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金融热点

2018-05-21 12:06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8年10期
关键词:监管金融

本刊编辑部

阳春三月,全国两会如期举行。于全国而言,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样一个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透露出的金融改革信息则备受关注。于云南而言,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云南跨越式发展新征程。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显得格外重要。云南金融系统的人大代表在两会上结合云南金融发展实际,深入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建言献策,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两会热点解读

七大关键词透露2018年金融改革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迎来了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金融体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金融改革在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两会期间,中国释放出一系列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信号,具体而言,重点议题主要涉及监管改革、风险防控等七个方面,这些金融领域的改革将为整体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货币政策如何实施

我国货币政策有五大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表现为货币在扩张与紧缩之间的运行轨迹。从2011开始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2016年经济下滑,实际上我们执行的是稳健略偏宽松。2017年又重启收紧,定位于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今年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穩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进一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军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今年是实施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第一年。传统金融调控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并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抑制杠杆过度扩张和顺周期行为,侧重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对原有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金融调控框架的完善,重在防范金融体系顺周期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高流动性和资本要求等方式,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二、金融监管如何改革

近年来,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市场乱象屡禁不止,影响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究其原因,突出的问题在于分业监管的体系与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不相适应。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清晰、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金融监管体制如何改革、如何协调配合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是综合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既不留有真空地带,也不存在重复地带。如针对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平台等存在监管空白的问题,应及时填补监管漏洞、纳入常态化监管。针对监管部门之间监管规则不一致而产生监管套利问题,要加强不同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配合,制定统一监管规则。从监管体制上看,目前,发达国家主要有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和“双峰监管”等三种模式。其中,“双峰监管”模式是把监管职能划分为市场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领导下,结合我国实际采取“双峰监管”模式,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加强监管统筹协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

三、金融风险如何防控

十九大报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攻坚战之首,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防控金融风险,要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文章。

首先,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第一要务,2018年金融业还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其次,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房地产将产生较大风险。在做好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注意防控房价下跌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居民合理的购房和租房需求。

第三,实现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2018年金融业要继续采取措施,减少资金空转、层层嵌套和监管套利,减少由此产生的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金融风险,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进一步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四、乡村振兴如何服务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下一步,金融业要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篇文章做深做透,具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和完善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托底,大中型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其他小型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网络。

二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如建立政府主导的小微信贷担保体系,改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对农村金融业务及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准备金、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等方面予以支持。1月25日,央行已正式实施了针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其他一些措施也需要跟进。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应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向贫困地区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点,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五、绿色金融如何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成为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相提并论的发展理念。在政策层面,对绿色金融的支持正在逐步深入可操作环节。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等5省(区),建立了各自有侧重、有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还有一些地区将发展绿色金融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好坏也关系着中国的建设。要促进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在更为具体的实操层面就是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公司等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整个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这些也将成为2018年重点发展的领域。

六、双向开放如何推进

我国金融业开放再提速。从2018年开始,大幅放宽外资进入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等金融行业的投资比例限制。其中,银行业“一放到底”,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将在三年或五年之后“一放到底”。 中国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去年底,中国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并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

开放程度的再提升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到深度开放时期,而各个行业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明确也向外资机构释放了十分积极的信号。金融业的开放短期内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但长期来看,金融业开放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也将助推金融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开放不等同于金融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开门”的同时,也要把握节奏和力度,防范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

七、租售并举如何支持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金融可在以下两方面助力租售并举。一方面,围绕租赁供给端,加大与房企及住房租赁平台合作,为其提供信贷等金融支持,支持住房租赁业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围绕租赁需求端,开发个人住房租赁贷款和分期产品,为租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个人住房租赁需求。这可促进住房租赁金融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加快形成。

目前租售并举的顶层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还不够详细;对于租赁的供需两端来说,租购同权的法律依据还不健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租赁市场的法律、税改等方面的政策,建立以正向激励为主要导向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如将租赁贷款纳入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范围,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创新住房租赁金融产品,持续推动住房租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央行领导提出15大要点

3月9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時任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金融改革与发展”这一话题是央行继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后的第五次聚焦。本次记者会上,金融去杠杆、金融监管、利率、外汇、金融业对外开放、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债务风险、住房信贷政策、货币政策、数字货币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一、全球和中国经济

周小川:全球经济多个地区出现复苏迹象,过去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将告一段落。中国现在强调经济新常态,未来经济增长依靠数量堆积会减少,中国经济广义货币体量已经相当大。未来中国广义货币资金池里的资金使用将更有效率,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响应。

二、货币政策

易纲: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考量的是国内的经济形势,中国实际利率是稳定的,符合经济走势,中国的资金面供求也是平衡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的。中国经济有很多创新领域,要看创新的领域能否及时得到融资支持。

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使得M2(广义货币)与经济相关性比较模糊,预测性不确定。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淡化M2作为预测目标,针对新情况和新时代发展要求,要更注意盘活信贷存量和优化信贷存量结构。

周小川:M2指标口径总是在不断变化,不是一个精确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工具。如果M2和名义GDP基本一致,那么从广义货币供应量角度来看,基本就是不松不紧。另外,还要从物价水平和就业水平来观察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

未来应该逐渐从数量转移到对价格的关注,不能提供一个非常简易的指标来判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务,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加以判断。

三、人民币汇率

潘功胜:中国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了逆周期调节。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预期比较稳定,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等趋于平衡,逆周期调节等政策正逐步退出,微观监管政策会保持一致性。

