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浇灌的中职语文教学

2018-05-24 09:01张爽
文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中职语文人文精神

张爽

内容摘要:针对中职生不爱上语文课的现象,语文老师要多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另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做,提高语文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等,老师和学生在书本共读中交流社会和人生感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学生外现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科学的思维和优秀的品质内涵也同时获得,语文课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人文的精神习得相得益彰,学生参与度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拥有能享用一生的富足的心灵,这样的人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真正自主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语文实践课 语文能力 人文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一门主课,一直被分配给很重的课时,即使到了中专、大专、本科,它依然作为一门除中文专业外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很多高校从第一学期就安排语文的课程。诚然,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是用语言来表述的文化,是传播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甚至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很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什么?从学生来说,中职的学生是从初中升上来的,她们往往成绩非常不好,升高中无望,被动的选择了中职,而在中职里,没有了升学等外在压力,她们自身学习的内驱力又严重不足,表现在对知识不渴望、对阅读不感兴趣,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从某种方面说明她们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忧患意识,更没有博尔赫斯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的人文理想和诗意情怀,而人文性恰恰是语文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可以使她们受用一生,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东西。

据笔者调查在中专一年级的新生中甚至持有从上一届学姐那里继承下来的语文无用论的观点,即功利地认为学习语文对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只要学好艺术课就好了。作文本来应该是学生独出机杼、个性化地表达的载体,不乏学生的写作却语言干瘪、想象力缺失。过分强调实用主义、工具理性必然使如繁星般能在黑暗天空熠熠生辉的语文黯淡下来,使能驾驭它的在浩瀚宇宙中御风而飞的人们降落下来。

据笔者调查,中专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的性格成分中感性大于理性、跋扈冲动大于内敛克制,根据过去的经验,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学校甚至老师有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笔者曾采访一位来中专后学习很不错的一位学生,她说自己在初一、初二的学习成绩处在班内上游,可是因为讨厌一位物理老师,导致不想学物理,最后发展到不想学习,结果是中考失利。的确,有时候老师不经意的一句批评的话,就有可能产生蝴蝶般的效应,使叛逆期的她们的学习和生活轨迹发生急剧的变化,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以上事例从某方面反映了中专语文面临的两个问题:一、师生关系问题,这其实是所有学科的老师都要解决的问题,语文老师首当其冲,更是不能例外。二、人文性和工具性、实践性的问题,重视工具性、实践性忽视人文性容易使语文失去了自身的灵性,导致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巴金曾经说过:“人不单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还应当有点精神的东西。”没有了灵魂,在路上的人们没有了思想慰藉,很难走的更远。著名的马加爵事件其实就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扭曲和变形。有个问题很经典:“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有个回答很好:“把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这个剩下的东西,应该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高尚的思想境界,落落大方地待人接物等……然而很多人毕业后,诱惑渐欲迷人眼,总感慨心静不下来、频繁跳槽,不能安心于自己的选择,什么都想干却又什么都浅尝辄止,在心灵的迷茫中误尽一生;或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不懂分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有的人触犯了法律,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学校的教育并没有使人摆脱愚昧和偏见,这种悲剧也是其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表现。而重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实践性则容易导致语文没了存在的根基,沦为虚无主义。语文课要采用有趣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另外如果语文课不重视学生词汇量、名言警句等的积累,那么学生连最基本的遣词造句都不能了,何谈人文理想和精神?就会沦为如学生所说语文课都是假大空、并不能增强职业能力,对未来找工作没有帮助等。

面对这种现实,中专的语文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处理看似矛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针对中专的学生,笔者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情感浇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中专的学生是有自己特色的一個群体(这个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语文老师,对所有学科的老师教学都有辅助作用),也许她们曾经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比较差,但这不证明她们的感情不细腻、体会不到老师的关心,更不证明她们不重视友情或者班级荣誉感差,恰恰相反,有时她们表现出的讲义气、懂感恩往往超出老师的想象。也许她们曾经经历失败,但同时也更渴望成功,更渴望证明自己……中专的老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使某些“油盐不进”的学生不再那么对抗,“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用感情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教育真正开始的第一步,而教育的最终归宿应该是点燃学生的灵魂,即唤醒学生的独立意识,激发起她们对事物的热爱、热情,因为只有一种情感才能激发出另一种情感,一种热爱才能激发出另一种热爱,情感教育可以说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这句话出自于《学记》,它的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一语道破:只有真情浇灌,才会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才会有高效课堂的产生。进一步来说,学生在愉悦中主动学习,才会获得较深的人生感悟和丰富的生命体验,否则,知识对于她们的个体来说,并不产生任何作用。

首先,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如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文来了解学生,比如作文《一封家书》、《我爱我家》、《我》、《班级那些小事》等,根据作文反映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可以是精神的帮助也可以是能力范围内的物质帮助。

比如: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具体到每一次对话;学会倾听、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比如笔者曾在课下的时间找学生谈心,解开她们学习或者生活中内心的困惑,在这里,课下的时间非常重要,课下时间的交流方式也并不拘泥一种,也可以是通过QQ、手机甚至是纸条,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特殊对待”而倍加珍惜,另外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知人善任,比如可以适当给与某些学生以班干部的职位,或者让其为班级做一些小事,或者根据其特长和兴趣为其推荐社团,助其一臂之力,这些小小的帮助,对学生来说并不小,一次小小的成功事件、一次小小的自信心的建立,往往却能帮助她们成就大大的未来。

