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嘉丽妹妹》

2018-05-25 11:27韦小娜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伦理选择

韦小娜

摘要: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方法论,强调文学及其批评的社会责任,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基于此,文章将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出发,以小说中各个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为立足点,探究小说主要人物行为的伦理动机,从而找出影响人物做出伦理选择时的影响因素,并发现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诲和警示,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嘉丽妹妹》;道德倾向;伦理选择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是20世纪初期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嘉丽妹妹》是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1900年问世。小说的女主人公嘉丽妹妹是来自印第安纳州科伦比亚城的一个18岁女孩,她天生丽质却无一技之长,她对未来充满着美好憧憬,只身来到芝加哥追求富裕幸福生活。然而,严酷的现实破碎了她的美梦,迎接她的是疾病和失业。在走投无路时,她做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由于更大的欲望又认识了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后来与其私奔到纽约。因偶然的机会嘉丽成了红极一时的舞台演员,挤入了上流社会,实现了她最初的富贵梦想,过上了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她并没有感到幸福,而是陷入极度的空虚与迷茫之中。嘉丽因此也成为了德莱塞笔下一个“成功的”失败者,嘉丽的人生是悲剧性的。

在当代社会,无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其目的都是要为建设良好的道德风尚服务,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家园的责任。这不仅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道德责任,也是其追求的目标。正是为了解决文学伦理价值缺失的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应运而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历史上,社会正处于一种以农村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向以城市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之中。在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急剧转变。《嘉丽妹妹》正是诞生于这样的大背景下,嘉丽妹妹所面临的伦理选择也是该时代所有人要面临的道德矛盾冲突。伦理环境逼迫着人们做出选择,对于嘉丽妹妹以及她那个时代的人所做出的伦理选择,我们无法依据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准去做出判断,只有回到伦理现场,依照当时的伦理环境,对其伦理选择做出解读和阐释。

一、欲望与伦理的冲突

在《嘉丽妹妹》中,悲剧的形成来源于人的本能欲望以及道德伦理之间的冲突。是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最终是兽性因子占了上风。嘉丽妹妹始终都在物质欲望与伦理意识的搏斗中挣扎,而她的欲望是被社会这个大环境激发出来的。嘉丽最初怀着对幸福生活和城市的向往到芝加哥打工,火车上遇到的杜洛埃更让她对大城市的生活有了不切实际的向往。工作的辛苦和工资的低廉远远无法满足她的欲望,她渴望过着衣食无忧的上等人的生活,现实的残酷使她精神上倍感痛苦。在决定和杜洛埃同居前后,嘉丽在伦理线上苦苦挣扎,最终她还是陷入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这一次的伦理选择后,以后的她面对这样的选择,只会离当初的自己越来越远。可悲的是,当嘉丽还在伦理的边缘纠结、犹豫、徘徊的时候,杜洛埃因为自身处境艰难,弃嘉丽而去。被弃后的嘉丽更是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人生的艰难。杜洛埃影响了嘉丽的人生命运,他的伦理意识极其淡薄,始终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不想承担任何的伦理责任。

杜洛埃由于爱慕虚荣而结交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并将他介绍给嘉丽,导致赫斯特伍德勾引嘉丽。与赫斯特伍德的结识后,嘉丽更加沉迷于物质的世界里,她喜欢一切能带给她优越感的东西,赫斯特伍德比杜洛埃更能满足她对金钱的渴望。此时的嘉丽,欲望与伦理的挣扎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欲望已经占据了她。嘉丽身上的理性因子已经渐渐被现实生活的欲望占据,非理性的兽性因子更多地体现在年轻的嘉丽身上。

赫斯特伍德是小说中的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从一个酒店经理变成一个落魄的乞丐,最后因穷困潦倒,走投无路而自杀。在遇到嘉丽妹妹之前,赫斯特伍德在乎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伦理身份,为了保持他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而努力工作。而选择与嘉丽私通后,他背叛了家庭,背叛了内心的伦理道德。他受到了社会舆论的谴责,也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他在乎自己传统的伦理身份,可是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最终陷入困境,成为伦理选择失败下欲望的奴隶。

二、欲望与冲突的背后

在20世纪的即将到来时,对欲望与金钱的追求影响着美国人。他们追求财富、地位,以及精神世界的满足,去剧院和电影院也变得时髦起来。生活在这样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嘉丽和其他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金钱和物质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的本性变异,道德沦丧。他们似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从来没有感到过快乐。

