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分析

2018-05-23 06:57王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阻塞性康复

王谋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金子山乡卫生院内科,四川广元 628115

在临床治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有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较高[1]。为研究分析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效果,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例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0例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均充分知情同意,排除精神障碍及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 65~78 岁,平均年龄为(71.21±2.12)岁,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例患者合并冠心病,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64~78岁,平均年龄为(71.12±2.43)岁,5 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 例患者合并冠心病,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进行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①相关呼吸专业医护人员应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及时告知患者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消除不安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提高配合度。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评估健康状况,避免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病危险因素。②康复训练师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和排痰,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等治疗,密切关注患者反应。专门康复训练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呼吸效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呼气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可适当进行耐力训练,根据患者体质给予对应的耐力训练指导。下肢训练内容为功率踏车耐力锻炼,30 min/次,3次/周左右,可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上肢训练内容为无支撑负重训练,主要为5个上肢动作,每个动作重复次数为3次。③临床药师做好用药指导,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心理医生积极与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进行交流,从多方面让患者感觉到温暖,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并做好患者心理评估工作。营养师需鼓励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及高热量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2],尽快恢复健康,营养师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营养需求,进行合理膳食,防止发生营养不良。及时了解患者康复过程及家庭中存在的困难,给予针对性帮助,解除患者忧虑。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FEV1和6 min步行距离及BODE指数等临床指标。BODE指数对患者对呼吸困难程度、气流阻塞及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分。6 min步行距离对患者运动耐力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 Excel表中 (Office 2003),经SPSS 19统计学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该文中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6 min步行距离等临床指标为计量资料,以(±s),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LEV1分别为(1.33±0.10)L与(1.35±0.12)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 FEV1 为(2.27±0.45)L,显著高于对照组为(1.80±0.2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 FEV1/FVC 为(68.90±5.22),对照组 FEV1/FVC 为(54.33±4.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FEV1(L) FEV1/FVC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33±0.10 1.80±0.20 1.35±0.12 2.27±0.45 43.22±3.54 54.33±4.20 43.50±3.56 68.90±5.22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为(77.42±1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为(63.2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79.54±14.12)分与(70.24±1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0.30±9.20)分,显著低于实验组评分为(76.88±1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BODE及6 min步行距离指标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BODE指数分别为(3.12±0.82)与(4.6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实验组 BODE 指数为(4.89±1.32),对照组BODE指数为(4.81±1.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290.32±51.22)m 与(291.20±51.10)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 (357.10±52.12)m,显著多于对照组为(298.21±48.32)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界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喘息等,若未及时进行治疗,较易发展为肺性脑病、肺心病等疾病,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慢性气道炎症,肺泡通气不均,血液无法充分氧合[3],急性期需控制炎症,稳定期仍需进行持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累及肺脏,可造成患者慢性呼吸不全,造成全身不良反应,例如骨骼肌功能不良等[4],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发生焦虑及食欲减退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效果。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多学科协作,专业呼吸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呼吸科护士进行协助,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呼吸肌训练,临床药师负责用药指导,营养师指导饮食,合理膳食,精神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内心想法,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建议。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较好的认识[5],引导患者积极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治疗满意度,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配合度,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延缓患者肺病病变,改善活动能力,减少感染发生[6],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呼吸功能,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该次研究中,实验组FEV1为(2.27±0.45)L,显著高于对照组为(1.80±0.20)L,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0.30±9.20)分,显著低于实验组评分为(76.88±10.90)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BODE 指数分别为(3.12±0.82)与(4.67±1.03),实验组 6 min步行距离为(357.10±52.12)m,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1]蒋伟平,朱惠莉,崔石磊.不同运动康复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 肺病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35-938.

[2]方宗君,蔡映云,王丽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 评表及应用[J].现代康复,2011(5):7-8.

[3]周柳如,袁麟标,黄潘文.急性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的肺康复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71-1173.

[4]黄群燕,黄依波.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2):273-274.

[5]武红莉,叶青.联合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2(4):352-354.

[6]王亚勤.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阻塞性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