教师在教育学生中也可化用这四个字,避免过去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尊重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熏陶。梁启超在谈到小说的四种神力:熏、浸、刺、提,是指小说能使人的感情投入其中,随作者的感情而变化。老师也可以像读小说一样读懂学生,熏:雪落无声却能滋润禾苗,且等时间;浸:春风化雨却能润物无声,且看深度;刺:当头棒喝却能心悦诚服;提:醍醐灌顶达到光明澄澈。熏和浸是对待、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刺和提是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导路、开出人文之花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大纲指出:“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①

根据文件,对于中专的语文教师应重点把握加强语文实践和注重人文熏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加强语文实践和注重人文熏陶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首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方便小组讨论和任务完成。另外每组选好组长,小组比赛最后投票选出回答最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的成绩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对输入的语言信息快速处理的能力、利用聚合思维使思路清晰、完成语言的输出的能力以及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能力和影响别人的能力、领导能力等等。小组讨论既有明确的任务又有着人文的精神在里面。

其二,老师提问、小组讨论、老师点评、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学习,老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实践,使之积极行动起来完成老师的任务。那么老师的提问有什么技巧吗?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些已有的东西”能成为“思维的引火线”使学生“在自己的意识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现象,对他们进行思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她们“情绪高涨、智力振奋”。在课堂的开始,老师的提问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课文主题的氛围,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提问必须和学生过去的经验有重合,学生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相结合起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驶入老师引导的轨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太疲劳。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如老师推荐的课外相关书籍等,这种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自学能力等。比如诗歌《青春万岁》,老师可以在导语设计的时候回顾上节课《再别康桥》,说康桥是徐志摩在留学时期的青春回忆,以及介绍新播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名言“如果我们终将老去,请别让皱纹刻在你的心里”,然后老师抛出问题,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你觉得青春是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青春是朝气蓬勃、敢于尝试、勇于放弃、自强不息,青春是一颗永不停歇的心,它和年龄无关。教学以目的、任务为驱动,以学生过去的经验为桥梁,从而更容易使学生接近、到达真理、性灵的天堂。

其三,新教育:师生共同参与鉴赏、阅读。首先,开展第二课堂,寓教于乐,比如影视欣赏课,课前老师做几分钟短暂的鉴赏引导,看完后大家一起讨论,并写读后感。另外教师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看的书,比如《平凡的世界》、《人生》、《影响力》《这辈子就这样了吗?》等书,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等,作为练笔,这可以使自己善于体会、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梳理自己的情绪,语文教师的人文教育并不限于课本和课堂,这种活动也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其二,开读书会,请同学朗读最打动自己的章节并介绍原因,包括老师也参与其中,这是通过师生共读的方式,共同促进和提高,因为同学彼此朝夕相处、是身边活灵活现的人,彼此间有触动会更大,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而老师加入其中则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其三、教师可以根据中专生的学习实际(她们可能词汇量、语文基础知识与背诵等方面的基础没打牢),印些活页小册子,里面有短小精悍的名人格言、诗词名句等,方便学生利用边角的时间背诵复习,另外每人每周要记忆十个成语故事,这样滴水穿石、假以时日,学生的作文会因此增色,口语交际中的语言也会不时有珠玑闪现,带给老师和同学们惊喜。第四、老师开展课堂三分钟的时事演讲,要求学生一定是原创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需要在同学面前展示,她们一定会在课下准备些,这也可以说是为将来找工作面试要在众人面前谈话做准备。还有老师可以结合课文章节,适时开展辩论会、诗歌朗诵比赛、话剧分角色表演、求职面试三分钟自我介绍等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课下准备,在课堂展示成果,学生参与广度、积极性会有所提高,这些实践活动锻炼了她们的胆量、提高了她们的自信。

以上语文实践课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做,不再是过去语文课重“读写”轻“听说”,这样综合协调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等,实践活动增强了语文的趣味性而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伴随着书香阅读交流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那么科学的思维和优秀的品质的获得难道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拥有能享用一生的富足的心灵,这样的人才才是可以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足并且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更好。也正符合教育部新大纲对中专语文的要求:“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良好个性的培养打下基础。”③

三.情感浇灌、实践导路,开出人文之花

中专的学生是特殊的又是可爱的,她们喜欢趣味的事物、喜欢表现自己,她们常纠结于各种感情之中,但同时又特别情深义重,她们就像一颗颗小草木,老师正可以因势利导,用细心呵护她们的情感,用人文的雨露冲刷她们的枝叶上的每一个毛孔,为她们除去不必要的杂草,唤醒她们独立自觉的意识、激发她们生命的内在力量。不信请看!这些小小的草木们,她们正在靠自己努力着……根,正在用力向下延伸,叶,正在拼命向上伸展,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锤炼中她们锻炼了自己,最后长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风景,开出美丽的花朵。

用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灵,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不再“排斥”老师,从而愿意尝试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通过一次次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慢慢会倾听、擅表达、懂合作、会做人、常修心……对学生来说,这才是过上了“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说:“新教育要做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让他们对人的内心的复杂性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不但要了解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丰富和人性的丰厚。”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6,教职成[2009]3号2009年3月.

[2]给教师的建议[M].苏霍姆林斯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第83頁.

[3]朱永新.新教育年度主报告[C].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总序.

注 释

①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6,教职成[2009]3号2009年3月,4页

②给教师的建议[M].苏霍姆林斯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第83页

③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6,教职成[2009〕3号2009年3月,4页

④朱永新.新教育年度主报告[C].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总序

(作者单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语文组)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中职语文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