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看宇宙

2018-05-23 01:11
小学生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馈源反射面锅盖

本期主角: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主角档案

中文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英文名:FAST

直径:500米

接收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面积)

建造总工程师:南仁东

落成日期:2016年9月

地址: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

望远镜

“大锅盖”的起源

甚大天线阵射电望远镜

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了银河系中有射电辐射,从此便有了射电天文学。1937年,住在芝加哥的科学家格罗特·雷伯在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锅盖形状的射电辐射接受器。

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不同,没有目镜和物镜,由天线和接受器两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机差不多,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很多。它能把宇宙中微弱的无线电信号收集起来,进行放大、分离,传输给后端计算机记录起来。天文学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得到来自宇宙中各个天体的信息。

天文学家都梦想着拥有一个巨大的“锅盖”,面积越大越好。锅盖形状的电视天线面积越大,电视机的画面就越清晰。射电望远镜也一样,天线的面积越大,所接收到的信号就越多、越清晰,就越能灵敏地分析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美国有阿雷西博望远镜和甚大天线阵,德国有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法国有南赛射电望远镜……

1994年,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设想,在中国造出一个“大锅盖”,更精准地对宇宙进行观测与研究。20多年过去了,他率领他的团队在贵州大山里造出了直径500米的“大锅盖”。

灵敏的中国“天眼”

FAST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由一个巨大的锅盖状天线和6个百余米高的馈源舱支撑塔组成。

直径达500米的巨大“锅盖”,由4450个半球状反射面单元组成,每个反射面单元又由镜面和支撑架组成。每个反射面的面板上密布着孔洞,雨水能够流下去,不积水,还能减少风负载;孔洞能提高透光率,反射面之下,植物能生长,很好地避免了水土流失。

馈源舱是“天眼”的核心部件。馈源舱内,配置了分辨率十分灵敏的接收系统,还装有追踪系统,指挥天线转动,去追踪、捕捉有用信号,能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和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10倍。

建设中的“天眼”

神通广大的“天眼”

中国“天眼”还配有一个超级大脑,每秒可以计算200万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存储容量也巨大,能够快速地处理接收到的信号。

目前,中国“天眼”可以为我国航天项目提供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准确预报太空天气状况。它还能监听外太空的宇宙射电波,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发现了9颗脉冲星,并得到了证实。

“FAST能从宇宙的今天看到很远的地方去,有助于揭开宇宙起源之谜,甚至是‘地外文明’”。

“天眼”接受信号示意图

问答

:为什么要把“天眼”建在贵州深山里?

:“天眼”最怕的就是电磁波干扰。在贵州深山里,空气清新,没有电磁波的干扰,有利于它更精确地进行工作。如果要去参观“天眼”,应该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避免电磁波对它造成伤害。

:“天眼”如何接收外星人的信号?

:“天眼”能够灵敏地捕捉到宇宙深处细微的电磁波以及射电辐射,通过计算和分析,识别出外星生物留下的信号。

猜你喜欢
馈源反射面锅盖
一种新型伞状天线反射面研究
星载大型高精度馈源阵抗热变形优化设计
星载天线反射面型面热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双反射面天线装配过程中同轴度误差分析
一种动中通环焦反射面天线
“动中通”卫星天线的馈源优化设计
她用两年给“天眼”减重
她用两年给“天眼”减重
多功能锅盖支架
不烫手的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