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做一名“耳聋”的听众吗

2018-05-26 13:10陈德兵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拉琴聋哑人耳聋

陈德兵

这世上当然不会有耳聋的听众,却有“耳聋”的听众。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一文里就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耳聋”听众。

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也教了很多遍,越来越觉得作者是写给我们老师看的。文中的听众,是一位老妇人,更是一位奇人。她身为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她没有教小伙子一招一式,没有指点小伙子一个窍门,却将一个“音乐白痴”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

这是为何?

这位听众善听。我们聽琴,听的是音。老人听琴,听的是心!文中的父亲也好,妹妹也罢,音乐素养之高可以想见,然而,他们听到的是锯床腿一般的噪音,所以他们给作者下的结论是“音乐白痴”。老人不同,她不在意这些,她听出的是一颗上进而善良、敏感而自卑的心!明知自己拉得不好,却愿意躲到小树林里练习,不是刻苦是什么?不是不服输又是什么?不愿意让自己难听的琴声打扰他人,不是美德是什么?发现老人后立马道歉,不是善良是什么?……老人听出了这一切,感受到了这一切!她发现了一颗好苗子,她要助他成才!

这位听众善演。此时的作者,最缺的是自信。老人深知,必须给他鼓励!但在琴技如此糟糕的前提下,任何的夸奖与赞美,作者都会听得出这是谎言。怎样让作者树立起自信且不怀疑这善意的谎言呢?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装聋。只有聋哑人对声音的赞美,才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于是,老人用她的坐姿、她的神态、她的眼神、她的语言,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作者传递一个信息:我是一个聋哑人!老人的演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者对她深信不疑,重拾自信,训练得更加投入,更加认真,更加刻苦。

这位听众善教。老人教了作者吗?教了。不过,她教的不是技巧,而是更为重要的东西——毅力!老人深知,练一项本领,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这恰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年轻人学习总是需要提醒,需要督促。老人用一个美好的约定——“每天早上听你拉琴”,给作者戴上了一个美丽的“紧箍儿”。一位老人都能坚持每天早上到树林里去等你拉琴,你好意思爽约吗?这样的约定,是不是比唠叨烦人的提醒和督促更管用?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见,这每天的约会后面,老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每次读罢全文,我都会对老人油然而生一份敬意。这,不就是最懂教育、最伟大的老师吗?她对一个偶遇的素不相识的小伙子,播撒的是博大的无私的关爱。她走进了年轻人的心灵,她触摸着年轻人的心灵,她呵护着年轻人的心灵,她默默地付出,她静静地等待。

于是,我们应经常扪心自问:你愿意做一名“耳聋”的听众吗?

猜你喜欢
拉琴聋哑人耳聋
特长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手机里的爱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母爱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体验10分钟黑暗
耳聋左慈丸治肾虚老年耳鸣
耳聋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