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南北朝诗歌教学策略

2018-05-18 10:20杜凤慧张少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魏晋民歌陶渊明

杜凤慧 张少华

先秦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史,是民歌向文人诗发展的阶段。从先秦至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治多变,文学创作丰富繁盛。从时代侧重点来看,其内容大体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歌诗谣谚;汉乐府、汉古诗;魏晋文人诗;南北朝民歌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选录了《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等代表作品。探究民歌和文人诗的不同特点能纲举目张。

一、民歌和文人诗的不同魅力

1.在内容上,先秦南北朝民歌通过大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文人诗则是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复杂情感的抒写来表现个人在特定历史时代中的命运沉浮,以及对时代、家国、个人命运的思考。前者侧重叙事,后者着重抒情。

《氓》和《孔雀东南飞》作为不同时代的民歌,虽可能有文人润色,但都是贴近生活、故事性极强的爱情诗。而《离骚》《诗三首》《归园田居》都是文人创作,更多体现了处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2.民歌艺术手法是繁复中的简单,文人诗是简单中的繁复。

民歌是口耳相传的艺术,好用比兴、铺陈排比等艺术手法。例如,《氓》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表现主人公的悲伤和愤怒;《采薇》用“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以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表现戍卒的生活艰苦、思家心切等。这些手法虽然看似繁复,但由于来源于生活,就近取譬,贴切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突出艺术创新,所用手法貌似简单,实则复杂。比如屈原的“香草美人”,譬喻种类繁多,作用各异。《离骚》与《湘夫人》所运用的香花香草之喻就内涵不同。又比如意象的使用。《涉江采芙蓉》中使用了常见的意象,但其内涵未必常见。文人诗中意象的选择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含蓄而蕴藉。即使很多意象为后世诗人所广泛运用,但在具体诗篇中这些意象仍是是独特的,不能简单地符号化地处理。

二、教学策略

生活与艺术的本质都是简单的、实质的,表现形式却是复杂的、虚化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以简驭繁,这也是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切入点。

其一,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要立足于对诗文的艺术性的理解,实则虚之。

比如讲授《氓》时,重点不是再现女主人公“被婚变”的过程,而是结合比兴、对比手法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想象、感受、理解能力。一是抓住男子和女子、婚前婚后的对比。男子求婚仓促,女子态度郑重;女子痴情本分,男子轻浮易变;婚前是“其叶沃若”的青葱少女,婚后是“靡室劳矣”的家庭主妇;婚前郑重卜筮,婚后只有苦难和噩梦……故事是老套的,艺术性是精美的。二是比兴。在课堂活动中,无论是关于桑树的联想,还是斑鸠食桑葚的隐喻,或者对女主人公从“少女心”到“怨妇心”的转变的体会,都加深了学生对悲剧作品的特点和本质的理解。

其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手法要以简驭繁。

陶渊明是汉魏晋时期最成熟的诗人。他的诗歌深植于民歌的土壤,却又在艺术的天空自在飞翔;他的诗文是厚重与空灵、繁复与简单的高度统一。以讲授《归园田居》(其一)为例:

要让学生理解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内涵,首先要理解他所写的田园生活的意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美吗?美!有多美,美到让人甘愿扔掉公职、社会地位、物质保障?教师一味向学生宣扬农耕文明之美,学生很不好接受。其实是因为我们犯了避虚就实的错误。从实的角度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委实算得上糟糕,但为什么陶渊明写的那么有诗意?是心境:一种脱离物欲的束缚,让精神高蹈于现实的自由之美,这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终于不用藏拙,就做一个与自然为伍的农夫吧。一座烟村,几间草屋,足以安放躁动不安的灵魂;一声狗吠,三两鸡鸣,完全能屏蔽世界的喧嚣。所以,对陶渊明所写的田园生活要虚实结合,从精神的角度考量,体味其营造的和谐静谧、恬淡自然的意境。

其次要指导学生关注诗歌中和现实中作者形象的联系与距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二十個字写尽半生的遭际和一世的向往,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冲淡。诗文中的陶渊明气质平和淡定,而现实中则与我们一样苟且挣扎: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没落。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但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活的苟且让渊明在二十岁时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十余年,既不能忍受官场的繁琐、束缚,也不愿直面“风波未静”的现实,既不能实现年轻的政治理想,也无法释放自己的天性。发现联系和距离,有助于对诗文虚实的把握。

最后要探求丰富纯熟的艺术手法中的质朴本质。除了浓墨重彩地铺陈渲染田园生活之美,作者还大量使用比喻、象征手法。“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连以尘网、羁鸟、池鱼、樊笼为喻,其实都落脚在“自然”二字上,即“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实际上不独这首诗的语言、手法和思想情感落脚于“自然”,陶渊明所有的诗歌都是如此。所以说,陶渊明的诗歌是返朴归真的艺术精品。

不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所有优秀的诗歌都是虚实结合、繁简相宜的。从这一特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能提升学生诗歌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通联:陕西宝鸡市长岭中学;陕西宝鸡市烽火中学。

猜你喜欢
魏晋民歌陶渊明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魏晋风骨养万世
陶渊明失败了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穿花衣 唱民歌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