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

2018-05-24 03:41梁静范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时距前额经颅

梁静 范勇

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人为主,相关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时间知觉的损害密切相关,该病会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需尽早治疗[1-2]。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2017年7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32例。甲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0~71岁,平均(47.1±5.3)岁;病程1~6年,平均(3.0±0.8)年。乙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68岁,平均(46.5±5.1)岁;病程1~7年,平均(3.1±0.9)年。统计学分析显示:甲乙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岁,HAMD评分≥20分,排除在入组前两周内使用过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有脑部手术史、癫痫史、严重器质性疾病、装有心脏起搏器、脑内有金属材料植入、躁狂发作史、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实验知情通知书,本次实验征得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帕罗西汀治疗,早餐后顿服,起始剂量为每天20 mg,在一周内加量至每天40 mg,连续用药4周。

甲组给予左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以左背外侧前额叶作为刺激部位,将外径为125 mm的环形线圈与颅骨平行放置,所用治疗仪为武汉依瑞德公司生产的YRDCCY-1型经颅磁刺激仪,将刺激强度设置为11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定为10 Hz。每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共治疗4周,共20次。每次治疗给予50个序列,每个序列30个脉冲,共1 500个脉冲。

乙组给予假rTMS治疗,其操作方法、治疗周期和研究组患者一致,但不给予实际刺激。

表1 两组患者时间知觉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时间知觉对比(±s)

甲组 32 546±146 501±130 944±268 854±240乙组 32 580±160 575±136 1 003±277 977±248 t值 - 0.888 2.225 0.866 2.016 P值 - 0.378 0.030 0.390 0.048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时间知觉 根据金建烽等[3]的方法测定两组患者600 ms时距复制误差和3 s时距复制误差。

1.3.2 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得分以低者为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时间知觉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600 ms时距复制误差和3 s时距复制误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600 ms时距复制误差和3 s时距复制误差均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乙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抑郁症又被称为抑郁障碍,其典型症状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情绪消沉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妄想、幻觉等症状[4-6]。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生活压力、应激性事件、神经因素等密切相关,其危害极大,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诸多临床研究发现时间知觉的损害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时间知觉具体包括对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认知两方面,即对时距和时序的认识,当前神经心理学研究的时间知觉主要为对时距的认知[8-9]。本次实验我院采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而调节患者的精神活动,这一治疗方式不仅疗效确切,其安全性也较高,深受患者好评[10-11]。本次实验表明,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时间知觉,其600 ms时距复制误差和3 s时距复制误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AMD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采用左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的患者以上指标均优于采取假rTMS治疗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结果类似于宋梓祥等[12]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具有积极的影响。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s,分)

甲组 32 26.3±2.5 11.2±2.0乙组 32 26.7±2.7 15.6±3.0 t值 - 0.615 6.903 P值 - 0.541 0.000

参考文献

[1]朱程,徐乐平,孙剑,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前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定量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6,28(9):1232-1234.

[2]杨明健.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5):303-305.

[3]金建烽,王志伟,严清章,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作用效应[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2):1770-1774.

[4]李凝,王学义,宋美,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起效时间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3):137-140.

[5]段惠峰,甘景梨,史振娟,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磁共振波谱和疗效的影响[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7):725-729.

[6]武文珺,彭正午,张瑞国,等.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5):450-453.

[7]李嘉,林伟成,梁莉,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785-786.

[8]崔爱军,郑玉英,石永存,等.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4,27(4):300-302.

[9]王卓,王化宁,陈云春,等.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早期疗效[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3):188-190.

[10]亓高超.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4,27(6):455-457.

[11]龚士虎,瞿永华,李郧丹,等.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58,114.

[12]宋梓祥,曹鹏飞,戴立彬,等. 左右背外侧前额叶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2):123-127.

猜你喜欢
时距前额经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趣味性进度提示设计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简单搓搓可养生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时距”理论视野下的叙事文本解读
基于高逼真驾驶模拟器雾霾天气下跟驰行为分析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回溯式时距估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