每一个阶段的嘉丽,似乎感到的总是无边的空虚和寂寞。寂寞和空虚的背后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的尽头是让人两难的伦理抉择。人们说的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原罪,实际上就是人类通过伦理选择把自己从兽中解放出来以后对人身上仍然存在的兽性因子理解。亚当和夏娃之所以偷吃禁果,源于诱惑与欲望。嘉丽妹妹的空虚与寂寞,是因为她想要的更多,可是现实却永远无法满足她的胃口,于是面对的便是一步步的选择。在这部小说中,心灵即理性意志,肉体即自然意志。体现兽性因子的人体感官能够产生强大的欲求,即自然意志。在强大的肉欲面前,人的理性意志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最初的嘉丽无法抵抗肉欲和金钱的诱惑,在自然意志面前失去自我,最终选择了自由意志,徘徊游走于欲望的边缘。

赫斯特伍德对《嘉莉妹妹》中人面对的伦理困境做出了完整的阐释。小说通过赫斯特伍德的故事表明,人身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因子,即前期的赫斯特伍德代表的是人性因子(理性),后来的赫斯特伍德身上所体现的是兽性因子(原欲)。这两种不同的因子是不可分开的,只有它们结合在一起,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兽性因子同人性因子分离开来,自由意志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像赫斯特伍德那样,不能自控也不能他控,最后只能造成自我毁灭的结局。赫斯特伍德在遇到嘉丽之前,人性因子在他身上占据主要成分,他眷顾家庭,疼爱妻子孩子;遇到嘉丽之后,兽性因子(欲望)占据了他,自由意志战胜理性意志,正是自由意志对赫斯特伍德控制,让他背叛了除嘉麗之外的所有人。人一旦失去人性因子,自由意志没有了引导和约束,就会造成灵与肉的背离。肉体一旦失去灵魂,就会失去人的本质,只留下没有灵魂的人的空壳。赫斯特伍德的悲剧结局,与他理性意志的丧失,以及当时环境下伦理选择的失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嘉丽妹妹的选择与漂泊

嘉丽妹妹选择的,正是她内心缺少的东西。首先,她极度缺少亲情,只身来到了芝加哥,可是姐姐和姐夫并没有能给她提供庇护之所,也给予不了她任何的安全感。自从选择与杜洛埃同居之后,她就隔断了与家人的一切联系,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城市漂泊者,甚至在她成名之后,也从未提及过父母与家人。也許她的空虚与寂寞,来源于亲情之爱的缺失,她没有要关心的人,也没有要爱的人。落魄时,没人关心;成功时,没人分享她的喜悦。其次,她缺少一份真正的爱情。她和杜洛埃同居是生活所迫,也是她的物欲所致;她投入赫斯特伍德的怀抱,也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她与两个男人之间不存在爱情,只有交易。最后,她缺少友情。剧院老板之所以给她那么多钱,是因为老板把他看做摇钱树;高级旅馆的经理低价给她提供豪华住房,是因为她能够为她招揽更多的顾客,新闻记者跟踪采访她,无非是想借用她的名义来扩大其报纸发行量。亲情、友情、爱情都剥去之后,人还剩下什么呢?

嘉丽抛弃了亲情、友情、爱情,所有的选择都是在自由意志的驱使下所做出的本能选择。选择放弃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也就选择了孤独与漂泊。她成功后的空虚与寂寞,是她伦理选择失败后的结果,而这些空虚与寂寞,本身是可以由亲情、友情、爱情填补的。当生活缺少人性因子的指引,兽性因子不可避免地占了上风,于是对于嘉丽来说,家庭,爱人,朋友不再是一种两难选择,不再是一种必须品,而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了理性意志的约束,自由意志渗透在嘉丽的伦理意识当中,它以其不同的方式在嘉丽的生活中呈现,并不断地同她的理性意志发生冲突,直至最后自由意志完全战胜理性意志。

四、结语

嘉丽妹妹所体现的形象是一种当代中国社会典型人物,她是19世纪初美国大城市中的外来妹。在社会这个大泥潭下,她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牺牲品。文学作品所描述的东西,常常是现实生活的某种映射,对现实生活起着警醒和感化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到城市中,“打工妹”也成为这些入城人口中的一员。就像当时的嘉丽一样,她们也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困惑,杜洛埃和赫斯特伍德都有可能出现在她们的生命中,像嘉丽一样陷入欲望的“她们”不在少数。在经济的驱使下,伦理的选择,似乎不再为难,而变成了一种自然选择。在这种自然选择中,更多的是人性因子的缺失,人性因子缺失状态下,伦理和道德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稀缺物品。这启发我们更应该将文学作品的传达的精神融入进现实生活,从而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2).

[3]杨华娟.传统的遗弃与价值的迷失——谈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中的深层悲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5).

[4]朱振武.生态伦理危机下的城市移民“嘉丽妹妹”[J].外国文学研究,2006(3).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伦理选择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
《喜福会》中女儿们的伦理身份选择
论许三观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试论《海蒂》中儿童的伦理选择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