四、金融开放

周小川:市场准入方面的扩大对外开放准备很多年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市场准入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对外开放,现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开放可以胆子大一些,开放程度更高一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了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在货币可兑换方面逐渐迈出稳健步伐,预计开放程度还将加大。中国该研究的开放政策都研究过,在推行的过程中寻求时机。

易纲:人民银行和金融业要落实国务院对金融开放的部署,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实际上是减少了对外资机构歧视性待遇,这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

五、外汇储备

潘功胜:美元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动影响中国2月份外储的下降,未来中国外储会保持基本稳定。

周小川: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外汇储备的数字,外汇储备资产也会随市场价值变化,外储的许多项目计算是盯市的,资产价值会变化。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形势来讲,外汇储备并没有大的变化。

六、数字货币与ICO

周小川:最近和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进行过多种方案讨论,并与市场合作来研发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也追求安全性和保护隐私。数字货币是一种有多种可能的体系。

数字货币发展有技术上的必然性。未来可能纸质、硬币这些会逐渐缩小,甚至不存在了。要慎重发展数字货币。研发数字货币要经过充分测试,可靠后再推广。

虚拟资产交易要更加慎重,虚拟资产交易在中国不太符合金融产品和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数字货币的推出不必过分着急,防止成为过度投机的产品。中国数字货币的研发到一定阶段会进入测试阶段。

央行较早就关注了金融科技新技术,同时也很关注区块链及分布式记账技术。与此同时也认为研发要比较慎重,比特币和其他分叉产品出台太快,不太慎重,如果迅速扩大和蔓延,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可预测的作用。我们主张研究新东西是好的,但除了市场动力之外,还要考虑全局,不是要钻政策空子,搞出爆发性的事件。在投入运行之前,一定要考虑到跟消费者、投资者的关系。如果在测试不充分的情况下,迅速扩大会产生问题。

央行认为,不慎重的产品要停一下,一些有前途的要经过测试后再推广。对比特币和人民币的交易我们是不支持的。

未来的监管很动态,要取决于技术成熟程度以及测试评估情况,并不是马上要拿出什么样的监管措施。

在考虑新技术的同时,服务方向上要清楚,不能创造一种可投机的产品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要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搞数字货币,需要考虑给消费者、零售市场带来效率、安全、隐私保护,要考虑大局,不要跟现行的金融秩序、金融稳定相冲突。

說不上未来一定有某种确定的监管政策,这些问题央行和市场人士密切配合,也听取广大观众特别是媒体的意见。

七、人民币国际化

周小川: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说该研究的政策都已经研究了,比如允许在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现在人民币也加入了SDR的篮子,主要的步骤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市场参与者使用人民币结算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强制。

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联通方面还有进一步可以做的,其他市场的联通也会增强,中国稳步渐近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八、金融机构改革

周小川: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中,人民银行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过去监管体制存在一些空白,需要尽快弥补。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主要依据中国国情,也参考了国际上的经验和研究了双峰监管机制,但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关于整体债务情况,中国整体债务增长已经平稳下来,进入到稳杠杆和逐步调降杠杆的阶段。

金融机构防风险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基础。防风险、防危机历来是金融改革重要组成部分,防风险和改革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

九、房贷利率

潘功胜:房贷利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个人住房贷款目前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增长较快,可以满足市场合理需要。另外,还会督促商业银行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进行差别化定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合理需求。

商业银行对住房贷款进行利率的自主定价,符合利率市场化要求。坚持审慎房地产信贷政策,房地产经营风险是可控的。家庭个人部门住房贷款杠杆率增长比较快,有一些房地产企业可能会比较激进,我们正在密切观察中。

十、资管新规

潘功胜:资管新规收集了意见,监管部门对其中合理的部分进行吸收。央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会尽快公开资管新规。

十一、资本项目开放

周小川:中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没有实质性变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一项改革的最终目的。整个国际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善,有时候金融流动会起到副作用,会伤害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不是直线型的,有问题要适当调整。

易纲: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逐步推进,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都会稳步推进。中国不论是股市、债市还是其他市场未来都要做双向开放。

十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周小川: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金融控股行为酝酿了一些风险。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仍在逐步探讨中。社会上存在循环出资、虚假出资的状况,针对金融控股公司会制定一些基础规则。

金融控股必须强调资本真实,金融控股股权和受益所有人结构需要保持透明。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管理。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目前已经起草了一些基本规范文件,未来会参照国际经验和规范等有具体考虑。

潘功胜:分业监管情况下,金融控股存在监管空白、监管主体也不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要防止虚假出资等行为。金融控股要落实行为监管,建立监管机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要强化关联交易的管理。央行正在研究制定这些监管规则。

十三、金融创新

周小川:如果利用新技术马上投入新的金融产品或新的金融交易要慎重,该申请的要申请,该评估的要评估。要加强投资者和消费者教育,对新产品一定要学懂了再用,要自担风险,不能完全靠监管。

十四、宏观金融监管

周小川:从央行角度更关心宏观汇总的数字。如果一部分表外挪回表内,表内会显得偏快。从宏观上讲,央行更关心总量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物价和就业的影响。一些过去违规或者打擦边球的表外业务,按照监管和会计准则要求重回表内,这种调整是正常的,对总量不会有大的问题。

十五、如何看待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周小川:香港在财政货币问题上高度自治。从央行角度,非常尊重香港的政策选择和体制选择。

猜你喜欢
监管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