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构建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联

2018-05-21 08:34温川雪毕志升李洪锋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散点窦性心房颤

温川雪,毕志升,李洪锋

心电RR间期散点图在心脏及心血管系统的病变诊断中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特别是三维RR间期散点图,能更直观、清晰地反应各种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动态心电图系统并不提供此应用,对分析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文献很少[1]。作者在二维RR间期散点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维RR间期散点图,试图找到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联。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PhysionBank数据库包含全世界各国不同研究机构的40多个子库。它以心电图(ECG)信号为主,涉及健康人和患者的心肺活动等多参数生物信号。

本文使用了PhysioBank网站中的五个数据库,包括:心律失常抑制实验RR间期子研究数据库(The CAST RR Interval Sub-Study Database)、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数据库(Normal Sinus Rhythm RR Interval Database)、慢性心力衰竭RR间期数据库(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RR Interval Database)、心房颤动(房颤)长时间记录RR间期数据库(The Long-Term AF Database)、心脏性猝死Holter数据库(Sudden Cardiac Death Holter Database)。每个数据库选取20~30例数据进行绘图分析,采样频率均为128 Hz,均含65 536个RR间期数据。

1.2 开发及运行平台

本文通过Matlab R2010a平台编写程序代码,分别画出其二维RR间期散点图和三维RR间期散点图。

1.3 程序实现方法

在二维散点图的基础上,增加第三个RR间期,代表z轴,形成三维坐标系,即以第n、n+1和n+2个RR间期分别作为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y轴和z轴坐标。程序实现时候可以把全部数据分成三组,第一组为从1到n-2的数据,作为x轴坐标;第二组为从2到n-1的数据,作为y轴坐标;第三组为从3到n的数据,作为z轴坐标,通过Matlab提供的plot3函数,分别将三组点集作为三维坐标逐次画上。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三维RR间期散点图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的类别用不同的颜色描绘[2]。由于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点是沿不同角度的射线分布,形成分支,因此Kmeans聚类算法的距离参数选择余弦距离[3]。

1.4 绘制和分析三维RR间期散点图方法

本节将描述5个数据库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实验首先给出正常窦性心率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从3个不同角度观察并分析散点图的特征。然后分别给出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脏性猝死病例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并与正常窦性心率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进行对比。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例,根据其与心律失常的复合情况分成3组讨论:单纯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伴有心室早发性收缩、心力衰竭伴有房颤。实验表明,每种数据库的三维RR散点图具有各自的特征。

2 结果

2.1 正常窦性心律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图1)

图1是来自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数据库的一例健康人的正常窦性心律,男,35岁。其中,图1A仰角33°,方位角11°(即x轴平行于观察者,绕z轴逆时针旋转33°,观察者在XOY平面上方11°);图1B仰角0°,方位角90°(即投影到XOY平面);图 1C 仰角 135°,方位 45°,即从点(1.5,1.5,1.5)向点(0,0,0)沿体对角线方向观察。可见,正常窦性心律只有一个稳定的心率源,20例散点图均呈现单一分布,图形呈彗星或棒状。

图1 正常窦性心律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

2.2 心律失常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图2)

图2是其中一例心律失常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来自心律失常抑制实验RR间期子研究数据库,患者女,60岁。其中,图2A、2B、2C的观察角度与图1相同,图2D在图2A的基础上同时画出正常窦性心律散点图,用黑色点表示。从该数据库随机选取20例患者数据进行绘图,均呈现多分布,即多个吸引子,与图2相似。表征心律失常有多个心率源,作者根据其吸引子的不同,使用Kmeans聚类算法,把所有点分成多个类,用不同颜色描绘。在20例患者中,8例的散点图收敛成3类,10例的散点图收敛成4类,2例收敛成5类。

2.3 心房颤动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图3)

图3是来自长时间房颤数据库的病例,监测总时长24 h,其中房颤总时长为51 h 37 s。根据点集角度的偏差,被分为4类。图3A、3B、3C的观察角度与图1相同,图3D在图3A的基础上同时画出正常窦性心律散点图,用黑色点表示。从图3D可见,红色类与正常窦性心律重叠较多。从该数据库选取20例患者数据进行绘图。各例数据的房颤持续时间从1 h到24 h不等,可收敛成4~6类不等。各个类呈在靠近原点的方向上汇聚,每个类聚集程度不高,波动范围较大,使图形看起来比较散乱、“臃肿”,与图3相似。所有散点图中,8例的点集收敛成4类,9例收敛成5类,3例收敛成6类。

图2 心律失常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

图3 心房颤动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

2.4 心脏性猝死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图4)

图4数据来自心脏性猝死holter数据库,患者信息不详,点集被分为4类,其他类绕着绿色类对称分布。图4A、4B、4C的观察角度与图1相同,图4D在图4A的基础上同时画出正常窦性心律散点图,用黑色点表示。与正常窦性心律重叠被的部分主要是位于顶部和尾柄部。从该数据库随机选取20例患者数据进行绘图,发现收敛成4~7类不等,与图4散点图相似。相对于其他病例,每个类的密集度不高,较松散,收敛程度较差,可见心率不稳定。

