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亩产平均不足160斤,小龙虾养殖成功率仅40%,养殖大省何时才能成为养殖强省?

2018-05-25 08:30当代水产杨帆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8年4期
关键词:蟹苗虾苗河蟹

■ 《当代水产》 杨帆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河蟹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其余上千条支流河道纵横密布,总长约5.92万公里,全省水域总面积约2,500万亩,位居全国前列,也是中国淡水渔业第一省。

上世纪90年代,湖北已悄然兴起人工养殖河蟹,距今将近二十多年历史,经历过粗放式大湖围养与集约化池塘精养,从“大养蟹”到“养大蟹”,湖北河蟹养殖的模式与技术日趋成熟,养殖总面积已达80万亩以上,年产值超过500亿,仅次于江苏。

近年来,由于小龙虾火遍全国,行情一路看涨,湖北各主养区开始尝试虾蟹混养与小龙虾精养模式,小龙虾养殖面积暴增,一跃成为全省第一大养殖品种,年产量占据全国的55%,遥遥领先。

然而,看似辉煌的背后,却波涛暗涌,潜伏着诸多弊端,亟待解决。为此,当代水产携手多家知名企业,经过为期一周的深度调研,走访了汉川、洪湖、监利、公安等地,对湖北虾蟹养殖现状总结出几点思考。

河蟹板块

低价蟹种占主流,“养不大”结局早注定

一直以来,种苗问题是制约湖北河蟹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悉,湖北蟹种几乎都是从江苏如东、上海崇明岛、安徽宣城等地购买。由于思想传统、观念落后,大部分养殖户对待苗种的选择上更看重价格,而不太注重质量。每年他们一般在春节前后大量购买蟹种,并且选择的规格也普遍偏小(100~120只/斤规格扣蟹,6,000~10,000只/斤规格豆蟹)。

据业内人士透露,“湖北蟹农买的低价蟹种都是江苏那边挑剩下的,毫无品质可言!”目前,不少养殖户买扣蟹的标准仍旧是“价钱越低越好”,对扣蟹养殖场资质当然也不会要求过高,基本上是一些家庭作坊式养殖场。而这些养殖场往往也为了降低自身培育蟹种的成本,愿意购买不正规蟹苗场的大眼幼体进行养殖,因此注定了“养不大”的结局。

我国在蟹苗板块尚处在薄弱环节,尤其是规范化的选育领域起步较晚,值得庆幸的是,现阶段种苗问题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并受到部分企业与科研院校的重视,据悉澳华集团已于2016年与上海海洋大学甲壳动物营养繁殖实验室成永旭教授团队强强联手正式向市场推出澳凌蟹苗,这意味着今后将会有更多优秀企业进驻蟹苗板块参与保护河蟹种质资源和选育优良性状的河蟹,但能否彻底解决湖北蟹苗短板?我们将拭目以待。

平均亩产不超过160斤,养殖模式有待升级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湖北河蟹养殖集中分布于汉川、荆州的洪湖、监利和仙桃,这几个区域约占整个湖北80%的养蟹面积,除了监利养豆蟹以外,其余均以扣蟹养成为主。

众所周知,早在2005年,湖北以汉川为首,开始普及“3+5模式”,即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投放扣蟹,在小池塘(区域)暂养,一般密度在10,000只/亩左右,待到5月份左右,大塘水草长势良好,且河蟹完成第二次蜕壳后放开围网或者转到大塘,放养密度一般在1,000~1,200只/亩(25~30只/斤规格河蟹),小面积精养塘可投放1,300~1,500只/亩,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上市,平均规格在2.5~3两之间,亩产在120~200斤。洪湖与汉川基本一致,但上市时间比汉川晚,11~12月份集中上市。

而监利豆蟹养成模式的投苗期较晚,3月下旬才开始放苗,每亩放养0.7~1斤不等(根据自身养殖技术高低决定亩投放量,6,000~8,000只/斤规格豆蟹苗),围网养殖1~2个月后开始进入大塘,11月份陆续上市,并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后售完,平均规格在1.5~2两,亩产100~180斤。

