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电子作业的设计理念分析

2018-05-18 11:20李权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设计理念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李权

摘 要作业是可以巩固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作业环节的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作业愈发得到重视,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其电子作业的科学设计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电子作业;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014-01

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个教育发展趋势。而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后作业。电子作业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而电子作业这一新型的作业形式也受到了教師与学生的欢迎,对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其课后自主学习能力,这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作业的基本概述

电子作业是一种依托于网络上各种载体来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的有效作业形式。电子作业的内容与相关表现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比如电子作业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可以涵括文字、声音、视频文件、经过PS处理的图片文件等等。这些作业内容及作业形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对作业的吸引力,可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电子作业的批阅方式也与以往的纸质作业形式存在极大的差异。教师可利用专门的软件来模拟一般的作业批改形式,比如教师可使用专业软件来对文档格式的电子作业进行批阅,其评价形式依旧是打勾和画叉号。若是教师要批阅其他不同格式的电子作业,例如口答作业的录音格式、动画格式、应用题创编作业形式等等,教师则可运行有关程序,对其作业内容进行批阅。

因此,电子作业与纸质作业相比有非常好的应用优势,教师可结合实际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来设计相适应的电子作业内容。

二、小学数学电子作业的设计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教师要重视作业环节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保障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在电子作业的发展态势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进多种不同的电子作业设计理念,以增强电子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电子作业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一)趣味性电子作业设计理念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尤其是在课后作业方面,经常出现学生不做作业的问题。这会影响到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传统的纸质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引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引入电子作业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课后写作业的兴趣。比如教师在《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结束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口答类的电子作业。也就是让学生背诵5的乘法口诀,并且通过录音软件将其录下来,再上交给教师。这样的电子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给予学生一定的放松事件,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同时又可兼顾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提高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效果。

(二)分层电子作业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是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而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不错的教学选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新时期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引入分层作业设计理念,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上,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电子作业方案。尤其是一些电子作业软件具有闯关类的作业形式,又或者有学霸战斗类的游戏环节,能够根据个体差异来设计作业难度,让学生逐层突破学习难关,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通过电子作业学习平台来设计闯关类的电子作业。第一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点;第二关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准确地计算出这一图形的面积;第三关是给出一个生活化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调用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探究式电子作业设计理念

在小学数学领域,学生的探究能力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通过电子作业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为此,教师在设计电子作业时,要注重引入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可根据探究性的问题来自主思考问题,高效地完成电子作业。比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电子作业以动画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一电子作业中,学生可在动画游戏画面上,通过鼠标来拖曳三根长度不同(分别是2cm、3cm和6cm)的木棒,然后观察其是否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一电子作业中可设计相应的探究问题:“三条边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构成三角形?”根据这一探究问题,学生可不断地拖曳木棒,将其对接起来,并对其进行观察和讨论,得到这一探究问题的答案,最终归纳出相应的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都会大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在这样的探究性电子作业中,可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电子作业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作业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可引入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相合适的电子作业,培养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善军.浅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J].软件:电子版,2016(4):117.

[2]朱彪.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7):78.

[3]任新伟.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J].青海教育,2016(4):44.

猜你喜欢
设计理念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