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教学在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2018-05-18 11:41程兰
读写算 2018年29期

摘 要 本篇教学设计通过多个活动版块引导学生归纳、感悟、理解男生、女生之间在生理、体能、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而不着痕迹达成男女生能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情感目标。

关键词 男女差异;相互欣赏;和谐共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226-0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男女生因性别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兴趣、爱好、体能、思维等方面的不同。(2)引导学生理解男女生各方面的特征差异,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特点不同而已。(3)能让学生学会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懂得男女生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班级的男女生已自动形成两大阵营。在平时班集体活动、课外游戏中,显然各自为营,并且矛盾、冲突时常发生,而合作、团结精神欠缺。在班级选举、处理男女生矛盾时,他们都很默契支持同性别同学,却不能冷静、客观地作出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猜照片,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两张照片)同学们,这两张超级可爱的照片是咱们班一位男生和女生的百日照,老师想请大家猜猜哪张是男生,哪张是女生?(2)学生猜一猜。(3)在婴幼儿时,很难通过照片来分辨性别。我们再来看看他们上幼儿园的照片吧。(请两位同学起立)(4)随着年龄增长男生女生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男生女生不一样。(板书课题,生齐读)设计意图:从自己班级同学照片导入,让学生深切感受男女生随着年龄增长差异也日见,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完成学习单,交流差异

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男女生差异调查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交流,主要从生理、体能、兴趣、个性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男生女生差异。

1.请一小组到台前展示男生女生的生理差异,其他组同学补充

(1)学生交流:男女生在身高、体重、服装、声音、发型等方面不一样,举例。(学生说到声音的差异后请男生、女生分别读课题,体会声音上的区别,随后老师解释男生的声带比较宽,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的声音会变得更加厚重、雄浑,女生的声带比较窄,所以女生的声音会显得尖细、柔婉。当说到其他服装、发型等差异时,老师同样举班级例子。)(2)小结,板书:生理差异。

(2)请另一小组上台交流体能差异

(1)学生交流后,老师提议班级找几对个头、体型相当同学举行掰手腕比赛。(老师解释男生力气大的原因)(2)出示从体育老师那拿来的体育成绩。总结:所以在生活中,一些重体力活往往都是男同志干的,比如换煤气罐、工地装卸货物等,我们男生在班级中遇到重体力活一定要抢着干,以展示你们的绅士风度呀。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在平时的相处中能互相尊重、扬长避短、和谐共处。

(三)自主讨论,智商的差异

(1)男女有别,那么男生、女生的智商是否有差异呢?(2)通过讨论班级同学成绩、名人例子得出结论。(出示板书:智商无差异)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让男生尊重女生,不能小瞧女同学,更要让女生树立自信,自己一点儿也不比男生差。

(四)相互欣赏,共同成长

(1)学习41页小故事。(2)讨论班级光有男生或者只有女生会怎么样?学生交流。(3)课件出示男女生团结一致拔河比赛、接力跑、完成大扫除等场景照片。(4)其实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时,也一定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学习的过程。男生从女生身上学到了踏实、用功、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女生从男生学到幽默、坚强、阳光等品质。只有这样,男女生才能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设计意图:认识了男女生的差异后,更认识到男女生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帮助他们懂得在平生学习生活中如何和睦相处。

四、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本节课上异常活跃,可能跟我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有关系。从他们百天照到幼儿园照片引导发现男女生在身理上差異,从班级男女生掰手腕的结果引导他们得出体力方面的差异,从课间活动视频中引导他们发现个性的差异……课堂上,孩子们讨论的热烈、感受得深切、体会得深刻,课后有个女生激动得对我说:“我奶奶重男轻女,觉得我成绩不如哥哥好就是因为我是女娃子,回家我要跟他们讲今天学习内容。”另外,发现班级男生懂得尊重、保护女生了。在处理一起男生欺负女生事件时,居然有另一男生说:“我们男生天生比女生力气大,这是生理构造决定了,老天爷这样安排是让我们保护女生而不是去打她们的。”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当然,要想让男女生真正学会相互欣赏、尊重,不能止于课堂教学,更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多加观察、引导。

参考文献:

[1]胡信锋.情境教学——探讨品德课堂教学[J].四川教育教学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程兰(1986-),女,籍贯:江苏淮安,毕业院校:江南大学,现有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