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2018-05-24 03:41喻军陈秋香关国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手术室医护人员药品

喻军 陈秋香 关国琼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1]。其不但是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也是JCI评审标准六大安全目标之一[2]。在手术室工作中,由于高危药品种类多、用药方法差异大、数量大[3],而护士作为手术室药品的保管者和直接使用者,风险暴露概率高[4],如何规范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从2016年7月开始,我院手术室对高危药品实施规范的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分析2016年1—6月(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实施前)药学部、护理部、手术室及科室专科质量小组对高危药品的90次检查中,发现涉及高危药品管理缺陷36项。缺陷分布如下:未进行药品基数管理7次,标识不规范5次,储存方式不规范4次,药品混放3次,备用药账物不符2次,护士使用高危药品未进行双人核对4次,使用后未登记3次,冰箱药品管理不规范3次,药品过期2次;发生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药物配制剂量错误1例,给药错误1例,延迟给药1例。2016年6月对手术室29名护士进行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论考核,平均得分为(68.96±6.61)分,>85分的人员仅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室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 护士长任组长,2名手术室资深护士任高危药品质控员。负责制定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手术室高危药品目录及使用流程;负责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负责手术室高危药品使用与管理的督导;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与处理;负责对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与持续质量改进。

1.2.2 修订手术室高危药品目录 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组推出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本院用药实际情况,经与药剂科沟通 , 筛选统计手术室的高危药品并制成目录[5], 手术室A类高危药品13种,B类高危药品8 种,C类高危药品3种,易混淆药品中属于同类药品但不同规格(一品多规)的共6种,药名相近(听似药品)7种、外观相似(看似药品)4种,护士长将手术室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药理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汇总,装订成《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手册》,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将该册悬挂在药品车上,以便大家随时查阅。

1.2.3 加强手术室高危药品的精细化管理 (1)加强高危药品的基数管理:专人负责药品管理,建册登记,建立了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冰箱药品登记检查本、普通药品登记本、急救药品登记本,护士长每天派专班负责手术室所有高危药品的管理,高危药品质控员每周检查1次,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每月采用追踪检查方法对手术室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环节质控,收集高危药品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6]。

(2)规范手术室高危药品的标识管理 所有高危药品必须有显著警示性标识[7],我院手术室将医院统一规定的高危药品标识贴于药品柜、冰箱、急救箱、保险箱内,确保标识醒目、规范。高危药品标签按照A级、B级、C级分别用红底黑字、黄底黑字、蓝底黑字进行区别;高危警示标识为黄底三角形“高危药品”;全院将名称、外观或包装相似的药品设置一致的警示标识,如一品多规、看似、听似标识分别采用红色的安瓿、绿色的眼睛、蓝色的耳朵等不同图形不同色调进行区别,并做成彩图悬挂于药品存放柜旁,随时提醒使用者注意。

(3)规范高危药品的放置 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将手术室高危药品按A级、B级、C级进行分级分区存放及管理、将药品柜划定专门区域存放高危药品、柜门上贴上醒目的黄底三角形“高危药品”警示标识。需冷藏的药品如肝素钠、维库溴铵等利用小储物盒将其按A级、B级、C级分区存放在冰箱中,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1次冰箱冷藏室温度并记录,发现<2°或>8°必须查找原因,及时检查维修。药名相近、字体类似、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存放,药品标签前加贴“看似、听似”警示标识。10%氯化钾专柜加锁存放,贴上醒目的红色“禁止静推”警示标识。麻醉及精神类药品采用专用保险柜加锁加密码双人保管,使用、接受、发放均有登记、签名,空安珀回收登记规范。需避光的药品采用避光盒存放。

(4)规范手术室高危药品有效期管理 建立手术室高危药品使用登记本,对高危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及有效期进行登记,将效期最近的药品用红色“☆”在登记本上注明,用红色标签在该药品安瓿颈部缠绕,提醒使用者优先使用。将药品按有效期先后从右至左摆放,严格遵循药物“先进先出、优先使用”的原则。并在药盒内侧粘贴“从右边优先使用”的标签,按规范使用,科室所有护士知晓取药顺序。

