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2018-05-18 11:41沈洁
读写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基础,通常都是以计算教学为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这对于新课改的推进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002-01

新课改的实行,虽然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但从教学效果上来看,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却并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实际教学中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贯彻,使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标虽然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但其中最为核心的变化仍然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很多教师由于接触新课标的实践较短,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对新课改理念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常常存在着对新课标的错误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差。例如,对于四则运算部分内容的教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的教学目标,对此部分教师就出现错误的认知,认为四则运算教学需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公式、计算法则进行记忆,而对于算理讲解则并不重视。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记住了基础的公式与计算方法,但由于缺少对算理的深入理解,很难将其运用到计算训练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从而对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新课表比较重视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有些教师为达到这一效果,往往在教学中盲目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向学生讲解某一例题的多种算法,甚至是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算法对习题进行计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虽然了解了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但却很难判断出对每种算法的优劣,在实际运用时,往往无法找到最为合适的算法,这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二)训练方法不够科学。在数学学科的计算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训练显然是必不可少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计算训练,然而具体的训练方法与策略上,很多教师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传统计算教学中的习题训练通常是以题海战术为主,通过大量的常见题型训练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规律与解题思路,并掌握各种题型的正确解题方法,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但效率较差、学生压力也会比较差,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其训练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次,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习题训练只是单纯的做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机械性的套用公式,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在思维能力、演绎推理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很难得到锻炼,与新课改下的计算教学目标严重不符。此外,机械、重复的习题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从而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算法探究与能力培养。新课程改革并不仅仅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改革,而是要在实际教学中对新教学理念进行全方位的贯彻,从而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学习,正确理解其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对自身教学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从而更好的掌握算法、运用算法,使自身计算能力能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层次,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也就是说,算理与算法在计算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部分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算法与算理并重的原则,既要保证算理的深入讲解,也不可忽视对基本计算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基于这一点,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基本计算技能的指导训练入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基础技能,在保证基础扎实以及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再引导学生对算法展开深入探究,总结算法背后的算理,并尝试对其他算法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算法多样性算理教学真正的意义。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运算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几组同类型的例题为学生进行讲解,如415+85=400+76+2、697-218=700-218-2等,并带领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在学生总结出拆数、转化等计算技巧,再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算理,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算法,能够对算法进行灵活运用。

(二)严格规范计算习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虽然属于数学学科的基礎,但其重要性却是非常高的,一方面,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够继续进行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在另一方面,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计算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计算,并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按步骤解题、数字符号书写、认真审题、检查等各方面计算习惯进行严格规范,要求其必须按部就班的完成各个计算过程,将计算步骤清晰、认真、规范的写下来,同时,也要及时指出学生在计算习惯上存在的错误,并监督学生改正,从而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应用计算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虽然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但只要能够围绕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就必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国平.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J].求知导刊,2015(23):58.

作者简介:沈洁(1983-),女,汉族,籍贯:云南昆明,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教师。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