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2018-05-25 15:36曹源满李青烨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数学

曹源满 李青烨

《基础教育課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使课堂进行得越来越生动、精彩。在信息化社会中,我们数学教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必须顺应形势,努力提高自己,才能适应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现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已逐步深入。特别是随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加大,我们学校的“硬件”教育设施已得到改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应用技术,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资料,从网上下载合适的学习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通过不断学习,广大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由无知到有知,从肤浅到深入,逐步提升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能力。教师们更是把所学到的信息资源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师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中的益处。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成为教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是新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交互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素材,对调动师生双方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的分层展示,能够诱导学生理解知识是能够深入浅出,并主动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启发有因,引导有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具有信息量大、动感性强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展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和现在的许多课堂教学都是严格按教学大纲,把学生固定在单调的教材和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现实问题完全隔离,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渐衰减,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要注重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展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究,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结论让学生概括,难点让学生突破”。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多种软件被应用于公开课、研究课,甚至于家常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用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几何画板和计算机网络来开展探索性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对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尝试。很多教师走入一个误区,单纯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的手段,在备课方式上仍然是固定的模式,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只是辅助甚至于是走过场,这就扭曲了整合课的意义,束缚了整合课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是整合课研究的一大课题。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而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获得知识的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我们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激烈竞争的学习情景,并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造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的张扬。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而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等几方面更好地融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的相互关系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泌阳县花园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