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效果对比

2018-05-24 08:07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成骨准确率部位

张 洪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四川 荣县 643100)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骨转移瘤是指患者的恶性肿瘤向骨转移的疾病[1]。骨转移瘤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癌性疼痛、高钙血症、骨髓衰竭及病理性骨折等情况。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及时、准确地诊断骨转移瘤患者的病情是对其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关键[3]。X线技术与CT技术均为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X线技术是指利用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将不同密度和厚度的人体组织以不同的明暗效果呈现在荧屏或胶片上的一种诊断技术。CT技术是指通过探测器用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多次断面扫描,从而观察到该部位生理性改变的一种诊断技术。为比较使用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效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对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使用X线技术及CT技术诊断其骨转移瘤,并将其使用不同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收治的36例骨转移瘤患者。这些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及软组织肿块。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骨转移瘤发生的部位均为脊椎。对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存在精神功能障碍。2)存在CT扫描或X线扫描的禁忌证。3)生活无法自理。4)存在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61.1%),女性患者14例(38.9%);其年龄为39~72岁,平均年龄为(61.25±2.63)岁;其中原发疾病为肺癌的患者有12例(33.3%),原发疾病为肝癌的患者有10例(27.8%),原发疾病为食管癌的患者有8例(22.2%),原发疾病为喉癌的患者有4例(11.1%),原发疾病为鼻咽癌的患者有2例(5.6%)。在这些患者中,有成骨型骨转移瘤患者16例(44.4%),有溶骨型骨转移瘤患者14例(38.9%),有混合型骨转移瘤患者6例(16.7%)。

1.2 方法

为这些患者均使用X线技术诊断其骨转移瘤。具体的方法是:对患者的脊椎拍摄X线正位、侧位片。为这些患者均使用CT技术诊断其骨转移瘤。具体的方法是:将CT机的层距和层厚均设置为为5 mm。对患者的脊椎进行扫描。确定病变部位后,对病变部位相邻的两个脊椎再次进行扫描,扫描层厚为10 mm[4]。使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患者受检的部位。

1.3 观察指标

计算这些患者使用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这些患者使用X线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为66.7%,其使用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为100.0%。这些患者使用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高于使用X线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使用X线技术及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结果[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可发生转移。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细胞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骼、肺部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经淋巴循环、血液循环等进入骨组织则会引发骨转移瘤。据统计,有5%~10%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瘤的主要发病部位为骶椎、颈椎及腰椎等。骨转移瘤主要发生在髓内,且易发生在红髓丰富的部位。骨转移瘤主要分为成骨型骨转移瘤、溶骨型骨转移瘤、混合型骨转移瘤等类型。骨转移瘤的数量、发展速度与患者原发性肿瘤的分期、分型等存在密切的联系。骨转移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病理性骨折、严重的癌性疼痛、高钙血症及骨髓衰竭等。骨转移瘤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其生命安全。及时、准确地诊断骨转移瘤患者的病情是对其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X线技术是指利用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将不同密度和厚度的人体组织以不同的明暗效果呈现在荧屏或胶片上的一种诊断技术。X线技术是临床上诊断骨科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技术。使用X线技术诊断骨转移瘤操作简单,但特异度较低。CT技术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指通过探测器用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多次断面扫描,从而观察到该部位生理性改变的一种诊断技术。CT图像由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构成。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影像学诊断仪器在基层医院的普及,CT技术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各种疾病的常用技术之一。使用CT技术诊断疾病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等特点。使用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可利用软组织窗及骨窗技术观察到患者软组织和骨质的改变、骨组织周围血管的情况及肿瘤内部的钙化情况,从而提高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若患者使用CT平扫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效果不理想,临床医生还可以根据CT扫描获得的数据对患者的目标部位进行三维重建,从而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病灶的大小、位置、累及部位及骨质破坏的情况、骨质增生的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中研究对象所患骨转移瘤的类型为成骨型骨转移瘤、溶骨型骨转移瘤及混合型骨转移瘤。成骨型骨转移瘤患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会上升,其血清钙磷的水平正常或偏低。成骨型骨转移瘤的X线影像与CT影像差异不大,均表现为结节状、棉团状、磨玻璃状的高密度影。溶骨型骨转移瘤患者血清钙磷的水平会上升。溶骨型骨转移瘤患者可因骨细胞数量增多、功能增强而发生骨质溶解,其病变的区域会融合、扩大,形成大片的溶骨破坏区。溶骨型骨转移瘤患者的X线影像表现为明显的骨溶解,且肿瘤部位的边缘存在少量的小骨片,可同时存在骨皮质明显消失、骨质疏松的情况。溶骨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表现为肿瘤边缘有虫蚀状的不规则影。混合型骨转移瘤兼具成骨型骨转移瘤和溶骨型骨转移瘤的特点。混合型骨转移瘤的X线影像与CT影像差异不大,均表现为边缘不清晰、密度不均匀的高密度、低密度影。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骨转移瘤患者使用X线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为66.7%,而其使用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高达100.0%。这说明,与使用X线技术相比,使用CT技术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率更高。

参考文献

[1] 薛峰.ECT、CT和DR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97-99.

[2] 陈茹芬,叶伟坚,罗剑彬,等.DR、CT和ECT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6):899-901,911.

[3] 魏强,程洁,田丛娜,等.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联合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0):19-22.

[4] 唐俊,杨振中.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67-68.

猜你喜欢
成骨准确率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糖尿病大鼠Nfic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