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分析

2018-05-24 03:41李志强朱振云梁建锋李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基底节开颅血肿

李志强 朱振云 梁建锋 李剑

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神经外科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因为青年人还要面临工作与生活,手术后尽量保留功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手术治疗术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传统对脑出血的手术常常选用开放手术,这样手术的好处是清除血肿比较彻底,手术减压效果好,缺点低创伤较大,对功能的影响较大,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许多微创手术方式发展迅速,在神经外科中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发展较快,笔者对2010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旨在探讨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治疗术式为参照点,按照随机、均衡理念,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30)中,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0.65±2.47)岁,男17例,女13例,发病时间2~38 h,平均(12.02±5.13)h,血肿量 30~80 ml,平均(45.62±10.70)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4分。对照组(n=30)中,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0.15±2.68)岁,男18例,女12例,发病时间2~40 h,平均(12.36±5.37)h,血肿量30~80 ml,平均(45.83±10.52)ml,GCS 5~14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高血压家族史或病史的患者;(2)年龄满足22~45岁,性别无限制;(3)诊治档案资料齐全且存档;(4)所有患者均已签订同意书[1]。排除标准:(1)心脏、肝脏、肾脏等器质性病变损伤者;(2)凝血功能较低下的患者;(3)精神疾病,意识无法自主患者[2]。

1.2 研究方法

结合手术患者实际病症状况,对症诊治。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常规开颅手术治疗。

1.3 观察标准

(1)GOS预后评分:1~2分为预后良,3~5分为预后优[3]。

(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残余血肿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组患者的残余血肿量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GOS预后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术后GOS评分为优率高于对照组,术后GOS评分为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残余血肿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残余血肿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分析(±s)

残余血肿量(ml) 9.62±7.12 3.12±2.15 4.78 <0.05术中出血量(ml) 472.16±142.96 309.25±155.84 4.22 <0.05手术时间(min) 156.93±40.36 110.62±20.12 5.62 <0.05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比较分析(±s,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比较分析(±s,分)

手术时间治疗前(n=30) 治疗后(n=30)对照组 34.08±6.28 16.42±4.13观察组 34.12±7.69 8.42±2.85 t值 0.02 8.77 P值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作为病死率较高的临床疾病,目前对其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5]。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为所研究的这两种,同时,据相关实验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定制手术方案时,手术时机及方式因素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6]。所以,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手术时,恰当、事宜的手术时机及方式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恢复健康的重大指标[7]。

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创伤小、时间短,且临床疗效显著,神经内镜可以选择不同角度的观察镜进行血肿腔的观察,且可以通过放大功能进行出血点的寻找,可以有效规避周围脑组织因器械因素造成的损伤[8]。但这两个手术方式都具有缺点,传统的开颅手术主要是靠着人的肉眼去寻找出血点,容易出现热源性脑损伤,且难度较大[9];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不断调整观察镜的深度和角度,及时进行内镜镜头的擦拭,避免影响治疗效果[3,10-11]。

本次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组患者的残余血肿量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选择不同的手术诊治方式,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会有不同影响。其次,从表2、表3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术后GOS评分为优率高于对照组,术后GOS评分为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利于提高患者预后,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产生,诊治疗效较好。

表3 两组患者GOS预后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n(%)]

参考文献

[1]杨进军. ICU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原因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6):105-108.

[2]钟军,将其俊,甘正凯. 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多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1):5309-5311.

[3]周椿昊. 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1):136-137.

[4]杨彦,韩玉会. 青年脑出血病因及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0):112-113.

[5]周维广,李伟,付心好,等. 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4,27(1):52-54.

[6]龙晓东,刘之彝,杨与敏,等. 345例青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4):36-39.

[7]刘东旭. 神经内镜下手术与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7:17-18.

[8]刘兴海. 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4):82-85.

[9]王启华,鲁大双,崔杰,等. 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258-1259,1263.

[10]揭园庆,吴安,刘荣财,等. KEY HOLE翼点入路无脑压板脑出血治疗[C]//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湖州: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4:131-132.

[11]李艳,李林艳,商丹丹. 青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3):46-48.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