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道 执着前行

2018-05-26 13:10陈德兵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陈老师语文老师

陈德兵

一、跟着陈琴老师学吟诵

2007年起,一个陌生的名字——陈琴,进入我的阅读视野。《人民教育》《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杂志上,陆续刊登了陈琴老师的很多文章,我一篇不落地复印下来,仔细拜读,并存进我的“收藏夹”。而“经典素读”“吟诵”等原本陌生的词语也一次次地跟我熟悉起来,刻进了我的脑海。

我一贯不喜欢“追星”,但自从搜到陈琴老师的博客后,拜读陈琴老师的博文就成了我固定的学习内容。受陈琴老师的影响,也为了更好地向陈琴老师请教,我赶紧在新浪上开通了自己的博客,通过“纸条”跟陈琴老师交流。陈琴老师不管多忙,总会一一回复我,丝毫没有名师的架子。

2009年暑假,我从陈琴老师的博客上得知全国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在福建石狮举办,就赶紧报名。带着无比的期待,我和几位同事参加了这次研修。终于等到陈琴老师的讲座了,她提前走进会场,竟然认出我,和我打招呼。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陈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她先介绍了素读经典之路,全场都被陈老师的课程目标震撼了——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细听陈老师的做法,才恍然大悟,那是因为学生在陈老师的引领下,每天都在背诵、积累、写作。“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六年坚持下来,孩子们的身心真的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接下来,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已经远离现代人生活的古人读书方法——吟诵。陈老师的示范,勾起了我遥远的回忆。原来,这跟我外公读书的方法那么相似。30年前,我还很小的时候,听到外公整天这样哼哼唧唧,像唱戏一样。原来,他是在读书啊!只可惜,外公已经去世20多年了,我也不可能学到外公的读书方法了。然而,今天陈老师的吟诵,让我倍感亲切。因为吟诵的引入,学生背诵经典的趣味性大大增强,难度也随之降低。我们的老祖宗真聪明,这是我当时的深切感受!

陈老师简明扼要地讲解了吟诵的基本规则,我们一听就懂。然后,陈老师便像教学生一样,一句一句带我们吟诵。一首接一首,我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韩翃的《寒食》、刘禹锡的《石头城》、张籍的《秋思》……吟着吟着,我们仿佛跟诗人、词人融为一体,体验着他们的悲欢离合。那经典的调式,也慢慢被我们掌握。

通过听陈琴老师吟诵的《木瓜》和《螽斯》,我们突然发现,原来《诗经》这么有趣,这么好玩,这么容易亲近!陈老师教《木瓜》时,一边吟诵,一边像古人那样作揖行礼,我们也跟着动起来,感受到了古人的彬彬有礼。听了陈老师《螽斯》的吟诵,我们明白了《螽斯》根本就不是什么讽喻诗。吟诵的声音居然有这样的神奇作用!

从石狮回来后,我又向陈老师要了她的很多吟诵录音,她都慷慨答应,通过网络发给我。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回家我都要反反复复听陈老师的吟诵,一句一句跟着陈老师学习。记得学习李白的《宣州谢月兆 楼饯别校书叔云》,我听了不下百遍,才终于掌握。

后来,我又非常荣幸地在全国吟诵骨干教师初级培训班等场合听到了陈琴老师的讲座,可谓百听不厌。陈琴老师鼓励我为大家展示一下,我恭敬不如从命,多次为大家献丑。吟得不好,陈老师就鼓励我:“唱歌跑调就是吟诵。你有自己的调子了。”陈老师的话给我增加了莫大的勇气!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于好些诗词的吟诵,我始终最喜欢陈琴老师的调子。一开口便是,教给孩子们的也是陈老师的调子。因为我觉得自己吟诵还掌握得不够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在班上教。陈老师每次见面,就问我:“德兵,你开始教孩子们了吗?”我说:“还不敢。”“没事,你大胆去教。要赶紧行动起来!”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吟诵教学之旅。

二、跟着陈琴老师教语文

听陈琴老师的讲座,读陈琴老师的博客、文章,读陈琴老师的专著,毫不夸张地说,我每次都感到热血沸腾。

经历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对语文教学的切肤之痛,也感同身受。然而,我们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系统办法。听了陈琴老师的讲座后,我有如醍醐灌顶。原先,我以为,能够带领孩子们把一篇篇课文读得明明白白,就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把一篇课文上得震撼人心,就是一节好课;孩子们能在各种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就是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可是,现实却在一次次提醒我:学生学得那么辛苦,所得却依然有限。有的学生读完小学六年依然腹内空空,写一篇作文依然抓耳挠腮?这哪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呢?

在思索中,我读到了陈琴老师的文章,觉得陈老师写得句句在理。我摘抄了很多这样的“金句”:

六年的母语学习,我会让孩子学到什么?是支离破碎的那点语文常识吗?所有的语文常识加起来根本不需要一周的学习时间就可以让学生记熟,怎么需要六年?并且是如此珍贵的六年!一个中等智力的孩子,经过六年的学习,就只认识两千多个生字,会写上千个汉字,知道几种修辞方法,会写几段浅白的短文,能读幾本儿童文学,会背诵几首唐诗,这够吗?

