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转化、优化

2018-05-26 10:59刘亚嫦
教师·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感化转化后进生

摘 要:后进生这一客观存在的群体,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必须研究的客体,但如何认识和转化后进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夙愿。文章遵循“感化—转化—优化”的流程,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后进生;感化;转化;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简介:刘亚嫦(1989—),女,湖南省湘乡市白田中心校沙田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本科。

我在这里所说的“后进生”, 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因为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在学习动机 、态度 、目的 、方法 、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或偏颇,最终导致学习过程困难 、学习成绩不达标 、学习结果失败、思想品德发展落后于一般同学但并非道德败坏或触犯法律的学生。本文遵循“感化—转化—优化”的流程,浅談后进生转化的教育策略。

一、感化——关爱信任,搭起沟通的桥梁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教师应当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后进生,关爱、信任后进生,理解他们,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进而达到感化他们、教育他们的目的。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有一男生天资聪慧,而学习却不尽如人意。于是我首先从生活上照顾他。有一次,他生病了,当我得知后,找他询问病情,然后把他带到医院,挂号、看病、交费、拿药。我一个人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汗水浸湿了衣服。看完病回来,他又说肚子饿,我又赶紧给他买东西吃。放学后,我送他回家,家长得知后非常感激。过了两天,该生病情好了许多。此时,我看他落下了两天课程,就在放学后到他家去给他补课。一遍不行两遍,这样不厌其烦的讲解使他很快就把课补上了。后来,我发现该生上课也开始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认真了。在一次课堂上我特别表扬了他。课后该生找到我并对我说:“老师,您这样关心、爱护我,我再不认真学习,我能对得起您吗?”从那以后,该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教师给予真诚的关爱,才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由于后进生常常被遗忘,要想使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先进不大可能。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信任他们,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我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会改变的。

二、转化——尊重鼓励,点亮希望的明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后进生就是因为这个不光彩的称号,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可如今教育出现了转轨,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无疑对改变后进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素质教育中,后进生在得到关心、爱护的同时,优点也可以得到进一步赏识。作为教师,要根据后进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等客观现实,关爱后进生,尊重后进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地引导、适宜地表扬与鼓励,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真正树立起改变自己的信心。

课余时间我喜欢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班里有一男生资质不错,数学成绩名列前茅,而他的语文很少及格,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作为他的语文科任教师,我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与他交谈,我了解到,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是老教师教的语文,没有学习拼音,老师也不会讲普通话。得知他的情况后,我对他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这些低年级的发音识字教学开始,帮他“恶补”缺失的那些知识。一开始,他还有些害羞,因为自己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还要学习一年级的知识,有些抵触情绪,并不希望我来为他“开小灶”。为了照顾他强烈的自尊心,我付出了百分百的耐心,一字一词地、手把手地教,不断鼓励和表扬他的学习态度,从点滴进步中慢慢培养他学好语文的信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他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语文单科成绩全班第三,综合成绩全班第二。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后进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后进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责骂,因而会滋生出一些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后进生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因而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缺乏信任。教师要巧妙地避开他们心中的堡垒,小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努力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后进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最终通过“闪光点”带动后进生的全面进步。达到这个阶段后,再优化教育就会更容易了。

三、优化——持之以恒,巩固转化成果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会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我们教师对后进生的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当我们刚开始着手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这些学生会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温暖,对自己会要求严格,学习上会要求上进。但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会悲观失望,灰心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教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耐心,在转化过程中要“反复抓,抓反复”,不断肯定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不足,给予他们改正的正确方法,让后进生保持自我转化的劲头。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反复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个过程就是后进生不断“优化”的过程。

经过多次的案例总结,后进生的教育工作过程就是先“感化”,然后“转化”,但真正要变“后进”为“先进”,一定要及时进行“优化”,如果不进行优化,这种转化就不会持久、不够牢固。俗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后进生的形成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意识到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坚信,只要我们倾注爱心、辛勤耕耘、无私奉献,遵循 “感化-转化-优化”这种后进生的管理和强化的过程,我们的后进生转化教育必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朝艳.浅谈后进生转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当代教育,2014(4):168-169.

[2]龚翠华. 浅谈后进生转化的途径与方法[J] .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 (10):40.

猜你喜欢
感化转化后进生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