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言的魔力

2018-05-26 13:10陈德兵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柯岩短处魔力

陈德兵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组书信,一封是小学生张国强给柯岩老师的来信,向柯岩老师述说自己的烦恼,请求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给予张国强小朋友引导和劝告。

我们重点看看柯岩老师的回信。单看柯岩老师回信的字数,就长达800多字,足见70多岁高龄的柯岩老师对待一个陌生的小朋友是多么真诚。再看两封信的写信日期,来信是5月10日,回信是5月25日,中间只相差15天,如果除去信件在邮递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那么,柯岩老师几乎是在收到信件的时候就给张国强小朋友回信的。就此而言,可见柯岩老师是多么关心、关爱祖国的未来。另外,从信件的格式来看,柯岩老师的回信一丝不苟,充分体现了柯岩老师对张国强小朋友的尊重,同时也为能有幸读到这封信的全国读者做出了极好的榜样。

读了这封信,可以想象得到,张国强小朋友一定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虚心接受柯岩老师的意见,在最短的时间内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这封回信里藏着一股巨大的魔力,叫人不可能拒绝信里的建议。那这股魔力又从何而来?

一、这股魔力从委婉的说话方式里来

张国强小朋友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他把好朋友疏远他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大家对他获奖的嫉妒,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在来信中写道:“我又没得罪他们,不就是我的成绩超过了他们,他们嫉妒我呗!有什么了不起的!”通过他这样的心态,我们不难想到,张国强获奖后的言行是什么样子的,说不定在有意无意间就伤害了其他朋友,但是他自己却没有丝毫察觉,所以大家都疏远他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但是,面对张国强小朋友这么明显的错误,柯岩老师在整封信里,没有一句批评和指责,甚至连语气颇重的词都没有,而是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温暖了张国强小朋友的心灵。请看这几个句子:

你的信使我很难过,不是为你的处境,而是为你的心态。

这是回信的第一句话,明确告诉张国强小朋友错在哪里。但是,柯岩老师并没有直接说:“张国强小朋友,你错了!你错就错在了你的心态上!你现在的困境是由你错误的心态造成的!”本质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柯岩老师却没有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而是通过向对方描述自己难过的心情,委婉而又明确地告诉对方:你的心态是错误的,你的错误心态不仅给你带来困境,而且给我带来难过,同时还告诉对方:我很担心你!比较一下,这两种说话方式哪一种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呢?

如果我猜得不错,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分析:既然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突然都变成了“红眼病”患者,那么,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毛病呢?

这句话同样是那么委婉,主要体现在后面的疑问句上。疑问句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意在引起对方的思考,而不是强迫对方马上接受。如果对方开始思考了,想明白了,自然会赞同柯岩老师的分析。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既然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突然都变成了‘红眼病患者,那么,就是你自身出了毛病”,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很明显,这样说话只会让对方反感和抵触。

你愿意试一试吗?

这是回信结束的一句话。柯岩老师在回信末尾给了张国强小朋友一些非常好的建议,这些建议绝对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尽管如此,柯岩老师还是以商量的口吻问张国强是否愿意试一试,甚至连“你可以试一试”都不用,更别说“你应该试一试”“你必须试一试”这类的口吻了,充分体现了柯岩老师对小朋友的极大尊重,没有给人一丝一毫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感觉。

二、这股魔力从真诚的正面肯定里来

本来这封信是帮助张国强小朋友指出问题、改正错误的,但是柯岩老师却用一个段落来讲张国强小朋友的优点,夸奖他聪明,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等,这是不是有点背道而驰呢?

其实,这正是柯岩老师回信的又一个绝招:真诚地肯定对方的优点。虽然对方有问题,但是并不代表对方一无是处。俗话说得好:“好话一句三冬暖。”在指出对方问题前,先真诚地夸一夸对方的优点,对方心里会感到温暖、愉快,这样就特别容易接受被指出的问题。所以,柯岩老师在信中说:“从你能在全国获奖来看,我猜想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大概学习不错。你的好朋友很多,根据一般情况判断,你应该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甚至能帮助同学的人。”

大家发现没有,柯岩老师的猜想是有根有据、很有道理的。既不是信口开河、胡乱夸人,也不会让人感觉虚伪。而且,这段话里还有一股积极的暗示力量。“你应该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甚至能帮助同学的人”,对方读了肯定会想:我怎么能让柯岩老师失望呢,我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柯岩老师对张国强小朋友真诚的肯定,是不是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呢?

三、这股魔力从特别的人称代词里来

在柯岩老师的回信中,有几处人称代词值得我们好好玩味。根据我们的日常交往常识,这些地方使用这样一些人称代词,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应该用“你”的地方,用了“我们”“咱们”。“咱们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吧!”“如果我猜得不错,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分析。”“既然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突然都变成了‘红眼病患者,那么,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毛病呢?”“让我们一起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柯岩老师把张国强小朋友和自己合成“我们”“咱们”,并用两个人替代张国强一个人,这里面透露出这样几点信息:其一,我们两个人是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之分,这样会更令人乐意接受彼此的建议和意见;其二,本来是张国强一个人的事情,但柯岩老师表示愿意同他一起来面对,说明柯岩老师把张国强当成了好朋友。言外之意,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那可是理所应当的,你怎么好意思拒绝呢?其三,柯岩老师在告诉张国强:自己这个古稀老人尚且还要不断努力,你偶尔犯点小错误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只要能勇于改正就行。这样一来,就帮助张国强打消了本能的抗拒心理,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应该用“你”的地方,用了“一个人”“他”。“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这句话其实是这封回信的点睛之笔,也是柯岩老师要告诉张国强小朋友的核心意思。这句话是说给张国强听的,按照常理,应该这样说:“你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你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你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你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很明显,把人称代词换为“你”,就不免带上了教训的口吻,即便说得很对,别人听起来还是会有些不太舒服。

然而,换成“一个人”“他”后,仿佛这番话不关听话者任何事,但听到这样的至理名言,哪个听话者不会把自己“放进去”想一想呢?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劝告别人的目的,又丝毫不损别人的颜面,这样说话才是真正高明。

四、这股魔力从勇敢的自我剖析里来

劝告别人,最忌讳的是空洞地说教,再闪光的道理也比不上一个生动的事例。柯岩老师深谙此道,所以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事。这个生动的例子讲的不是别人,就是柯岩老师自己。大家想想,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吗?

柯岩老师在信里娓娓道来,先从自己的童年讲起,讲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然后讲到青年时代的飘飘然,以及妈妈的告诫;最后讲到自己经过一次次挫折,最终懂得做人的道理。

柯岩老师压根儿没顾及自己的名望,而是将自己曾经的错误一一展现给对方,并对自己进行勇敢的解剖,将自己总结出来的宝贵的人生经验告诉对方。你想,对方怎能不被打动、不被感染呢?对于一个犯过跟柯岩老师同样错误的人来说,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下定决心改正呢?也许,这样的心思早在张国强小朋友第一遍阅读回信时就已经萌发了。

柯岩老师正是用自己的真诚、爱心和智慧,让平实的语言施展出了无法抗拒的魔力,从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黄江镇宣教文体局)

责任編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柯岩短处魔力
有魔力的窗
黑豆和黄豆
五月 魔力
柯岩与贺敬之:面对面和背对背
夜色
柯岩的水
高个子的骆驼矮个子的猪
天使魔力卡
静电魔力
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