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骨科手术后脓毒症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8-05-24 03:41丁明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存活脓毒症外周血

丁明超

脓毒症(sepsis)是指因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一种反应。患者临床出现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外周血白细胞增加等一种或多种表现。由于感染可能会触发级联放大作用,导致患者病情进展,出现严重型脓毒血症甚至导致休克[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骨科手术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7例,女性79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为(59.82±6.57)岁。病因主要有:交通事故、跌伤、意外伤害等。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脓毒症,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其中,脓毒症组96例,对照组1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转归情况,将脓毒症组的患者进一步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患者19例,存活组患者77例。脓毒症组的患者都符合2001年脓毒症国际会议上定义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分析,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来获取数据。在资料收集环节采取双人逐一查阅患者的病历并对数据进行核对的措施来确保获取资料的准确性,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累及部位、APACHEⅡ评分和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64指数,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APACHEⅡ评分、外周血的CD64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对研究对象的性别、术后感染率、感染累及器官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PACHEⅡ评分、外周血CD64指数对比情况

脓毒症组患者的外周血CD64指数、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外周血CD64指数、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脓毒症组感染累计部位

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脓毒症患者的感染累计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骨科手术大多以外伤常见,出现开放性的创伤,部分伤口污染较为严重,相较其他手术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大[3]。ICU骨科手术患者病情更为复杂危重,出现并发感染的后果更为严重,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脓毒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损害以及经济负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评分是用于评定危重病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客观、科学、可信的指标体系,尤其是评估ICU的患者进行评定[4-6]。APACHEⅡ包括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指数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PS)三个部分,能够比较全面的对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进而对其抗病能力进行评价[7-8]。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脓毒症组,死亡组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也反映出脓毒症组尤其是其中死亡组的患者身体基础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不佳。

患者进行骨科手术后,机体经常会出现应激性的全身性的炎症反应[9],并发感染时则有脓毒症的风险,导致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外周血CD64指数是机体中性粒细胞CD64和淋巴细胞CD6的平均荧光强度的比值,在临床可用于评估对感染性疾病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评估,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炎性指标,并能反应其临床治疗效果[10]。在本研究中,预后较好的存活组的外周血CD64指数低于死亡组,对照组也低于脓毒症组。

综上所述,脓毒症的危害极大,对于ICU骨科手术的患者,医师需密切关注APACHEⅡ评分和外周血的CD64指数等临床特征,以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表1 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与APACHEⅡ评分情况(±s)

表1 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与APACHEⅡ评分情况(±s)

脓毒症组 11.24±1.32 16.15±4.27对照组 3.07±0.67 6.96±2.41 t值 56.188 21.539 P值 0.000 0.000死亡组 13.21±0.98 23.95±1.37存活组 6.37±1.04 8.78±3.28 t值 25.955 31.174 P值 0.000 0.000

表2 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脓毒症患者的感染累计部位情况(n)

参考文献

[1]曾文美,毛璞,黄勇波,等. 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价值评估[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2):118-123.

[2]张志远,尤胜义,于乐昌,等.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3):276-280.

[3]杨群英,杨园园,陶树平,等.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9(7):1711-1712.

[4]陆双双,李莹,吴莉莉. APACHE评分系统的应用及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2015,17(4):422-424.

[5]刘宝华,李海峰,雷宇,等.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11):690-693.

[6]张芳琼. 动态降钙素原监测指导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9):1291-1293.

[7]刘冲,林瑾,李昂,等. ICU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24):78-80.

[8]陈洁茹,陈伟燕,熊旭明. APACHE Ⅱ评分系统在综合ICU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3,34(1):86-89.

[9]李春玲,陈静. 参附注射液在ICU脓毒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608-609.

[10]王庭刚,卢海滨. 外周血CD64指数对创伤手术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4):260-263.

猜你喜欢
存活脓毒症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