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小古文之旅领略小古文之趣

2018-05-18 11:20陈灵丸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字音文意司马光

陈灵丸

摘 要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在三上第八单元首次出现了小古文《司马光》。笔者通过单元整体入手了解其地位;基于儿童学情,读准字音断句读通;图文结合,文白转换,理解文意;图文结合,古白转化,理解文意;拓展延伸,开启小古文之旅等对小古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古文;司马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50-01

三上《司马光》是部编本教材第一次开始让学生接触小古文。通过系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我对小古文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以《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小学三年级小古文的教学探索。

一、整体入手,把握地位

《司马光》是部编本三上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是该单元唯一的一篇小古文。该单元导学页用诗化的语言写出了单元学习主题: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司马光》中,司马光在小伙伴遇险时那种勇敢机智、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用变通逆向思维把小伙伴救出来的精神不是通过单向的说教来呈现的,必须是让学生在多次反复地诵读中水到渠成地去理解。而后面的几篇现代文《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也是从各个层面来展现美好的品质,文以载道中的“道”必须扎根在言语理解和运用中,而不可以游离于此。

该单元的单元语言训练点是:一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两个教学目标要在小古文《司马光》中有机渗透,比如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提问:为什么“众皆弃去”?为什么只有“光”能“持石击瓮破之”?另外通过背诵,学生能够领略到小古文的简约之美,凝练之美,音韵之美,由衷佩服古人能够用30个字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二、基于学情,熟读成诵

三年级首次学习小古文编者设定的目标并不高:一感受小古文的形式,体会小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二激发读小古文的兴趣。三能够朗读背诵小古文。而“读”永远是小古文学习的不二法宝。

(一)基于学情,读准字音

初读时,有学生两次把瓮读错,把迸读错。这说明对孩子来说这两个字音是有难度的。尽管在中期反复强调,但依然有错,这就是孩子的现实水平。于是我再次特地把这两个字放大,让孩子们和它亲密接触,比如适当拓展“瓮中捉鳖”这个成语,在拓展中再次回现生字,降低读错率。在说到大白话说成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学生说,不是缸,是瓮,然后我就顺势让孩子看插图,知道瓮是肚子大口小,而缸是口大肚子小的容器。通过看图辨析,学生就了解了尝试,瓮和缸搞错的人就少了,字音也解决了。

(二)根据文意,学会断句

中低段朗读指导中,离不开“小拐杖”——停顿记号的加盟。初读后我让孩子们把停顿记号做起来。有了我的朗读示范,学生标的正确率很高。中间我发现有学生正把之前的停顿记号全力擦去。我就顺势想问她到底哪里标错了。这样通过她错的跟正确的比较,学生加深了印象,知道要根据意思仔细断句。

字音和停顿顺手了之后,学生自由读、对读、师生读、小组读,通过反复地读实现了其一的目标。

三、图文结合,古白转化,理解文意

在用大白话把这个故事说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对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尽管砸缸的故事很熟悉了,但是要把它按照现在的语言习惯来讲还是卡壳了。比如我第一个学生说“众皆弃去”和“儿得活”,都翻译不出大白话来。本质是他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意思,并不真正完全理解。比如说“皆”“弃”。再来一个中等生,在表述过程中,也有很多说不清的。

这个时候,我就出示了多幅插图,把孩子们游戏、跌水、逃散、砸缸救人的过程用一串动态的画面来展示,继续请学生来说意思。在一次次地反复纠正过程,孩子们知道了“登瓮”,就是爬上了缸的沿,“足跌没水中”,就是脚一滑,人就掉进了瓮中,被水淹没了。“众皆弃去”,不是说其他孩子不管这个孩子了,当同伴有难得时候,肯定是要伸手相帮,他们都是吓坏了,只想着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很厉害,逆向思维,想着水离开人,别的孩子是去叫大人了。这里“光”就是司马光,用一个字代表这个人,也体现了小古文的简洁。

四、情境表演,感受品质

为了感受儿童时代的司马光思维的独特性,在孩子们用白话文讲解小古文的意思的时候,我顺势融入了“表演”:让学生蹲下来,使出一股子劲儿,搬起那块“大石头“,用力向缸壁砸去,从而感受到了石头的重,缸壁的厚,司马光动作的猛和快,只有这样,水才会“迸”,而不是流,涌。通过表演,课堂动起来了。在表演中也深化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另外,通过表演,孩子们还知道了古文的诵读,不是呆板的拿腔捏调,古文也有自己的节奏,要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比如读到“失足跌水中”时要突出緊张感危险感,读到“众皆弃去”时要读出慌乱感,读到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紧迫和大义凛然感。我再通过“心率图”帮助学生营造朗读的感觉,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背诵当堂拿下了。

五、拓展延伸,开启小古文之旅

趁着孩子们学习小古文的那份劲儿,第二课时给他们适当做了拓展。一篇是《揠苗助长》,因为在二下寓言单元学过,学生对这个故事比较了解,再学习原文就有一份亲切感。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到小古文中很多词的意思跟今天是有不同的,这是小古文在难的地方。比如“病”是说今天真是“累”死了。“芒芒然归”是指精神恍惚疲累地回到家里。还有一篇也是写古代少年聪明才智的——《文彦博》。文中文彦博取球的方法让孩子们很受用,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之美。

猜你喜欢
字音文意司马光
参考答案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永不说假话
沈括识音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明晰字形字义 防范错字别字
司马光砸缸之后
书面表达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