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8-05-23 11:16周轶翚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落实探究能力高中化学

周轶翚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根据题中信息运用阅读、分析、猜想、推理等探究手段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如何在高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既要明确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向,又要确保探究能力培养的落实。

[关键词]探究能力;高中化学;方向;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2018)08007902

化学中的概念、原理和实验,蕴含着丰富的方法和思想,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贯彻新课改的良好载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途径的研究,在广大教师的大量尝试和实践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将这些途径直接运用于实践之中,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是因为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若不能将各种途径与教学实际、学生特点相融合,是无法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可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途径的研究,要在有效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学生特点进行灵活演绎。

一、理论指导,明确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向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自主学习的中心,积极主动搭建知识体系,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获取设计操作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要建立这样的课堂,就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为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方向性的保障。在众多的教学理论指导中,笔者从中选择了三个理论作为教学的主导,即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探究学习理论,这三个理论可共同作用于课堂教学。

发现学习理论使学生主动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分析,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使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師的讲与练,而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出发,建立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探究学习理论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进行资料的搜集、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处理,对化学物质或变化形成新的理解、新的表征,最终获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三个理论相辅相成,可以使学生、教师和课堂形成合力, 在共同前进中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实践,确保探究能力培养的落实

1.创设贴近个性的情境,发现中点燃探究激情

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起源,发现和提问是探究的开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

善于

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个性的需要,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对情境进行观察、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产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从根本上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

例如,在教学有关硝酸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浓硝酸槽罐车侧翻泄漏”的实际事故视频,触目惊心的画面使学生急于找到解决事故的方法,从而提出一些关于硝酸性质的问题:(1)硝酸泄漏应如何处理?硝酸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

(2)为什么在泄漏硝酸的上方看到了棕黄色的“烟雾”?

(3)为什么周围的花草和树叶变成了黄色?

(4)为什么要用铁制的槽罐车?硝酸与铁不反应吗?

问题的提出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更进一步提供了课堂学习和思考的方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思考,不仅掌握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找到了解决硝酸泄漏的方法,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

需要提出的是,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肯定,避免用“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前已经讲过了”“这个问题太简单”等类似的语言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2.提供自由猜想的空间,建构中激活探究思维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

大胆

猜想与假设,

表达想法,利用实验设计、推理演绎进行验证,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成功的猜想与假设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正确的方向,缩小范围、深化理解,使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二氧化硫有关用途的视频,让学生从中发现二氧化硫的性质,并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猜想。对此学生建立了多种猜想与假设

:(1)SO2是酸性氧化物,性质应该与二氧化碳相似。

(2)SO2中硫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应该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视频中二氧化硫可以漂白草帽等物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漂白性。

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融合了以前对CO2的学习以及对氧化性、还原性的学习,还融合了对视频中一些现象的分析。这种猜想与假设具有一定的知识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为学生的下一步探究做好了铺垫。

需要提出的是,学生的猜想与假设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及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有理有据,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升华奠定良好的基础。

3.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探究中升华能力

实验设计是学生猜想与假设的验证,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实际教学中,猜想与假设要变成可行、具体的实验方案,需要学生对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步骤有系统的了解。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是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核心部分。教师要适时参与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在讨论辨析中分析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逻辑,升华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关有机物中最简式的确定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燃烧法测定最简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来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猜想该有机物中含碳、氢、氧等元素,教师就顺势提出问题:怎么验证?在踊跃的讨论中学生提出了第一套方案。

实验设计1:在有机物中通入足量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然后将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硬质试管、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利用产物的验证来推导有机物所含的元素。

学生设计的实验是一个定性分析实验,而最简式的测定需要定量分析。教师不要直接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该有机物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此时,有的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

:是否含氧呢?碳、氢、氧的比例又是多少?

这一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实验设计还有待改进,在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确立了新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2:在有机物中通入足量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利用两装置的前后质量差计算产物的质量,并推导该有机物所含的元素占比。

实验设计中,学生顺利通过蕴含其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出了是否含氧及推导出了各元素的比例,并得出了该有机物的最简式。

需要提出的是,这样的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燃烧法测最简式”,还让学生明白了探究要科学、严谨,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从而主动融入新的探究。

综上,文章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几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但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更不能

照搬照套

别人的经验,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建立难度适中的探究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落实探究能力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