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肢创伤骨不连治疗中的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临床比较

2018-05-23 06:57王保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后骨植入物四肢

王保宁

冀州区医院,河北衡水 053200

该次研究内容主要是不同的植入物对于四肢创伤骨不连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分析2016年4—8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6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4例被该院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患有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46例,女性患者为18例;将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具有32例患者,观察组同样是32例患者,对照组的32例患者年龄维持在27~65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44.0±6.0)岁;观察组的32例患者年龄维持在 28~66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45.0±5.0)岁。 通过比较,两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在临床资料指标上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一定的可比性。排除标准:①对该次研究所采用的分组治疗方法不能够接受;②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由于自身各项身体指标等情况不能够进行该次治疗;③不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在该院进行诊断与治疗并被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患有心衰的患者;②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阅读同意书的条件下自愿的。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的32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钢板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即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手术之前采取全身麻醉方法,具体手术过程和观察组相同。在对患者体内进行植骨手术后继续放入钢板,并参考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选择合适的钢板,之后对钢板采用皮质骨螺钉进一步进行固定,同时将螺丝加紧进行固定。

观察组:该组的32例患者采用髓内钉的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即患者采取仰卧体位进行全身麻醉方式,之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位置进行相应的切口手术。将患者体内的阔筋膜等组织进行依次剥离,一直到出现骨折部位为止,对患者的骨不连膜小心进行剥离后进行修复。将患者的硬化部位使用骨刀进行凿除后将骨髓进行扩增,之后选择比较大的转子顶点作为手术的进针为止,使用骨髓内的手术钉进行固定。最后将患者的手术部位按照之前的剥离顺序进行缝合。当患者完成手术后应该及时有效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手术、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进行临床专业对比。优秀:患者的骨折部位没有出现压痛感觉,基本活动也非常正常,经过X线检查之后显示患者出现骨痂。良好:患者的骨折部位没有出现轻微的压痛感觉,基础活动相对比之前有显著改善,经X线检查之后可以看见云雾类型的骨痂。差:患者的骨折部位疼痛感明显,经过X线检查之后骨折部位没有形成骨痂。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经过临床专业研究与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n(%)]

2.2 对两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经过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s)

表2 对两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

组别 手术时间(min)骨折愈合时间(周)住院时间(d)对照组(n=32)观察组(n=32)129.31±35.63(74.15±38.74)a 28.54±1.53(23.36±1.34)a 17.84±1.84(11.64±1.46)a

3 讨论

骨折是指人体骨头之间发生连续性或者部分的断裂[1]。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儿童或者是老年人中。但是青年人也有可能会发生。骨不连就是骨折不愈合的一种情况。人体的骨组织具有较为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当患者出现骨折给予适当的治疗后,大多数的骨折患者都会愈合的比较好[2]。但是,一部分患者出现骨折后却愈合的非常缓慢。当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比较缓慢时就被称为延迟愈合。但是当患者的骨折部位不能够愈合时就被称为骨不连[3]。在所有骨折患者当中,大约会出现5%的患者愈合会比较困难。由于患者的骨折部位会进行持续的活动,因此骨不连患者通常会伴有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就会进一步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研究上发现确定骨不连的形成原因治疗的关键[4]。临床上大多数骨不连的患者主要是由于骨折部位的感染、骨折局部供应不足等原因。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长管类型的骨折,该种方法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比较靠谱,并且运用的比较多[5-6]。但是同样也具有缺点,就是手术部位的切口比较大,并且骨折部位的受损程度严重。髓内钉治疗方法具有较多的优点,比如①可以较好的控制患者骨折部位的轴向,降低了骨头内置物断裂的风险;②减少了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后的感染率;③减少患者骨折部位的骨膜损伤程度;④该种骨折部位的固定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早期时就可以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康复训练,减少住院时间。

经过临床研究与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63%,并且在手术、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髓内钉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1]董才宽.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9):23-24,34.

[2]李世清.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9):47-48,55.

[3]邴君华.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22-23.

[4]林华波.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109-110.

[5]范炜.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对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35):57-58.

[6]张鲁霖,王友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J].心理医生,2015(13):60-61.

猜你喜欢
后骨植入物四肢
三维管理模式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植入物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装有假牙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对比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冰敷预防急性闭合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效果观察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在骨折后骨缺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基于WEB的骨科植入物失效数据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