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2018-05-24 03:41汤永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麻药蛛网膜硬膜外

汤永生

剖宫产是孕妇分娩时较常用的一种分娩方式,可促进孕妇分娩,但分娩时对麻效有很高要求[1]。对此,临床需加强对剖宫产产妇的重视程度,积极麻醉[2]。此研究将本院收治的16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现将两组麻醉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1月本院接收且行剖宫产治疗的16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81例产妇。对照组中,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28.50±1.55)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50±1.20)周;治疗组中,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0.50±2.65)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9.20±1.50)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基础治疗:术前半小时,医务人员对两组产妇行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100 mg苯巴比妥,进入手术室后密切检测生命体征,予以患者面罩吸氧气,构建静脉通道。

(2)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告知患者保持左侧卧位,麻醉医生选18 G针于L2-3处做硬膜外穿刺,待穿刺成功后于头端放入导管(4 cm左右),注入5 ml的左旋布比卡因,5 min后向导管中注射经0.75%的布比卡因、2%的盐酸利多卡因混合而成的10 ml混合液,保证疼痛阻滞平面高达T7水平。

(3)治疗组行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告知患者保持左侧卧位,选18 G针经腰L2-3部位做硬膜外穿刺,把0.75%的布比卡因2 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1 ml混合而成的比重液直接注入蛛网膜下隙,于头端放入导管(4 cm左右),若患者的疼痛阻滞平面低于T7水平,可向导管中注射经0.75%的布比卡因、2%的盐酸利多卡因混合而成的5 ml混合液。

1.3 观察指标

麻醉后,查看并记录下两组麻醉时长,待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后,选新生儿 Apgar评分表[3]评估新生儿情况,总分1分,得分越高,显示新生儿情况越良好。

1.4 效果评估

麻醉后,对两组麻醉效果展开评估,发现产妇术中未感到疼痛,无牵拉反应,肌肉松弛,不用使用任何麻药,即优[4];产妇术中有轻微疼痛感及牵拉反应,肌肉松弛,术中需要用一次麻药,即良;产妇术中疼痛感、牵拉反应较强,肌肉紧绷,术中需持续使用麻药,即差。麻醉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麻醉时间、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麻醉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后各指标变化

予以不同麻醉方法后,两组麻醉时长、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评分等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麻醉后各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麻醉后各指标变化比较(±s)

治疗组(n=81) 4.12±1.52 8.65±1.25 9.50±0.35对照组(n=81) 7.72±1.46 7.20±1.20 7.55±0.68 t值 -15.373 7.531 22.948 P值 <0.001 <0.001 <0.001

2.2 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后的麻醉效果

展开不同麻醉方法后,治疗组入选的81例产妇中,60例优,21例良,0例差;对照组入选的81例产妇中,43例优,25例良,13例差;两组麻醉优良率100.00%、83.9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4,P=0.001)。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手术麻效对于新生儿所产生的影响较大[5-6]。临床以往选硬膜外麻醉,可起到持久镇痛的效果,但麻药起效较慢,很难彻底缓解疼痛感,同时也会影响肌肉松弛度,从而降低麻醉效果[7-8]。临床首选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对产妇做麻处理,其麻醉效果显著,产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进入一个良好的麻醉状态,尤其在脊神经中,其麻醉阻滞效果更显著。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不需使用大剂量麻药,就可使产妇快速进入最佳麻醉状态,麻药可控制非常好,临床可按照产妇分娩其能情况适当调整麻药剂量[9]。

本研究发现,麻醉后治疗组麻醉优良率100.00%,较对照组的83.95%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的麻醉时长、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评分等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较快,麻效较好,阻滞完善,可加好的弥补硬膜外麻醉的不足之处,提升麻醉效果[10]。联合麻醉经在蛛网膜的下腔注入药物,对脊神经根可直接作用,保证麻醉作用较好的发挥出来,而且阻滞效果良好[11]。拔针之后蛛网膜能快速闭合,避免脑脊液大量补漏,不会损伤蛛网膜纤维,也可将麻药的药量减少,保持循环稳定,于短期内达到最佳麻醉效果[12]。

综上所述,为剖宫产产妇行手术麻醉时,予以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比硬膜外麻醉更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朝光,吴艳,范建萍. 右美托咪定不同时机给药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产妇寒战反应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9):868-871.

[2]夏书江,郭春年,夏晓琼. 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麻醉平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4,18(10):1974-1976.

[3]王辉,吴永刚,任国玲,等.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3):142-144.

[4]许仲婷,白玉青,刘敏,等. 不同麻醉方式在肝炎后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中临床效果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4):338-341.

[5]翟利平,邓爱华,徐公元. 双管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6,37(5):756-758.

[6]廖辉.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9-30.

[7]张庆梅,夏晓琼,查显忠. 不同体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比较[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10-112.

[8]吴丽娜,高翔,陈彪. 2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784-785.

[9]黄敏晏.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应用于剖宫产术中麻醉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4(2):248-249.

[10]邹晨明.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麻醉效果比较[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161,163.

[11]田庆荣,张进香. 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麻醉效果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93-94.

[12]陈万明.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不同穿刺点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5):12-13.

猜你喜欢
麻药蛛网膜硬膜外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脱单
麻药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