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网发展与思考

2018-05-22 01:44杨朝瀚解文静徐向广
中国水利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心站试验站海河

杨朝瀚,解文静,徐向广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300170,天津)

灌溉试验是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科技支撑。随着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全面推行和高效节水灌溉的规模化推广,迫切需要灌溉试验的支撑和保障。

一、海河流域灌溉试验工作历程

海河流域是我国开展灌溉试验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35年,华北水利委员会在天津宁河县兴建的崔兴沽灌溉试验场,是我国最早的农田灌溉科研基地之一。海河流域灌溉试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灌溉试验站网建立阶段(1949年—20世纪6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海河流域基本没有完整的灌溉试验资料,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流域各地水利科研单位以及大型灌区基本上都建设了灌溉试验站(或数据采集点),结合流域实际,针对性地开展了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等方面的灌溉试验研究以及盐碱地改良和低产田改造的试验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流域和国内的大量空白,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灌溉试验停滞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许多灌溉试验机构被撤销,设备损坏,资料散失,到70年代中后期,海河流域灌溉试验工作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灌溉试验恢复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我国各项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海河流域灌溉试验工作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积极参与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整编和协作研究,对主要作物的需水量、需水规律及作物水分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试验和研究,绘制了主要作物需水量图等,这些研究为促进流域农田水利的科学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4.灌溉试验低潮期(20世纪90年代—20世纪末)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步降低,加之灌溉试验任务不明、经费不足、体制不顺、队伍流失、设备老化等问题突出,灌溉试验工作步入倒退下滑的低谷期。除省级中心站和少数重点站仍在开展基本灌溉试验或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部分试验工作外,大多数试验站仅通过一些科研课题维持运行,部分试验站甚至关停,试验人员流失。

5.灌溉试验发展新时期(21世纪初期至今)

为满足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发展的需求,水利部于2003年4月召开“全国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确立了新时期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体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水利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大力发展灌溉试验站等农村水利专业服务组织的要求。2015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对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部分地区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更新仪器设备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如河北省张北灌溉试验站等。

二、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现状及规划情况

1.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现状

根据调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灌溉试验站网规划,目前,海河流域共有灌溉试验站18处,其中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1处,省级中心站3处,即京津冀3省(直辖市)灌溉试验中心站,重点站14处,具体为北京市4处,天津市2处,河北省5处,山西省2处,河南省2处,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有1处。

(1)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管理情况

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设在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海河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设立了灌溉试验中心站和重点站。省级中心站从隶属关系看,主要有省水利厅直属、挂靠水科院、挂靠灌区管理单位以及企业管理等几种情况。从单位性质看,除天津市中心站定性为企业编制外,其余中心站均为事业单位编制。

(2)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运行情况

海河流域18处灌溉试验站中,有12处可开展灌溉试验研究和科研工作,6处处于停滞状态,其中因城市建设征地已拆迁、无法开展灌溉试验工作的有2处,因经费、人员等因素无法开展灌溉试验工作的有4处。

根据硬件设施、开展研究情况等,将可正常运行的灌溉试验站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 其中,有系统的灌溉试验计划任务,仪器设备较为齐全,可提供较为完整、系统的灌溉试验数据的站点标记为“好”;试验站运行基本正常,其仪器设备基本齐全,可开展部分灌溉试验任务,可提供部分灌溉试验数据的站点标记为“中”;试验站运行较差,仪器设备不够齐全,仅可开展1~2项灌溉试验任务,可提供少量灌溉试验数据的站点标记为“差”。据统计,海河流域可正常运行的12处灌溉试验站中,有5处运行状态为“好”,占流域灌溉试验站总数的28%,有4处运行状态为“中”,占流域灌溉试验站总数的22%,有3处运行状态为“差”,占流域灌溉试验站总数的17%。

2.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网规划

根据《全国灌溉试验站网规划》和海河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灌溉试验站网规划,规划建设的灌溉试验站点中有26处位于海河流域或代表区域位于海河流域,其中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1处、北京市5处、天津市2处、河北省11处、山西省2处、河南省2处、山东省2处、内蒙古自治区1处。

2015年,海委组织开展了海河流域农业节水分区研究工作,编制完成了 《海河流域农业节水分区研究》成果报告,将海河流域划分为6个农业节水灌溉一级分区,分别为:山前平原区、中部及东部滨海平原区、南部引黄平原区、北部燕山区、西北部太行山区、西部太行山区。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网规划站点已覆盖海河流域农业节水一级分区,具体如下:山前平原区10处、中部及滨海平原区2处、南部引黄平原区4处、北部燕山区3处、西北部太行山区3处、西部太行山区4处。流域各农业节水一级分区及灌溉试验站基本情况见表1、图1。

