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与实践应用初探

2018-05-25 07:05杨俊岭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面向全体

杨俊岭

摘要: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加之我国对高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急需,迫切需要我们中职教育要迅速适应社会发展。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学生分层前的思想工作。对学生分层要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关键词:面向全体:动态分层:学有所得

高中学生在对教学的兴趣、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异。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给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势必形成“优生吃不饱,查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不能很好的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面对这些现实情况,我在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学生因能划类。依次分层

1.分层的原侧。

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是成绩差异的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学生分层前的思想工作。对学生分层要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侧。

2.因能划类。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态度、成绩的差异,結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fA层是自己学习有困难,在教师帮助下能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的学生,B层是学习中等、能掌握课本内容、在老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习题并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学生的问题)。层次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3.依类分层。

对学生分层既要使学生分到合适的层次、又要为学生保存脸面,使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指导每位实事求是的估计自己,通过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对学生的层次做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渐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的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3.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的着”的境地,从而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面向全体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人人合格,更多优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尝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