显然这是不够的,这也不是真正的母语学习。这样学习的结果是,母语的神圣性没有得到任何体现,母语的热度在孩子的心里是冰点,不可能暖透他们的心灵。

母语是灵魂的慰藉,是我们的心灵家园。那么,小学六年里,我的孩子们凭什么来建造心灵的家园?我这个语文老师要在孩子的灵魂深处安放什么内容才不愧为语文老师呢?

如果把孩子当作栋梁之才来培养,那么,他首先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任何一棵大树在幼苗时期,都必须保证根系能汲取足够甘甜的地泉、枝叶能享受丰沛的雨露阳光才能茁壮成长。如此朴素的天之道,怎么能违背呢?

……

于是,我沿着陈琴老师的思考去寻找答案,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走民族化、科学化的道路。民族化,就是要吸收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遵循汉语学习的特点,开展语文教育;科学化,就是用脑科学、心理学等前沿理论,去揭开儿童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为此,我阅读了大量的语文教育理论书籍后坚定地认为,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是极符合儿童汉语言学习规律的语文教学正道。这条道路既是民族化的,也是科学化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语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我的班级语文特色课程上来。我没有陈琴老师那样的毅力和学养,只好对陈琴老师的做法加以“打折改造”。我也带孩子们背诵经典,但是背诵量没有那么大;我也带孩子们开展吟诵,但是吟诵的篇目没有那么多;我也带孩子们广泛阅读,但是要求没有那么细……尽管如此,我依然将课堂做了极大调整,节省出更多时间让孩子们去接触经典,通过阅读丰润自己的人生。

三、跟着陈琴老师学做人

陈琴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吟诵和语文教学这两方面,更多的是在做人上。

做一个谦虚的人。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被媒体报道后,在语文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也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对于这些声音,陈老师基本不去辩驳,而是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陈老师的素读经典持一种十分开放的教学理念,对于同行的优秀做法她从不排斥,甚至在自己的实践中巧妙地加以移植和运用。陈老师在自己班上也办习作小报,每次提到这个,她总是说这是跟管建刚老师学的。她对薛瑞萍老师、韩兴娥老师的教学也是大加赞赏,尽管彼此之间有些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薛瑞萍老师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尤其受杜威的影响较大,主张教孩子们的东西应该是能够被孩子们所理解所认同的,但是,陈琴老师和薛瑞萍老师却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吧!说到孩子们的“对课”学习,她便极力推荐上海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教材,并说自己也常使用这本教材。

陈琴老师的谦虚还表现在她的坚持学习上。她曾经报名参加过“名师育名师”培训活动。有一次她去北京学习,我有幸去旁听。上课的是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余映潮先生,陈琴老师坐在底下听得十分专注。聽课中陈琴老师没有接打一个电话,也很少站起来走动,如此定力,叫人佩服。中午,陈琴老师硬是拉着我,和余老师交谈了近两个钟头。陈琴老师每次出差,包里除了行李,就是各种书籍。我看到一些64开大小的中华经典选编本,感到奇怪,陈老师说:“我每天抽点时间背背书,这样的书携带方便。”翻开书,上面的笔记密密麻麻。

做一个坚毅的人。陈琴老师在自己班上开展素读经典已经有十多年了。十多年来,她的素读经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我所知,在她带领孩子们素读经典不久,一些受过高等教育、接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家长,动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安排某极有影响力的媒体对陈琴老师的做法大加挞伐,仿佛陈琴老师的教学是人间怪物,必欲逐之而后快。面对这样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媒体,陈老师所经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我想,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明智”地选择放弃,至少可以落得个自我清静,少寻烦恼。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信念坚定的陈老师,她坚持做了下来,并用孩子们的成长折服了那些家长。我们分明看到陈寅恪先生所概括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一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在陈琴老师身上闪耀!

做一个负责的人。自从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为小语界所熟知后,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很多老师自发地学习陈老师的教法,以改革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但是,大家毕竟都是通过书籍、报刊、网络了解陈琴老师的做法,很多疑问悬而未决,于是想到了请陈琴老师前去讲学,培训老师们。陈琴老师身体不太好,然而,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她绝不敷衍,更不会半路变卦。无论走到哪里,陈琴老师都以她的真诚和深情打动着每一个人。那时候,她的孩子还小,无人照顾,她就自己带在身边出去讲学。有时候,把孩子带过去请朋友帮忙照看,有时候就把孩子独自一人留在酒店房间里……这样的情形,我已见过多次。我明白,陈老师是把中华文化的精髓融进了自己的血液,她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

陈琴老师就是这样坚守着语文教育的正道,就是这样执著地默默前行着。古人云“四十不惑”,我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有什么理由不朝着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学境界去奋进呢?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黄江镇宣教文体局)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陈老师语文老师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