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

2018-05-23 06:57胡虞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风肢体康复

胡虞夔

长宁县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四川宜宾 644300

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损伤为注药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之为脑中风。临床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中医认为中风有内风和外风,根据《伤寒杂病》记载,中风属于内伤,由于气血逆乱,脑脉痹阻、血溢于脑导致。临床症状主要变现为半身不遂、舌蹇不语、口舌歪斜等。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中风患者,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该院收治的中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1~89岁,平均(64.16.2)岁。对照组3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3~87岁,平均(63.96.1)岁。根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2]《中国急性缺血性娜奥卒中诊治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起病急,结合舌、脉、诱因等多方面均确诊。包括风邪入中、经络痹阻型23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27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1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该院进行常规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管内治疗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内容有①运动康复治疗:患者保持抗痉挛体位,仰卧位、侧卧位,患肢一侧下方垫软枕,患肢保持放松。改善肢体关节被动活动,上肢主动练习、桥式运动。患者进行坐位练习时,用软枕支撑患者侧山治,下肢屈曲90°,躯干伸直并紧靠椅背。进行翻身联系指导患者变化体位,进行下肢平衡练习、转移练习,最后进行步行练习和上下楼训练。在进行上下楼训练时,健足先上患足先下。②语言康复治疗:改善构音训练,患者唇的张开、闭合,舌的前伸、后缩,训练时面对镜子,便于模仿和纠正动作。进行发音训练、朗读训练、执行命令进行图片、食物配对训练。③心理康复治疗:基于患者精神支持疗法,对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对患者进行劝导、鼓励等调节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可采用情绪发泄法等,使患者受伤的心灵可以恢复[4]。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康复治疗,包括:①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穴位,予以电频脉冲刺激,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至理想状态;②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取穴:阳陵泉、颊车、三里、丰隆、曲池、地仓、合谷、手三里,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留针20 min,3 d/次;③中医按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取穴:曲池、足三里、环跳、肩骨禹、三阴交、涌泉穴,术者以滚法从肢体上方至下方依次按摩穴位15 min。术者以按揉法从肢体远端至近端按摩穴位15 min[5]。

1.3 判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1、6个月后的神经缺损情况,内容包括意识水平、面瘫、上下肢运动、感觉等。每项0~3分,分数越低,则表明神经缺损程度越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满分为56分,分数越低则表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越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共90项,每项1~5分,分数越低,则表明该症状发生的越不频繁[6]。

1.4 统计方法

该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NIHSS 1个月 6个月ADL 1个月 6个月SCL-90 1个月 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2.1±0.3 2.2±0.1 0.12>0.05 1.0±0.1 1.5±0.2 3.17<0.05 36.2±2.1 35.9±2.4 0.32>0.05 21.4±2.1 27.4±3.1 5.03<0.05 3.7±1.1 3.6±1.2 0.01>0.05 1.2±0.3 1.8±0.6 2.87<0.05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较快。对于中风的防治,历代医学均极为重视。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医对中风的具有独特的诊疗优势。中医认为中风是本虚标实之症,为阴阳偏盛、气急逆乱。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出现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其形成外因为气血亏虚,脏器阴阳失调,进而导致气血运行受阻、静脉痹阻,导致猝然仆倒、半身不遂引发中风。而内因为情志失调,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过度劳累,导致阴虛暗耗、虚阳化风。常见症状有肝阳上亢头痛、瘀血阻络头痛、痰浊头痛、风火上扰头晕、阴虚阳亢头晕、神识不清、不醒人事。

中风患者表现为肢体瘫痪,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影响。采用电脑生物反馈治疗,以电频脉冲刺激能够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至理想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中风导致的残疾率,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穴位进行针灸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的情况,解除痉挛,能够减少偏瘫后遗症。采用合理的体位,并锻炼肢体关节的活动,能够预防关节痉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肢体感觉输入。指导患者变换体能够预防压疮,防止出现痉挛。经过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情况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改善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1]吴林,陈炜,刘泰,等.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方案研究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5):553-554.

[2]陈红霞,杨志敬,潘锐焕,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4):395-398.

[3]郑微.中西医康复治疗对脑中风患者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3):143-144.

[4]臧运华,郑志轩,唐明,等.缺血性中风病三级中医综合康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316-318.

[5]黄永,王开龙,雷龙鸣.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中风偏瘫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7):67-69.

[6]周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3):148-149.

猜你喜欢
中风肢体康复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肢体语言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