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的效果观察

2018-05-23 06:57周建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缺血性常规康复

周建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浙江杭州 310000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存活患者多有残疾或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特别是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能显著提高。康复医学体系中主要内容之一是脑卒中康复,这是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探索,形成规范的脑卒中康复护理体系。该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进行临床研究并对疗效指标采取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1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45~76岁,平均(60.03±2.43)岁;观察组 81 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 40例,年龄 46~78岁,平均(61.37±2.72)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缺血性脑卒中7~15 d的患者;②患者意识清晰;③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两次及两次以上脑梗死或脑血栓病史的患者;②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③伴有影响运动功能的其它疾病患者。

1.3 研究方法

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训练、常规心理护理等。临床路径组采取早期康复临床路径护理,主要方法为:①建立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训练小组:由主治医师制定具体早期康复临床路径方案,护士长予以监督,训练小组进行具体实施,区分实施早期康复临床路径患者以及实施常规康复路径患者的病历;②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安排专业人员为患者讲解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为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对手册的使用方法进行专业指导,向患者家属介绍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特点,为其举出患者通过此路径康复出院的例子,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抗疾病的信心;③训练小组严格落实计划:根据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表完成相应康复训练,包括护理监测以及出院指导等,监督患者每天完成上下肢活动训练、床上翻身训练、床边坐位活动、站立训练、穿衣训练、饮食训练洗漱训练等日常活动训练。每天至少训练1.5 h,且依照患者自身情况适当增减训练时间及频率;④营造轻松住院氛围:协调患者、护患及医患之间关系,对出现的意外情况能予以及时处理,营造融洽的住院氛围,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轻松且积极地配合治疗;⑤恪守自身职责:工作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训练前,训练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MBI分值越高效果越好,FMA分值越低效果越好。观察两组患者对康复手段满意度,将该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调查,满分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方法

汇总两组患者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MBI评分以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临床路径组 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临床路径组FM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s),分]

注:与常规康复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MBI评分 FMA评分临床路径组(n=81) 训练前训练后t值P值常规康复组(n=81) 训练前训练后t值P值33.54±3.21(55.69±3.24)*43.709 0.000 32.48±2.68 49.67±2.38 43.164 0.000 31.48±2.49(42.44±3.27)*23.999 0.000 32.41±2.67 49.87±3.75 34.136 0.000

2.2 两组患者对康复手段满意度比较

临床路径组对康复手段有55例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98.77%,常规康复组有38例非常满意,24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6.5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5,P=0.000)。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心血管内科疾病,是由于脑供血不足、脑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有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4种类型之分。从缺血影响范围上有弥漫性脑缺血和局限性脑缺血之分。患者临床表现为力弱、突发的对侧肢体麻木、单双眼黑矇、眩晕、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2]。临床常采用康复途径对患者进行多种训练,有关研究表明[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临床路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该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训练,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临床路径组FM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组,临床路径组对康复手段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表明,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能使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增强,且患者对此手段认可。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能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博得患者认同,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大力推广。

[1]刘志娟,庞小兰,何慧君.110例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30-31.

[2]王理,李红苗,余辉云,等.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8):1179-1182.

[3]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275-282.

猜你喜欢
缺血性常规康复
常规之外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别受限于常规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