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维在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走向深刻

2018-05-25 15:36陈红霞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起跑线长度情境

陈红霞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JCJYC17041017)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学习活动要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自主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找到数学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尽管很多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仔细剖析实际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很多老师把综合实践课当成了活动加减课,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不分主次和层次,出现乱糟糟的热烈場景,造成轰轰烈烈的伪主动课堂氛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是没有抓住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数学思考是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魂,如何牵着魂让思维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走向深刻,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也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下面我结合《确定起跑线》这节课谈一谈如何让思维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走向深刻。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课前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场实地考察,开展以《寻找跑道的秘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通过把学生赛跑比赛的场景呈现出来,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提出的问题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同时,通过学校运会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研究的情绪。以下是我对《确定起跑线》这节课的尝试。

一、开展活动、收集信息,丰富资源,开垦数学思考活动的温床

1.课前组织学生400米赛跑活动,积累建模原型。

2.课前组织收集信息,丰满建模原型。

3.课前组织交流,提炼建模原型。

师:对于如何确定起跑线,你课前预习做了些什么?(小组交流)

生:踊跃发言,积极把课前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汇报出来,十分精彩。

师:哪个小组要跟我们分享的?(边汇报边挑重点板书)

生:(1)跑道是由(两条直的跑道)和(两个半圆形跑道)组成。

(2)左右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

(3)跑道一圈的长度=(两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长度)。

(4)标准跑道一般是400米长,400米是第一跑道内线的长。

学生兴奋地把课前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汇报出来,十分精彩,提高兴趣的同时又丰富教材资源。学生在收集、汇报、欣赏的同时,思考的大门正待悄悄地打开,问题就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掘问题的能力,打开数学思考的思维通道

1.在学生分享课前收集整理的信息之后,作为老师我也想分享我收集的信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我出示了六(2)班200米、400米比赛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2.课前我们进行的400赛跑,想一想:起跑是怎样的?你觉得这样起跑公平吗?

我通过把学生赛跑比赛的场景呈现出来,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起跑线,从而聚焦核心问题——起跑线为什么要依次前移?提出的问题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通过学校运会这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研究的情绪,从而搭建起学生探究的桥梁。学生体验到不公平,激发起探究欲望,寻找解决不公平的方法:依次前移起跑线才能保证每一个运动员跑的长度相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怎样找到相邻跑道起跑线之间的差距?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白:相邻跑道起跑线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相邻两个跑道的长度差?从而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两个相邻跑道的长度差,怎样求出两个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呢?数学思考引领着学生的转了一道弯,走向另一片新天地。

三、实践操作,尝试解决,穿越数学思考的思维隧道

本环节我通过两次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认知,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猜想:要求两个跑道的长度差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很多学生想到直径(半径)、直道的长、跑道的宽。此时我没有给出明确肯定,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操作验证:首先让学生利用跑道平面图想一想、画一画、组一组、说一说求出跑道差的方案,然后出示了带有数据的跑道图,让学生自行选取数据从第1和第2跑道开始算出这两个跑道长度差。要求小组合作,有各组小组长分工,在小组内记录方案的分析的过程及结果。汇报的结果中没有我期待的结果,没有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过高地估计了学情,当时处理有点仓促,回头想一想应该在小组活动要求上加以说明:也可以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结果。本环节我改变了有关条件的数据把400米的跑道第一道的直径改为40米,降低了计算的难度,节省了探究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给学生多留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最优方案确定其他跑道起跑线的位置。

这节课从设计到走进课堂,以问题情境为起点,引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学生最初的猜想是: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需知道跑道的直道、直径、半径、道宽;然后在这个核心问题的驱动下通过猜想到验证,否定最初的猜想而得出:跟直道无关,差距在弯道,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其实就是相邻跑道弯道组成圆的周长差,因此认知改变为:只要知道相邻跑道的直径或半径就能求出相邻跑道的长度差;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的探究和验证,学生的认知又一次发生变化:原来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其实就是相邻跑道的直径差,直径差就是两个道宽,学生的认知最终改变为:只要知道相邻跑道的道宽就能解决核心问题。

学生认知从猜想——实际操作——总结规律一步一步地完善,思维在实践体验过程自主发展,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数学思考,在做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八七小学)

猜你喜欢
起跑线长度情境
1米的长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不同长度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