1.2.4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落实资格准入制度 为加强手术室人员对药品的了解,将所有药品的说明书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装订成册,供医护人员学习[8]。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年龄小、工龄低、学历和职称低的医护人员。严格限制高危药品使用人员资格,护理实习生、进修生、新护士未经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单独使用高危药品。

1.2.5 严格双人查对制度 在手术过程中,给药时必须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进行高危药品的核对,严格遵循给药的“5R”原则,即患者正确、药物正确、剂量正确、给药途径正确、给药时间正确,以确保正确给药。

1.2.6 加强用药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监测与预防 制定手术室高危药品使用的观察制度与流程。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尽量使用上肢进行静脉穿刺,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禁用钢针,血管活性药物、钙剂、高浓度电解质、pH<5或pH>9.0渗透压>600 mosm/L的药物,禁忌从外周静脉途径给药,以防发生渗出引起组织坏疽。

1.2.7 评价方法 (1)选取2016年7—12月药学部、护理部、手术室及科室专科质量自查对高危药品的105次检查资料,记录出现的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并与2016年1—6月发现高危药品管理缺陷进行对比。(2)2016年12月对科室29名护士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及使用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考核,并与2016年6月29名护士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及使用相关理论知识考核结果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

安全管理实施后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安全管理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n)

2.2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安全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及使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安全管理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29名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及使用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29名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及使用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s,分)

安全管理实施前 29 68.96±6.61安全管理实施后 29 90.40±3.12 t’值 - 15.778 P值 - <0.01

3 讨论

美国ISMP于2000年首次提出高危药品的概念,引起全球的关注[9]。在手术室工作中,高危药品管理始终是手术室、麻醉科药品管理的重中之重[10-11],由于手术患者病情复杂、高危药品使用频繁、手术室医护人员工作繁杂,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规范其管理,是确保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前提,有效降低了手术室高危药品使用的缺陷率。表1显示:加强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P<0.01)。在2016年7—12月,我科成立了高危药品管理小组,规范了高危药品的专人管理,明确了相关职责;修订了手术室高危药品目录,人人知晓高危药品的分类;规范了高危药品的标识,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高危药品的警惕性;对手术室高危药品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加强了基数管理、效期管理、分区管理等,有效地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及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所有手术间药品推车均采用规范化管理及一致性摆放,对高危药品使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用药每一个环节的正确[12]。表2显示:通过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系统化培训与考核,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安全管理实施后29名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及使用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较管理前有明显提高(P<0.01)。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质控,有效避免了高危药品使用的诸多风险,减少了药品管理缺陷和安全隐患的发生。

综上所述,规范手术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能切实提高手术室高危药品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室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尹玲. 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90-291.

[2]文建英. 基于JCI标准对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的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4(11):180-181.

[3]郭嘉,熊勇,刘容,等. 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分级管理[J]. 护理学报,2015,22(14):13-16.

[4]高春平,柳莹,王爱鹏. ICU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1-112.

[5]王丽芹,陈瑜.外科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15,30(10):72-74.

[6]戴莉,关国琼. 基层医院病区高危药品多科联合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6,31(17):62-64.

[7]沈微烨,费建平. 彩色警示标签在麻醉科药品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5):111-113.

[8]许巧巧,叶晓兰,林静静,等. 手术室药房管理模式的探讨[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11):760-763.

[9]屈建,刘高峰,朱珠,等. 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7):1423-1433.

[10]裴彬宏,苏增标,蔡骅. JCI标准下手术室药品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8):1107-1110.

[11]周芳,杨振宇. 改变手术药品管理模式的思考[J]. 上海医药,2016,37(7):51-53,80.

[12]谢婉花,陈怡禄,和凡. 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

猜你喜欢
手术室医护人员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