由此可见,湖北河蟹养殖整体表现为前期密度过高,成活率、翻倍率低,导致后期上市规格小、产量低(平均亩产在150~160斤)。此外,养殖户对伊乐藻的管理不够到位,每到5月份气温升高就开始出现坏死,一方面极易造成缺氧,另一方面对水体污染严重,所以需要培植轮叶黑藻再进行转塘处理。

湖北河蟹养殖要想赶超江苏,需从以下几点来解决根本问题:一是养殖理念;二是蟹种品质;三是用料档次;最后才是养殖技术(水草管理、杂鱼控制等)提升。养殖户一年又一年地从事河蟹养殖,但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根本性提高,也许还需等待行业进一步洗牌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小龙虾板块

虾稻连作模式催生出“黑色五月”

据悉,湖北养小龙虾大部分都是采取虾稻连作模式,占比高达70%~80%。该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养殖周期相对较短,期间对于底质、水质与水草的管理要求极高,以及季节风向、温差等参考更需灵活运用,一步都不容有错。此外,该模式下的出虾时间过于集中,5月至6月上旬大量上市,再加上正值梅雨季节,病害高发,虾价走低,俗称“黑色五月”,存在着“有价无虾,有虾无价”的局面。

3月无苗可用,养殖亏损比例高达40%

当地小龙虾苗几乎都是来源于稻田里的自繁苗,由于养殖理念和技术水平偏低,大部分养殖户并无设置独立苗塘,也无法控制出苗时间,从而导致3月份有时种苗短缺,无苗可用,甚至只能从外地购苗。

小龙虾

但此时苗价昂贵(目前报价20多元/斤),养殖户又不舍买苗,只好推迟到4月份苗价走低之时才大量购进,并且养殖过程中投喂品质较低的廉价饲料,导致养出的小龙虾长速慢、规格小、产量低,上市又遭遇“黑色五月”,有虾无价,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偏低。

据悉,这一现象在湖北十分常见,已属常态。一年辛苦养殖下来,30%的人能够真正盈利,30%的人只能保本或微利,还有约40%的人在去年行情历年最好的情况下甚至亏损。

出路:针对湖北小龙虾虾稻连作养殖模式现状,澳华集团华中区高级产品经理卢义建议,此模式下的龙虾养殖想要多盈利,一则要通过早卖大虾抢高价盈利;二则是通过卖苗盈利。

具体操作如下所述:6月种稻之后需补放虾苗,此时虾苗成本低;进入8~9月份可补放种虾,但补放种虾时间越早越好;到10月份虾苗即可逐步孵化出来,接着收稻过后再进行晒塘、消毒、种草、加水、肥水等工作,通过水位控制技术分批出虾苗,并坚持投喂澳华虾奶粉或豆浆拌虾奶粉(气温在5℃以上虾苗就开始少量进食)及补充矿物元素;持续至次年开春天气回暖,虾苗生长速度加快,此时投喂小颗粒高档龙虾料;最早3月底就有部分虾可上市,正好赶上好价格;之后再进行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等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由于前年扩增的新塘去年大部分已投入养殖,虾苗的供应量明显增多,目前苗价已低于去年同期苗价,且经过这两年的养殖经验积累,养殖户通过参加饲料企业、动保企业组织的技术交流会,养殖技术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成虾产量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卢义预测,今年的小龙虾价格较去年将会出现下滑趋势,但由于养殖成本不高,经济效益依然可观,看好后市行情。

猜你喜欢
蟹苗虾苗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2021虾苗采购指南出炉了!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育苗成活率平均提高10%!拜耳打出“王炸”,联手诺维信双雄出击,在虾苗行业祭出重拳
蟹苗报价开始啦!年底苗价基本平稳,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提升品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