表1 海河流域各农业节水一级分区及灌溉试验站基本情况(1 亩=1/15hm2)

图1 海河流域农业节水一级分区灌溉试验站分布情况

分析表1中的数据,各分区灌溉试验站数量与其面积、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 rij分别为:0.681、0.980、0.925、0.893、0.965。 由此可见,各分区灌溉试验站数量的多少与其耕地、灌溉面积等情况分别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此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拟合优度R2=0.987的灌溉试验站数量预测回归模型。因此,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一级分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等情况,与灌溉试验站分布和数量较为匹配。

三、海河流域灌溉试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及设备方面

海河流域大部分灌溉试验站的试验设施,如测坑、防雨棚等,建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配置标准低,加之缺乏经费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经过多年运行,老化、破损严重,甚至有的站点试验设施全部损毁,完全丧失了试验功能;试验仪器也存在种类数量少、配置标准低、测试精度差、测试手段落后等问题,影响试验开展及试验成果的质量,亟须更新换代。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天津市灌溉试验站的办公及试验场地、河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的部分试验场地被征作他用,使得试验的连续性无法保证。

2.试验经费方面

调研发现,海河流域大部分灌溉试验站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灌溉试验经费不足问题,这也是部分站点灌溉试验和科研工作停滞的主要原因。据估算,现有灌溉试验站在基本不更新仪器设备和观测设施的条件下,单站的试验运行费就需要 60万~80万元/a,而更新改造或新建灌溉试验站试验运行费则需要80万~120万元/a。目前,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仅中心站和部分重点站有财政资金支持,但除去人员、办公等费用后,用于灌溉试验的资金非常有限。

3.站点布设方面

海河流域地域宽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内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多样,渠道灌溉、井灌、集雨灌溉、引黄灌溉等灌溉条件复杂,现有的灌溉试验站网布局,无法覆盖流域典型气候、灌溉、农业种植等分区;加之当前正在开展的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大中型灌区改造等项目,亟须灌溉试验开展大量的相关试验研究与技术攻关给予技术支撑和运行管理指导,而目前流域灌溉试验站试验项目的系统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均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和水利建设的需求。

4.管理运行机制方面

由于灌溉试验场地的需要,流域大部分试验站都设在相对偏僻的地区,工作、交通、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且无保障,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失严重;加之单位定性不明、人员编制无法全部落实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多数试验站本应承担的基础性、常规性、连续性的观测任务难以完成。中心站和重点站之间试验数据上传和任务下达渠道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灌溉试验协作研究机制,无法承担流域和区域范围的试验协作任务。

四、建 议

1.加快灌溉试验站网规划的实施

全国和各省级灌溉试验站网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重要指导,应按照建设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多方位落实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审查与审批、仪器设备采购、土建工程施工等,尽快完成规划内的灌溉试验站更新改造和新建任务,完成流域层面的灌溉试验站组网工作;明确灌溉试验站网的公益性职能,落实机构编制、强化政策支持、注重能力建设,建立灌溉试验持续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为下一步系统开展灌溉试验工作提供保障。

2.进一步明确并保障灌溉试验资金来源

灌溉试验是纯公益性事业,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投资主渠道作用,建立中央及地方政府多级投入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日常管理、运行和试验研究经费要做到供给渠道明确,供给数量满足基本需求,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保证灌溉试验站仪器设备更新、灌溉试验及科研任务正常开展所需的经费,为灌溉试验站网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3.提升灌溉试验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灌溉试验工作要切实做到为管理、决策和生产服务,根据流域内各农业分区的特点,将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灌区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灌溉试验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加强对灌溉试验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构建长系列、系统性和代表性强的流域层面灌溉试验数据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利用京津冀地区教育和科技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灌溉试验站在人才、仪器设备、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共享,提升流域灌溉试验站成果的实用性、前瞻性和先进性,形成一批能够服务并促进当前流域农业节水发展的技术成果。 ■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新中国农田水利史略(1949—1998)[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海河志编纂委员会.海河志第三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翟学军.海河流域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J].海河水利,2014(4).

猜你喜欢
中心站试验站海河
更正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一带一路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营产品分析
破冰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