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厌食症的护理干预

2018-05-24 03:41崔青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厌食症神经性统计学

崔青

厌食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一种进食障碍疾病[1],以神经性厌食症最为突出[2],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体重下降显著,发育迟缓、闭经和内分泌紊乱等。患者对发胖存在恐惧感[3],进而拒绝正常进食、导吐或腹泻,最终导致营养不良、闭经,甚至死亡[4],该病死亡率大约4.5%。其发病原因至今并非十分清楚,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和生物等[5],此病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厌食症患者的护理,对患者尽早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32例,进行治疗和综合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2~31岁,平均年龄(19.23±1.6)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患病时间(1.7±0.7)年;观察组:男性患者4例,女12例;患者年龄13~33岁,平均年龄(20.4±1.5)岁;病程9个月~5年,平均患病时间(1.7±0.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主要以不同程度的厌食,体重下,营养不良,女性继发性闭经收入我科,另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发稀疏等症状。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诊断标准:(1)食欲的减低主要归因为消化道功能的失调,持续时间大于2周;(2)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如寄生虫病和其他机体器官病变导致的食欲下降,如肝肾功能异常等。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2)具有较强的抵制变胖的恐惧心理;(3)不能意识到甚至否认体质量过低的危害,不能对体质量或体型产生正确的认知;(4)女性伴随继发性闭经;(5)签署知情同意书;(6)该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会验证通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一下常规护理:(1)对患者进行生活起居进行监督,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如经常洗澡、刷牙,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防止压疮和口腔感染形成。(2)另外供给患者充足的营养,必要时行鼻饲。(3)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保证质量良好的睡眠,必要时给予药物辅助睡眠。

1.3.2 观察组 实施综合护理方案,即在常规护理上加用心理疏导模式,主要方案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接触沟通,营造和谐而又安全的环境,这也是开始的关键部分。(2)定期组织患者进行游戏和适当的体育活动,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多关注自己的体质量变化。(3)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患者进食导致体质量增加的速度不宜过快,每周增加不超过1 000 g为宜,防止给患者造成“医生让自己吃饭变胖”的不正确思想,从而变得更加抵制,并做好该疾病的危害和治疗的益处的宣传工作。(4)明确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态度,通过反复的解释和分析,让患者意识到营养不良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5)提示注意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加强健康教育,不断强调病情危害。

1.3.3 临床指标评定 参考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1)治愈:患者既往消瘦等症状消失,饮食和机体发育状况恢复正常态,治愈后未再复发;(2)有效:患者既往消瘦等症状明显缓解,饮食和生长发育状况明显改善;(3)无效:患者既往消瘦等症状无改善或者进一步加重,饮食和机体生长发育状况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经过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7.50%)优于对照组(56.2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护理干预期间,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25%)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性疾病,即患者有意识性的进行自我限制饮食所导致的机体消瘦,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发育停滞,女性闭经等症状[7],患者的护理 患者明显对发胖产生一定的恐惧而不愿进食。现代社会普遍以瘦为美,使得现代女性以盲目追求身材苗条作为时尚,经常节食。另外,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缺失也是导致厌食症的重要诱因。必须对厌食症造成的不良影响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治疗和加强护理。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在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通常我们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营养状况给予一定的肠内、外营养,加强营养摄入,进而逐渐过渡到营养均衡阶段,或者进行食谱定制,进食监督,慢慢恢复正常饮食[8]。却较少关注患者心理方面[9]。本次护理,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信心,并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告知其营养缺失的危害。并进行游戏、体育活动转移其对身体变化的注意力。给予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饮食环境等一系列临床护理措施。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7.50%)优于对照组(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期间,除极少数患者出现过轻度的不良反应,其余均无不良反应,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25%)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这与相关文献报道[10-11]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神经性厌食症病因仍不明确,尤其是儿童治疗不配合,治疗尚存在一定困难[12],且治疗周期较长,预后不理想。因此,应及时发现治疗,加强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对神经性厌食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显著地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参考文献

[1]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7-148.

[2]李亚玲,陈珏,虞一萍,等. 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焦虑抑郁症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8):590-594.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s[M]. 5th ed. Arlington,V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339.

[4]Hofer M,Pozzi A,Joray M,et al. Safe refeeding manage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inpatients:an evidences-based protocol[J].Nutrition,2014,30(5):524-530.

[5]蔡华玲. 心理护理联合推拿按摩对儿童神经性厌食症的干预效果观察[J]. 健康护理,2015(7):162-163.

[6]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75.

[7]张江春,胡乃毅,张娴. 穴位贴敷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神经性厌食症[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4):86-87.

[8]王元元,刘晓鹰. “扶中”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14,34(1):67-70.

[9]柴艳婷,易燕,李珍,等. 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191-192.

[10]罗晓红. 心理护理在神经性厌食症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707-708.

[11]李颖申,刘靖,高岩,等. 神经性厌食住院儿童患者的病例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9):685-689.

[12]白英杰. 捏脊疗法配合健胃消食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8):57-58.

猜你喜欢
厌食症神经性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