化、享乐主义的现象。

二、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思考

对以上调查中显示的问题,深入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当前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给学生造成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劳动效率获得利益的最大化,目前我国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生活质量成了大部分人的人生追求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但同时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功利化,在不知不觉中滋长了社会利己及拜金的风气。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的文化和思潮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这种多元的文化环境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马克思主义是高师学生形成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高师学生处于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加上一些学生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不可避免有些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越来越趋于现实,呈现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20%以上的学生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将近30%的学生认为只要快乐就好。

(二) 学生自身的原因

专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高考中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其中有些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得当,造成学习成绩不好而厌学,也有一些是由于家庭培养方式问题造成学生缺乏毅力,做事情怕吃苦不能坚持,学习能力不高等问题,这在五年制学生中显得特别明显。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出现障碍,使得学生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迷失方向,这也就造成他们在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在理想信念的选择中出现一些偏差。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缺乏思想方面的引导。许多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家长对学生非常溺爱,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没有目标、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五年制家庭中有不少离异家庭,由于缺乏家长的关爱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导致学生自由散漫、叛逆、“不合群”等现象。

(三) 教育环境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三年制有15%的学生,五年制有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始的思政课对树立理想和信念没有帮助。在调查中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理想完全符合三年制只有23%,五年制24%,两种学制有55%以上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与理想略有差距。三年制有13%、五年制有12%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很远。可见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部分同学认可,可是还有不少同学认为对他们没有帮助,学生对思政课不太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课程的形式枯燥,缺乏灵活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导致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说明我们的思政课无论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都需要改革,使之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认知习惯,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可操作性。

三、 对策

(一)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运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文化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同时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红色资源纳入理想信念教育的体系当中,培养出学生们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省红色资源的内容丰富,有很多革命历史遗址和革命历史文物,这些都能充分地体现出先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處处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让同学走进革命历史遗址并参观革命历史文物,以此来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因为只有爱国的人才会感觉到身上的重任,才会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才会更加坚定。通过丰富生动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们渐渐地会把对理想信念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对理想信念问题的主动思考,最后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信念才会慢慢地根植于他们的内心深处。

(二)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学校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而思政课应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调查结果显示,三年制有15%的学生,五年制有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始的思政课对树立理想和信念没有帮助。可以看出来学校的思政教育有待改革。构建“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全面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责任,同时高校的所有的教职工都根据自己的所教课程和工作实际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正能量,设计详细的“大思政”教学计划,全体教职员工把实际工作中能够挖掘到的思政教育元素,都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做到全员育人。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期间,从入学教育到毕业典礼,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活动,例如在入学教育期间安排校史学习、参观纪念馆等,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其中,用优秀的校友及伟大的革命先辈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思政课应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调查结果显示,三年制有15%的学生,五年制有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思政课对树立理想和信念没有帮助。可以看出,学校的思政教育有待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责任,同时高校的所有的教职工都根据自己的所教课程和工作实际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正能量,设计详细的“大思政”教学计划,全体教职员工把实际工作中能够挖掘到的思政教育元素,都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做到全员育人。要把思政课程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形势政策教育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让我们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不说空话”。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通过课堂实践环节和课后实践环节的结合,提升理想信念的教育效果。

(三) 激活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使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家庭与社会中得到延伸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理想信念影响很大,家长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近些年的离婚率不断上升,这对学生的心理和家庭教育影响很大。因此,激活家庭与社会的力量,确保家庭与社会成为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家庭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加强学校与党政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及社区的沟通,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能量。同时,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家长群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育人效果。社会媒介应宣传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婚姻观,使我们的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样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家庭中得以延伸,社会、家庭与学校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就能优势互补。

我们要整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的力量,针对大专生的特点,采用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理念、内容和方式等创建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机制,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 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2] 杨艳春.人的本质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职业时空,2007(24).

[3] 张昌健.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讨与实践[J].新西部(下半月),2008(8).

[4] 赵后起.关于创新班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7-29.

[5] 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3):106-110.

作者简介:吴小云,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师范学院外语系。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