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难点与技巧

2018-05-25 06:03徐俊星
视听 2018年6期
关键词:残疾人新闻报道工作者

□ 徐俊星

一、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新闻采访价值

(一)目前新闻媒体对于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关注度不高

笔者从事残疾人新闻采访工作已有十年的时间,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目前我国残疾人新闻采访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残疾人(特别是某个领域已经取得成绩的残疾人)或者与其相关的新闻事件上(如国际残疾人日或助残日的庆祝活动等),而对于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服务的残疾人工作者却关注较少。特别是那些俯身于基层,在街道、社区等一线工作的残疾人工作者,采访报道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以国内最大的残疾人资讯平台中国残疾人网人物专访频道为例,把近四年该栏目的新闻稿件进行统计,如下表所示:

?

由上表可知,该网站人物专访频道从2014年到2017年,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采访稿件约占该栏目总稿件的10%。虽然这个数字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新闻报道数量较少的现实。

此外,百度搜索“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得到的前一百篇搜索结果显示:70%是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工作总结、工作感悟等文章,20%是与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相关的活动报道,仅有10%是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专访,且报道字数较少,采访深度不够。

(二)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新闻采访价值

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新闻报道较少的事实已经不言而喻,究其根源,与人们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服务是分内事,没必要宣传”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有关。因此,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往往被认为就应该默默无闻地做幕后工作者,宣传与否意义不大。

然而,事实上,数以万计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作为直接为我国8500万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群体,是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与残疾人及其相关活动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新闻采访价值。

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新闻报道,有利于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直接面对残疾人,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最了解这个群体。因此,要想及时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就应重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新闻报道,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残疾人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对于鼓励优秀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提升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是我国残疾人相关方针政策加以实施的具体操作者,因此他们的工作既关乎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又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媒体多关注这个群体,还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采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难点

近几年,随着本人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采访的深入,发现与普通的人物采访有诸多的不同之处,这对于新闻采访工作者既是挑战又是提升自我的机遇。

(一)采访对象往往顾虑较多,不愿意接受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碰壁”的时候,很多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表现出不自信和不信任的态度,“我其实也没干什么,没什么可宣传的”或者“大家都干得差不多,你真的能挖掘出我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出来吗”,又或者“你不会是来挑我毛病的吧”等等,由此,前期达成采访意向的采访对象并不多,这就造成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新闻报道难的第一道坎。

(二)很多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往往是“实干家”,却不善于沟通,搜集采访素材难度较大

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很多都是从基层选拔出来的“草根”一族,他们或是下岗工人或是家庭主妇或是自由职业者或是待业在家的残疾人。他们都是抱着为残疾人服务的意愿加入到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这个队伍中来,所以在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热情、认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但是也许由于紧张、不自信或者害羞等原因,往往采访过程并不顺畅,很多人可能只能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更多的细节都描述不清楚,非常不利于记者搜集采访素材。

(三)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工作内容相似度极高,不易抓取采访的亮点

采访对象有亮点,新闻稿件才有阅读的价值。事实上,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常常都围绕在康复、就业、领取各项补贴等几个方面,由此可获取的素材相似度较高。此外由于受采访时间所限,想快速地抓取采访亮点更是难上加难。

三、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采访报道的技巧

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采访难度不容小觑,要想做好此类人物的采访报道,必须掌握一些技巧,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出全面详尽的选题策划

做好选题策划是采访成功与否的第一步。除了常规选题策划的内容之外,采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需要多设定几个采访提纲,以应变突发情况的发生。比如笔者在2016年采访一位肢体残疾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时,对方在采访的中途突然接到一个急需处理的残疾人纠纷,那么此刻是停止采访还是迅速调整采访方案,就需要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笔者快速地调整采访方案,随采访对象奔赴纠纷现场,最终采访稿件中多了一部分体现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有效处理残疾人纠纷的精彩片段。

(二)采访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思想沟通,与采访对象交朋友

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作为为残疾人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成天都是家长里短这些事情,也没啥特别的”,所以,很多人都表现出不自信,甚至一些身有残疾或者家里有残疾人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会有自卑心理,不愿意或者不擅于与人交流。因此,我们就需要花费比常规人物采访更长的时间和他们交朋友,特别是在确定了采访意向后和见面之前要和对方取得联系,通过微信或者短信的方式进行沟通,让对方放下思想包袱,真正把我们当成朋友,才有利于挖掘出有价值的采访素材。

(三)实地采访以查缺补漏相关信息,耐心必不可少

经过前期的铺垫,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因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每天都要处理各种不同的残疾人事务,甚至经常会有突发的残疾人纠纷要处理,所以往往实地采访的时间比较紧凑。因此,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式的采访,效率会比较高。此外,耐心是采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所必须的要素,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面对媒体,难免会紧张,常常话不达意。因此,记者需要多一些耐心,反复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

(四)采访结束后至完稿前,仍需多次与采访对象沟通

通过前期沟通和见面采访后我们手里已经获取了足够的采访素材,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在撰写采访稿时不需要与采访对象沟通,事实上,这一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些遗漏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需要及时与采访对象沟通,有时候甚至需要多次沟通,反复确认无异议后才可以进行撰稿。

(五)写完稿件后要及时沟通,确认反馈信息

一些记者认为,“我已经和采访对象反复沟通过了,所以稿子写完后直接三审发稿就行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尤其我们面对的是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他们在心理上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加重视稿件的内容。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采访对象,对于每一个细节反复沟通数十遍,甚至会把之前谈好可以报道的内容全部删除。可见,完稿后及时与采访对象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发稿后还应尽快给采访对象回复发稿情况,以便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1.姜静芳.我国残疾人组织社会化刍议[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370-372.

2.阎青青.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15.

猜你喜欢
残疾人新闻报道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