图4 心脏性猝死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

2.5 慢性心力衰竭三维RR间期散点图(图5)

从慢性心力衰竭数据库选取30例患者数据,考虑到心脏疾病的复杂性[4,5],现把心力衰竭的数据分成A、B、C三组,每组含10个病例,观察时长均为24 h。A组:心力衰竭Ⅱ~Ⅲ级,监测时间范围内没有伴随明显的心律失常。B组:心力衰竭Ⅲ~Ⅳ级,监测时间范围内,心室早发性收缩占总时长约20%~25%,其余时长心律正常。C组:心力衰竭Ⅲ~Ⅳ级,监测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房颤。

图5A、5B和5C为A组一例心力衰竭Ⅱ~Ⅲ级患者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患者41岁,男性。A组的10个病例呈现的三维RR散点图,与图5A、5B和5C高度相似,表现为与正常心律分布相似,均存在少量远离“棒状”的散点,散点分布根据个体有差异,没有统一规律。投影到二维平面,中心呈“细棒型”。

图5D、5E和5F来自B组一例心力衰竭Ⅲ~Ⅳ级的患者,61岁,男性,24 h监测结果中,其心室性早发收缩心律占总时长的20.5%。B组的10个心力衰竭病例均伴随心室早发性收缩,其三维RR间期散点图均呈现多分布。在Kmeans聚类算法下,7例的散点图收敛成5类,其余3例收敛成4类。散点明显集中在“棒状”下方,分布范围较正常心率窄,与图5D、5E和5F相似。

图5G、5H和5I来自C组一例心力衰竭Ⅲ~Ⅳ级的患者,男性,24 h监测结果中,其房颤总时长为15 h 54 min。C组的10个心力衰竭伴有房颤的病例中,房颤有阵发性和持续性,时长从2 min到16 h不等。其图形与单纯的房颤图形相似。表现为各类波动范围较大,收敛程度较差,可聚类成4~5类。房颤时长与收敛程度直接相关,房颤时长越长,各类的聚集性越差。

图5 慢性心力衰竭三维RR间期散点图

3 讨论

本实验中每个样本的数据有65 536个RR间期,数据量足够让散点图呈现终极、稳定和吸引的特性[6]。当样本心率有多个不同心率起源活动时,其吸引子不同,散点会聚集成3~7类不等,与正常心律重叠位置有各自特征。其中心房颤动和心脏性猝死每类较松散。心力衰竭的散点图受其复合心律影响较大。

现有的商业系统能直接导出二维散点图,但当出现复杂心律异常时,多个心率源的散点互相重叠、干扰,造成信息丢失,不利于挖掘各种病例的散点特征[7]。如图6A、6B散点都集中分布在对角线上部,差异不明显,不能体现出散点图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性。对于一些心率源较复杂的重症病例,二维散点图没有明显规律,失去了临床辅助诊断意义。

图6 二维RR间期散点图

本文通过Matlab平台绘制三维立体RR间期散点图,可以选择不同观察角度, 多角度对比各病例的特点,清晰地查看二维散点图重叠的部分。本文分别画出正常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病例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并通过Kmeans算法将点分成几个类别。对这4个病例的散点图进行描述,与正常窦性心律进行对比和总结,结果显示这几个不同病例的图形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都聚集成多个子类。

三维RR间期散点图具有丰富的参数待挖掘,比如各个聚类的吸引子的位置,吸引子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各吸引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将隐藏着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胡敏, 江成璠, 王素霞, 等. 心电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构建及识别[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 30(5): 455-457. DOI:10. 13333/j. cnki. cjcpe. 2016. 05. 022.

[2] Todd CS, Toth TM, Busa-Fekete R. Graph Clus, a MATLAB program for cluster analysis using graph theory[J]. Computers & Geosciences,2009, 35(6): 1205-1213. DOI: 10. 1016/j. cageo. 2008. 05. 007.

[3] 宋丽红. K-均值聚类的Matlab仿真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27(10): 101-103. DOI: 10. 16791/j. cnki. sjg. 2010. 10. 030.

[4] 张剑, 李浩, 林立. 顽固性心力衰竭一例[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32(2): 189.

[5] 赵璐露, 蒲里津, 赵玲, 等.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2): 156-160. DOI: 10.3969/j. issn. 1000-3614. 2017. 02. 011.

[6] 李方洁, 向晋涛.心电散点图[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31-153.

[7] 徐金义, 邱妍妍, 陈琼, 等. RR-Lorenz心电散点图回顾分析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的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7): 529-531.DOI: 10. 3969/j. issn. 1000-3614. 2014. 07. 013.

猜你喜欢
散点窦性心房颤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利用Lorenz RR 散点图快速诊断急危重心律失常
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
人定胜天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冲击波散点和定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