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后倾截骨角度对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

2018-05-23 06:57杜基朋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屈曲活动度假体

杜基朋措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凉山 615000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生物材料置换关节中被破坏的骨和软骨,随着手术技术以及植入物材料的不断更新,手术效果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临床相关研究发现,胫骨后倾角度有0~15°的差异,一般在3~5°,胫骨后倾有利于打开屈曲间隙[1]。该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探析胫骨后倾截骨角度对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在该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观察组患者(n=35例)胫骨后倾截骨角度为5°,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52岁,年龄最大的为 71 岁,平均(63.1±1.8)岁,病程为 1.1~13.5 年,平均(5.9±0.5)年。对照组患者(n=35 例)胫骨后倾截骨角度为0°,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50岁,年龄最大的为 69岁,平均(62.9±1.9)岁,病程为1.0~13.4 年,平均(5.7±0.6)年。包括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4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排除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或神经性疾病导致的肌无力患者;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活动性结核感染、出血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该院进行手术,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对比。

1.2 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取仰卧位,上止血带。经膝正中纵形切口,自髌骨上方6 cm到胫骨下结节2 cm。逐层切开显露四头肌腱、髌骨及髌骨韧带止点,沿髌骨内侧向下,剥离髌韧带止点内1/3,将髌骨向外翻转,切除部分髌下脂肪垫、半月板并切断交叉韧带,切除膝关节增生的滑膜。在关节面下1 cm处行软组织松懈,内侧至胫骨内后角外侧至中部[2]。内翻>15°,剥离内侧副韧带并切除胫骨平台增生骨赘。膝关节屈曲>25°,可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及切开部分后关节囊。髓内定位后连接胫骨截骨专用导向器,观察组的定位针为后倾5°,对照组的定位针为后倾0°。安装截骨导向板截骨,修整平台增生骨赘,调骨水泥后植入假体,去除多余骨泥及碎骨屑,缝合伤口,包扎固定[3]。

1.3 判定标准

治疗半年后,经X线片对比两组患者胫骨角、胫骨后倾角度、膝关节线高度以及膝关节最大伸直和屈曲角度。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85 分,良:70~84 分;中 60~69 分;差:≤59 分。

1.4 统计方法

该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度变化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83.2±6.9分)优于对照组(71.4±5.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t值 P值胫骨角(°)胫骨后倾角度(°)膝关节线高度(mm)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7.3±1.4 4.8±0.2 7.1±2.1 1.5±0.1 20.5±2.1 2.3±0.4 0.2±0.1 5.1±1.9 1.0±0.1 11.2±1.9 1.25 5.73 5.12 1.23 1.47<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随着现代医疗发展,在手术技巧、内植物设计等临床问题有了更优的解决,包括僵直膝、固定性膝内外翻、严重畸形等一些复杂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也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因此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提出更高的要求[4]。

膝关节活动度是衡量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假体的选择、胫骨后倾截骨的角度重建以及软组织的平衡等多个环节。胫骨后倾截骨角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胫骨后倾屈曲时与胫骰关节接触面大,患者关节活动度较大[5]。假体的后倾角度与术前后倾角度保持一致,该次进行研究的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后倾截骨角度为5°,对照组患者的胫骨后倾截骨角度为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胫骨角、胫骨后倾角度、膝关节线高度以及膝关节最大伸直和屈曲角度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胫骨后倾截骨角度为5°关节的活动情况较好[6]。且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 HSS评分(83.2±6.9)分优于对照组(71.4±5.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胫骨后倾屈曲时与胫骰关节接触面大,患者关节活动度较大。

综上所述,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时,假体胫骨后倾截骨角度为5°术后患者关节活动更好,且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1]于国军,杨富林,陆化梅.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7):1075-1077.

[2]邢林卿,武永娟,田明波,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对术中关节间隙变化及改善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5):30-31.

[3]温惠芬,刘伟媚,莫瑞琼,等.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J].天津护理,2017,25(2):139-140.

[4]徐浩,王昌耀,张海宁,等.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十年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45(3):271-277.

[5]武中庆,许侃娜,谢晶军,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活动度改善的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9):1618-1620.

[6]郑强.高屈曲型与普通屈曲型膝关节假体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屈曲活动度假体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